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然的电台

出家 30 读后感(1)


Listen Later

出家 30 读后感

这个读后感的分层:1,怎么选择了这本书。2,作者的情况以及想到的。3,本书写的什么。4,谈谈这本书中的教育。5,揭开寺庙的神秘面纱。6,班门弄斧和抛砖引玉。7,第一次播音体验。
一、怎么选择了这本书
机缘巧合遇见这本书。一开始选择要读的书,我是有个标准的:1、最近比较热门的。2、没有出有声作品的。3、可读性强,延续性好,能抓住听众的心,愿意一直听下去。
先去了豆瓣看,因为平时挑书也都是去那里,我会根据当时的爱好选书,无论是美术还是建筑或者其他有的没得,感兴趣并且值得读的书,都会尝试去看看学学。我想了一下,以后也会出一系列节目,就是我读过的好书,做个简单的书籍介绍或者选取重点内容读读,当然还有书评等。肯定不能做成《逻辑思维》那种大牌频道,却是我能做的最有挑战性的电台节目之一。
言归正传,说起来,当然选取小说是最能吸引听众的。所以先确定是小说类的。之后就是在众多小说中选择。我的原则是:
1、很早的书不行,要是新书。原因是:这样就不会和其他人的有声系列重复。如果选《红楼梦》或者张爱玲的一些文字等,就会有很多人读过了,并且读的也很好,这样就会有资源重复和浪费。浪费了另一个主播的心血,我也是画蛇添足。
咱们要听就听新鲜的。虽然这样就会注定我读的书,知名度会不高,点击量也会受到影响。举个例子《查令十字街》,这本书以前根本就是默默无闻,但是在《不二情书》电影播出后,知名度提升,想读的人就火起来了,所以,这是热门书,知名度高。如果读这种书,必然点击量过万就是玩似的。但是,我觉得是咱哥们儿不去掺合那事,四五个主播同时出资源,你说浪费不浪费,咱们就听一个人读就够了。所以我想点击量低也没有关系,能给听众提供最好的信息资源就足够了。
2、我不想读武侠、盗墓、惊悚、宫斗、悬疑、本格推理类的小说。实话也的确是能吸引读者去持续收听,因为它过瘾,刺激嘛。可在我的观念中这些都算是快餐文化,不是精品。
所以,基于以上的两点,我的目标就是最近出的书中出去快餐类的那种。很运气的看到了这本《出家》。豆瓣评分8.3,感觉可以。就试读了第一章,口语化的写作风格,还有那种透露出的语气感觉,和我平时说话的感觉都很像,算是有中默契感呢。并且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没有半途要废掉它的心理,更没有后悔的感觉。事后证明,我没有选错。很棒的朗读体验。
所以,算是有缘分遇见这本书,并且选择了这本书。感谢作者张忌先生。虽然没有得到版权吧,但是感谢这种遇见。如果日后因为这个原因下架,我也是很开心的。那个时候,我想会给先生写封信吧,或者直接把这篇文字邮件给他。
二、作者的情况以及想到的
关于作者。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如下文字:
“张忌,男,1979年出生,汉族,大专文化,浙江宁海人,现任职于宁海县新闻中心。
2003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在《 青年文学 》《 短篇小说 》《 上海文学 》等全国各大刊物发表大量作品。特别是中篇小说《 小京 》在《 小说选刊 》《 小说月报 》选载,被漓江出版社列入“2005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并在《 宁波日报 》等报刊进行了连载。有评论家专门在《 文汇报 》《 文学报 》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其作品和创作成绩已引起省内文学界的关注。 ”
时间
从这些信息里,我们知道张忌目前大概的年龄是37岁,创作小说的年龄有13年。所以我们可以大致知道,作者是在24岁开始创作小说。37岁的中年男人。作者目前的年纪算是创作的高峰期,无论精力还是心智都处在鼎盛期。在社会中算是中流砥柱的存在,是一个支撑家庭和单位的骨干。也正是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作者27岁得子(一般目前基本上是这个情况吧),那么孩子是有10岁了,如果和《出家》这本书中人物进行对比,大囡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年纪,方泉也是在23岁开始做刷漆匠,并且认识了秀珍。而你要记得,作者开始创作小说是24岁。剩下的话,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联想一下。有这么一个普遍的道理,一个作家的文字总是可以映现出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情况与细节。
如果这点需要证明的话,一个20岁的作者不大能写出60、70岁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不大能得到超越年龄的阅历,少年人似乎永远不知道中年人的生活压力,中年人又似乎永远也不懂得老年人的孤独,而老年人之所以越来越像小孩子,我想大概也是时间的原因吧。我目前的年龄是27岁,显然不大懂得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想法。
没有体验过那种新婚之喜。不明白那种牵起妻子的手时的那种责任与幸福,不懂为什么爸妈在子女成婚之大喜的日子会落泪,那种不是纯粹的喜悦之泪,里面似乎又夹杂着什么,我不懂。
我不明白丧亲之痛。不懂得父亲趴在爷爷的身体旁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嚎,父亲的眼就像是泉眼一样,涌出的泪水把爷爷的胸口打湿了一片。在给爷爷换衣服时,父亲突然恍惚的说:“爸爸,这不是睡着了吗?身上还暖的呢。没有的,就是睡着了,一会儿就醒了的。这还暖的,我感觉得出来,暖的。”我不懂。
我现在也不懂一个孩子对于父母的意义。不是有那句话嘛“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我相信这句话,我是相信这句话的。所以也同时证明了代沟的存在,因为孩子没有孩子嘛,怎么理解到父母呢。
时间是客观的事实,身为一个人,作家也是人,无论如何也要遵循这样的一个客观规律。所以,什么样年纪的作者,写出什么样的书。
