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这一期中,我们深度探讨了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如何掌握蜀汉的权力核心,以及他在南征中的战略布局。我们分析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记载差异,揭示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故事的真实背景与美化过程。南中叛乱的复杂局势、诸葛亮的攻心战略以及民族性格的异同,都让这段历史充满了反思和启示。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看到历史人物的智慧,更能引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00:02:04:揭秘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故事?
00:04:04:攻心为上:诸葛亮在南中的战略规划与七擒七纵的故事
00:06:07:文明与野蛮:三国演义中的社会反思与人性探索
00:08:08:三国演义中的孟获与诸葛亮:人际关系与政治策略
00:10:10:馒头的起源:蛮人头祭与诸葛亮的文明之争
00:12:11:三国演义中的细节描写:揭示诸葛亮的人道形象
文中引用的《三國志•諸葛亮傳》原文: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文中引用的《三國志•裴松之注•諸葛亮傳•漢晉春秋》原文:
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閒,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
如果您對本書感興趣,請自行搜索購買,謝謝。
By 金诚六在这一期中,我们深度探讨了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如何掌握蜀汉的权力核心,以及他在南征中的战略布局。我们分析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记载差异,揭示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故事的真实背景与美化过程。南中叛乱的复杂局势、诸葛亮的攻心战略以及民族性格的异同,都让这段历史充满了反思和启示。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看到历史人物的智慧,更能引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00:02:04:揭秘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故事?
00:04:04:攻心为上:诸葛亮在南中的战略规划与七擒七纵的故事
00:06:07:文明与野蛮:三国演义中的社会反思与人性探索
00:08:08:三国演义中的孟获与诸葛亮:人际关系与政治策略
00:10:10:馒头的起源:蛮人头祭与诸葛亮的文明之争
00:12:11:三国演义中的细节描写:揭示诸葛亮的人道形象
文中引用的《三國志•諸葛亮傳》原文: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文中引用的《三國志•裴松之注•諸葛亮傳•漢晉春秋》原文:
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閒,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
如果您對本書感興趣,請自行搜索購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