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然的电台

出家 30 读后感(3)


Listen Later

六、班门弄斧和抛砖引玉
一部作品有好的地方,也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读了这么多遍,来来回回的,有一些不赞同的地方还是想说下。班门弄斧,请大家多多指正,同时也想抛砖引玉,大家多多探讨。
第一点,不喜欢文章中充满恶意且明显刻意的描写那些“恶人”。例如:秀珍的表姐,报社主任,超市经理。第一个是专门坑亲戚的,另外两个是贪图小利之人。试想,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坑自己表妹的亲戚吗?好吧,那就纵然有吧。但是作为报社主任,就为了那牛奶和生煎包子而招人吗?好吧,那就算真有这样的人,有一有二,还有第三个,超市主任为了一个壮阳鳖而选择了秀珍。方泉找工作遇见的都是这样的人,真的是过于蹊跷了。这种刻意的安排和描写,真的令人失望。
第二点,不赞同文学作品中出现这么多的抽烟描写。我可以理解,这些抽烟的情况,都是说明方泉很烦躁、烦恼,是借助抽烟来刻画、描写方泉当时的心情。这都是为了文学需要,但是试想能不能不通过抽烟的描写,照样能写出那种烦躁心情呢?答案是肯定的。我看那么多名家的作品,都没有如此之多有关抽烟的描写,这些作家真的不需要使用抽烟的描写来突出人物情绪,他们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抽烟描写不是突出人物心情的唯一出路。
而抽烟描写是有害的。它就和广告的效果一样,这样会无形中滋长抽烟之风。目前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禁止香烟广告,因为广告上对抽烟者形象的刻意美化会给人们一种羡慕从而效仿的潜意识。同样,我们读者也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认为抽烟可以解决烦恼、躲避困扰、缓解尴尬,更是认为是犒赏自己的一种行为。
我不想改变吸烟者的习惯,也不会去劝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我只是希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不要过多的出现。
第三点,抛砖引玉的提下,请大家关注秀珍这个人物前后的性格变化。前文中,秀珍贤惠、明白事理、有上进心,而且是颇勇敢和有主见的一个人,对方泉的出家行为真的很是包容,甚至还送上了亲手织的帽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贤内助。而后面文中多次说秀珍把情绪藏在心里,有什么话都袒露出来。这种秀珍前后性情的明显变化,令人感到费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秀珍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是方泉的心变了,而看秀珍的眼睛出了变化吗?方泉在山前寺的时候,秀珍在家都经历了什么呢?难道是作者的失误,使得前后的人物刻画出了问题吗?还是因为本文是报刊连载的原因,而导致作者为了情节而多加了这一笔吗?
所以这点思考起来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和联想性的。
七、第一次播音体验
第一次朗诵长篇小说,而且第一次开电台,感觉很好。说下体会。
最大的体会就是:好的播音员要演播好一个作品真的不容易。
我先是自己读这本书,明白写了什么,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再标注语气以及断句处,包括人物对话都要标注出来。第三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每个角色的语气和性情,模仿不同的发声感觉。第四步是录音朗诵。第五步就是后期的剪辑、降噪、添加音响特效或者音乐。
这本书我要看四遍左右,才能出这个音频作品。况且,我还只是一个业余播音员,你可以试想,央视播音员所下的功夫更多。我听过央视播音的《平凡的世界》,人家的朗诵,男女相互配合,语气声调情感把握的及其到位。里面竟然还有信天游,那宽广的陕北调子,听上去毫无违和感。可以想见,播音员为了这几句调子,真的是去学了的。
相比较而言,有些遗憾的是我不会念《楞严咒》。而《出家》这本书中有三段《楞严咒》,只能剪辑了一个别人念的,这就是看真功夫和是否专业了。
最后,希望作者能接着写《出家 2》。这个故事是好题材,开头已经埋下了不错的基石。而且周郁的出场后,才感觉到有女主的气息,然而周郁的戏份并不多,往后面会越来越精彩。所以,希望作者能续写出更好的故事。
但凡优秀的作品,无论是路遥的还是莫言的,都是具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一个很长的时间线,所以,我觉得只要作者好好写下去,会成为一部还不错的书。
以上,就是全部。感谢大家的收听和支持,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想聊的,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信给我,我会一一的回答互动。
此书就此完本。谢谢。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张默然的电台By 张默然的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