空间
以上信息还可以看出——地点。作者家乡是浙江宁海。所以可以明白作者使用的很多方言和用语,应该是江浙一带的。比如“囡”这个称呼,“鱼鮝”是一种鱼干,“茶钿”就是茶钱,“白布包洋钿”。这些词一开始我还在想,怎么那么文邹邹的不认识,后来联想到地点方言,才晓得,算是挺接地气的,作为当地人的方泉视角写文章,语言自然是当地话的。
还有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描写,不知道读者有没有注意到。比如山前寺周边环境的描写,尤其是那样的一座山,郁郁葱葱,山腰有一个小水库,山坡不陡,很是平缓,净水瓶样子的山谷。没有写冬天下雪的景,只是描写过阴雨且潮湿。而且北方没有大的竹林,那片方泉要盖四合院的的竹林,在北方是没有的。
但是有个问题,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是喜欢住四合院的,并且算是高级住宅了。我不清楚的是在浙江也是觉得四合院好吗?如果有浙江的朋友可以留言,帮我们普及一下。说到地点,顺便说下小说中方泉在的那个城市应该是一个比省会小一级的城市,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城市,在那样的城市里面谋求生活的一个人,一个家庭,反映了广大中国城市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具有的普遍性。我认为比写一线城市的故事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它不在人们经常关注聚焦的地方发生,虽然不被关注,却是很普遍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情况。
关于作者就分析到这里,接下来要讲一些我个人的价值观。本人是学物理出身,但是没有学好,最后也没有从事相关专业,但是最近看的《量子物理学》,包括相对论、空间理论等还是很有启发的。用我们理科生的思维思考宇宙的结构,可以看到更多,好比就像《三体》,一个文学与物理相结合的产物。
我得出一个道理:我们目前接触到的还有思考到的东西,包括所有的物质世界,还有部分精神世界,总是逃不开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方面。无论是看待什么事情,还是分析什么道理都不能脱离开时间和空间,都不能抛弃这两个背景条件去思考分析。
这是一个普遍真理。
所以,以上我就使用了这个普遍真理分析了一下作者的情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简单做了阐述和思考。从而也更多的解答了一些本书的问题。
三、本书写的什么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非常简单的包装和封面,整体白色。有一些推荐语录,不多,在背面。手感摸上去很亲切,不厚不薄,16k纸,262页文字,简装本。翻开封面,没有前言,没有目录。扉页上面写着出家,The Monk,张忌。书本前折页上写的简介非常简练,两句话就总结了这本书的内容,如下:
The Monk
受人指引,原本打三份零工糊口的方泉,成了寺庙里的广净师父,过上了僧人和俗人交替的生活。他逐渐喜欢上念经、打坐,直到接受一座寺庙,成为住持,方泉萌生了扩大寺庙的野心。要实现这野心,他就得真的出家。方泉动心了……
书本的后折页上有作者坐着低头抽烟的黑白照,似乎是在写作,又似乎在思考。下面是一些所获荣誉。
定价39元。
这本书写的故事不是武侠、不是宫斗、不是科幻、不是盗墓……跟广大人民津津乐道的故事背道而驰,它写的是现实!
现实,这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放眼我们看到的无论是书籍、电影、国产剧、美剧,几乎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现实片。不要告诉我什么长征、抗日剧,那些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我们的现实。还要举例子吗?你想,你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阿凡达?变形金刚?魔兽?或者是高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你想,你最喜欢的书籍是什么?《三体》《红楼梦》《金瓶梅》……你想,你最喜欢的电视剧是什么?《琅琊榜》《康熙大帝》《行尸走肉》《权利的游戏》《西部世界》……
可见,人的喜好都是有规律的。现实那么复杂,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现实中。人们看电影,看电视剧,都是用来消遣的,恨不得逃离现实,轻松一下。然而这本《出家》写的却是现实,主人公的烦恼、忧愁都是如此的接近我们的生活。对象跟我开玩笑说听这本书就“每天心酸10分钟”。
《出家》就是一本不取悦读者的书,它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告诉你的那个主人公,就在你的身边。是那个骑三轮车的人,那个刷漆匠,那个送奶工,那个站在佛堂上的人,他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或许每天都看见,或许你就是主人公。
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人的生活。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百转千回的爱情,但是他贴近生活。读起来,我也会跟着他心酸,跟着他难过,跟着他一起为了秀珍的离开而绝望,跟着他一起为儿子的诞生而高兴,跟着他一起在东门庵堂门槛上恸哭,跟他一起站在寺庙大殿里听着诵经,跟着他一起站在山顶梦想着那金碧辉煌的寺庙,跟着他一起见识跨海大桥,跟着他一起做出最难的抉择……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张默然的电台By 张默然的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