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女孩,你真的需要敏感一点。
前阵子看桃花坞,综艺里宁静忙前忙后煮了一大锅鸡汤想要给大家换换口味,然而在饭菜还未上桌时,朱丹就径直走进厨房轻飘飘地说“两个鸡腿,给两个弟弟吃”,同时把翅尖分配给了欧阳娣娣和宁静。而原因居然是她觉得两个弟弟在长身体,尽管他们一个25岁,一个28岁,早就过了长身体的年纪。
这件事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也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很多。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家哪有重男轻女,我们很平等的。”但只要稍微追问几句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平等往往是表面现象,掩盖着深植于文化和观念中的隐形不公:
l 为什么弟弟的碗里永远有鸡腿?
l 为什么姐姐的懂事总被夸赞,而弟弟的任性却被默许?
l 为什么要说养女孩经济压力小?
l 又为什么只在生完女儿后才说要再生一个凑个好字?
......
我们到底该如何回应这些隐秘而微妙的暴力?
欢迎收听本期「她方来信WIN」:我家没有重男轻女啊——这是真的吗?
这一期,我们不聊激烈的性别对立,而是回到那些习以为常的小事,看看平等的谎言是如何被编织的。
如果你也曾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家并不像说得那么公平?”,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那些曾被忽视的差别对待,今天由我们来替你说破。
她方来信,我们等你回信。
SHOWNOTES:
00:02:16 桃花坞综艺,宁静煮鸡汤,朱丹说两个鸡腿给弟弟吃,翅尖给宁静和妹妹吃,因为25岁和28岁的弟弟在“长身体”
00:03:23 可能从小就会默认我的家庭很平等,没有重男轻女这件事,但其实这种平等它可能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平等,在深处还存在有很多很多的小细节,它是反映出重男轻女的现象的
00:05:31 在某些女性长辈眼里,这个家庭中的资源是要自动地向男性倾斜的,所以不止她们自己,还有女儿孙女都需要做出牺牲
00:07:15 在外公家总会听到“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的拉偏架话术;家里有好东西也会自动让给弟弟
00:10:22 总会有人劝第一胎是女儿的家庭,说你再生一个小孩吧,儿女双全凑一个好字,或者说你只有一个小孩的话小孩将来受苦怎么样的,但大部分这种劝告都是集中在第一胎是个女儿的情况下
00:12:14 这种两个女孩加一个儿子的组合,我甚至在我的家庭里面就见到过3到4户人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心里好,它就是以男孩为一个终点,女孩她只是一个过渡的产物
00:12:42 当舅妈第一胎生了儿子,问她是否想要再生一个小孩,她说害怕再生又是儿子经济压力大,社会默认女孩不需要和男孩同等的资源
00:14:32 表姐有两个女儿,但每次家庭聚餐大家都会关心,那你还打算再生吗
00:15:21 什么叫做生儿子就养不起?那女儿意思是你不需要给她足够的资源足够的金钱,不需要给她足够多的投资和教育吗?她就不需要房子,不需要车子吗?
00:17:31 妈妈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出生时差点被送走,童年被送到她的外婆家度过,当她被接回家时,大弟弟已经出生,她被姐姐和弟弟说,滚回你的家去,不要在这里,导致她在后来的人生里一直在追求外公的认可
00:19:59 外公默认儿子和自己才是一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当我说自己也是他们家的,外公会纠正我,不,你是江家人
00:23:13 大家会对有女儿的人说,女儿好啊女儿是贴心小棉袄乖巧懂事,可如果不是一个有瑕疵的商品,为什么我们需要如此多的语言去对拥有这个东西的人进行游说?就好像如果大家真的爱女儿的话,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的理由去爱一个人?
00:23:58 准备出国留学,家里某些亲戚会说,你为什么要花钱送她去读书,这样就是赔本的买卖就是便宜别人家
00:26:30 朋友妈妈之所以想再生一个弟弟,是因为她觉得做女孩子太苦了,但这是平等的表现吗,现在的社会是女生过得很辛苦,所以你就要选择生出另一个压迫女性的性别,让你的胯下生出刺向你的尖刀吗?
00:30:12 一旦放到大家庭里,有表弟表妹、有哥哥的时候,我就会被大家期待着成为一个好的姐姐,成为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成为一个孝顺的外孙女
00:30:50 《小巷人家》里闫妮饰演的黄玲,在开饭时会喊儿子吃饭,但会让女儿拿碗筷
00:31:37 爸爸妈妈经常会跟她说一些这样的话,你不会做家务的话,你以后嫁进了婆家怎么办?为什么总要给女孩预设一个婆家
00:32:34 为什么每次总是我在这边洗碗?我已经洗了很多次了,那为什么哥哥不用洗?哥哥不用做家务吗?
00:35:01 他在原来的家里有妈妈帮他做这些事情,等到了新的家庭里,他有一个新娘,新的妈妈帮他做这些事情
00:37:02 资源分配中,最终钱啊资源啊什么的还是留给了儿子
00:37:44 对女性施以压迫的这一部分女性,她只是把这种加注在她身上的规训和厌女的这样一件事情传递了出去
00:40:26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我们跟着接受了,他是奶奶等了好多年的男生,而我们不是,想想这真是令人的感伤,我们就是这么领教了,像是学习走物为狗,翔物为鸟,在街上裸着肚腹的为猫,被人渴望的存在为儿子,而我们以上皆非
00:42:23 很多女孩在这样的观念之中成长起来了以后,她也会把这套机制内化到自己心里,到最后女性好像就把和解当成是她们的责任。《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最终因为父亲患病而选择和解,哪怕曾经经历过来自家庭的巨大伤痛,《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无法割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甘愿被吸血,她仍然渴望来自母亲的认可与爱
00:46:24 所谓“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看似是特权,实质是对女性主体性的侵蚀,没有真正地把女孩当作继承人
00:49:17 当我们面临了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00:57:05 本期总结:所谓的男女不平等,并没有在生活中现在体现得像过去那么明确,例如遭遇家暴或者不被允许读书强行被嫁人,而是你有没有被同等看待、被赋予同等的期待、同等的自由和资源分配权利。隐形的不公更难发现,但也更容易对我们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
BGM:
《I'm Every Woman》 Whitney Houston
By Ashlalala女孩,你真的需要敏感一点。
前阵子看桃花坞,综艺里宁静忙前忙后煮了一大锅鸡汤想要给大家换换口味,然而在饭菜还未上桌时,朱丹就径直走进厨房轻飘飘地说“两个鸡腿,给两个弟弟吃”,同时把翅尖分配给了欧阳娣娣和宁静。而原因居然是她觉得两个弟弟在长身体,尽管他们一个25岁,一个28岁,早就过了长身体的年纪。
这件事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也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很多。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家哪有重男轻女,我们很平等的。”但只要稍微追问几句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平等往往是表面现象,掩盖着深植于文化和观念中的隐形不公:
l 为什么弟弟的碗里永远有鸡腿?
l 为什么姐姐的懂事总被夸赞,而弟弟的任性却被默许?
l 为什么要说养女孩经济压力小?
l 又为什么只在生完女儿后才说要再生一个凑个好字?
......
我们到底该如何回应这些隐秘而微妙的暴力?
欢迎收听本期「她方来信WIN」:我家没有重男轻女啊——这是真的吗?
这一期,我们不聊激烈的性别对立,而是回到那些习以为常的小事,看看平等的谎言是如何被编织的。
如果你也曾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家并不像说得那么公平?”,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那些曾被忽视的差别对待,今天由我们来替你说破。
她方来信,我们等你回信。
SHOWNOTES:
00:02:16 桃花坞综艺,宁静煮鸡汤,朱丹说两个鸡腿给弟弟吃,翅尖给宁静和妹妹吃,因为25岁和28岁的弟弟在“长身体”
00:03:23 可能从小就会默认我的家庭很平等,没有重男轻女这件事,但其实这种平等它可能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平等,在深处还存在有很多很多的小细节,它是反映出重男轻女的现象的
00:05:31 在某些女性长辈眼里,这个家庭中的资源是要自动地向男性倾斜的,所以不止她们自己,还有女儿孙女都需要做出牺牲
00:07:15 在外公家总会听到“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的拉偏架话术;家里有好东西也会自动让给弟弟
00:10:22 总会有人劝第一胎是女儿的家庭,说你再生一个小孩吧,儿女双全凑一个好字,或者说你只有一个小孩的话小孩将来受苦怎么样的,但大部分这种劝告都是集中在第一胎是个女儿的情况下
00:12:14 这种两个女孩加一个儿子的组合,我甚至在我的家庭里面就见到过3到4户人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心里好,它就是以男孩为一个终点,女孩她只是一个过渡的产物
00:12:42 当舅妈第一胎生了儿子,问她是否想要再生一个小孩,她说害怕再生又是儿子经济压力大,社会默认女孩不需要和男孩同等的资源
00:14:32 表姐有两个女儿,但每次家庭聚餐大家都会关心,那你还打算再生吗
00:15:21 什么叫做生儿子就养不起?那女儿意思是你不需要给她足够的资源足够的金钱,不需要给她足够多的投资和教育吗?她就不需要房子,不需要车子吗?
00:17:31 妈妈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出生时差点被送走,童年被送到她的外婆家度过,当她被接回家时,大弟弟已经出生,她被姐姐和弟弟说,滚回你的家去,不要在这里,导致她在后来的人生里一直在追求外公的认可
00:19:59 外公默认儿子和自己才是一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当我说自己也是他们家的,外公会纠正我,不,你是江家人
00:23:13 大家会对有女儿的人说,女儿好啊女儿是贴心小棉袄乖巧懂事,可如果不是一个有瑕疵的商品,为什么我们需要如此多的语言去对拥有这个东西的人进行游说?就好像如果大家真的爱女儿的话,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的理由去爱一个人?
00:23:58 准备出国留学,家里某些亲戚会说,你为什么要花钱送她去读书,这样就是赔本的买卖就是便宜别人家
00:26:30 朋友妈妈之所以想再生一个弟弟,是因为她觉得做女孩子太苦了,但这是平等的表现吗,现在的社会是女生过得很辛苦,所以你就要选择生出另一个压迫女性的性别,让你的胯下生出刺向你的尖刀吗?
00:30:12 一旦放到大家庭里,有表弟表妹、有哥哥的时候,我就会被大家期待着成为一个好的姐姐,成为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成为一个孝顺的外孙女
00:30:50 《小巷人家》里闫妮饰演的黄玲,在开饭时会喊儿子吃饭,但会让女儿拿碗筷
00:31:37 爸爸妈妈经常会跟她说一些这样的话,你不会做家务的话,你以后嫁进了婆家怎么办?为什么总要给女孩预设一个婆家
00:32:34 为什么每次总是我在这边洗碗?我已经洗了很多次了,那为什么哥哥不用洗?哥哥不用做家务吗?
00:35:01 他在原来的家里有妈妈帮他做这些事情,等到了新的家庭里,他有一个新娘,新的妈妈帮他做这些事情
00:37:02 资源分配中,最终钱啊资源啊什么的还是留给了儿子
00:37:44 对女性施以压迫的这一部分女性,她只是把这种加注在她身上的规训和厌女的这样一件事情传递了出去
00:40:26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我们跟着接受了,他是奶奶等了好多年的男生,而我们不是,想想这真是令人的感伤,我们就是这么领教了,像是学习走物为狗,翔物为鸟,在街上裸着肚腹的为猫,被人渴望的存在为儿子,而我们以上皆非
00:42:23 很多女孩在这样的观念之中成长起来了以后,她也会把这套机制内化到自己心里,到最后女性好像就把和解当成是她们的责任。《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最终因为父亲患病而选择和解,哪怕曾经经历过来自家庭的巨大伤痛,《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无法割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甘愿被吸血,她仍然渴望来自母亲的认可与爱
00:46:24 所谓“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看似是特权,实质是对女性主体性的侵蚀,没有真正地把女孩当作继承人
00:49:17 当我们面临了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00:57:05 本期总结:所谓的男女不平等,并没有在生活中现在体现得像过去那么明确,例如遭遇家暴或者不被允许读书强行被嫁人,而是你有没有被同等看待、被赋予同等的期待、同等的自由和资源分配权利。隐形的不公更难发现,但也更容易对我们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
BGM:
《I'm Every Woman》 Whitney Hou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