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八之三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梵行品第八之三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菩薩摩訶薩
能如是知得何等利
佛言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能如是知得四無礙
法無礙
義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法無礙者
知一󠇡切󠇡法及法名字󠇡
義無礙者
知一󠇡切󠇡法所有諸義
能隨諸法所立名字󠇡而為作義
辭無礙者
隨字論正音論闡陀論世辯論
樂說無礙者
所謂菩薩摩訶薩
凡所演說無有障礙
不可動轉
無所畏省 難可摧伏
善男子
是名菩薩能如是見知
即得如是四無礙智
復次善男子
法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遍知聲聞緣
覺菩薩諸佛之法
義無礙者
乘雖有三知其歸一
終不謂有差別之相
辭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於一法中作種種名
經無量劫說不可盡
聲聞緣覺能作是說
無有是處󠇡
樂說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於無量劫
為󠇡諸眾生演說諸法
若名若義種種異說不可窮盡
復次善男子
法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雖知諸法而不取著󠇣
義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雖知諸義而亦不著󠇣
辭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雖知名字󠇡亦不取著󠇣
樂說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雖知樂說
如是最上而亦不著󠇣
何以故
善男子
若取著󠇣者不名
菩薩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若不取著󠇣則不知法
若知法者則是取著󠇣
若知不著󠇣則無所知
云何如來說言知法而不取著󠇣
佛言
善男子
夫取著󠇣者不名無礙
無所取著󠇣乃名無礙
善男子
是故一󠇡切󠇡諸菩薩等
有取著󠇣者則無無礙
若無無礙不名菩薩
當知是人名為凡夫
何故取著󠇣名為凡夫
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
以著󠇣色故則生貪心
生貪心故為色繫縛
乃至為識之所繫縛
以繫縛故則
不得免生老病死
憂悲大苦一󠇡切󠇡煩惱
是故取著󠇣名為凡夫
以是義故一󠇡切󠇡凡夫無四無閡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知見法相
以知見故則知其義
以見法相及知義故
而於色中不生繫著󠇣
乃至識中亦復如是
以不著󠇣故菩薩於色不生貪心
乃至識中亦不生貪
以無貪故則不󠇡為色之所繫縛
乃至不󠇡為識之所縛
以不縛故
則得脫於生老病死
憂悲大苦一󠇡切󠇡煩惱
以是義故一󠇡切󠇡菩薩得四無礙
善男子
以是因緣
我為弟子十二部中
說繫著󠇣者名為魔縛
若不著󠇣者則脫魔縛
譬如世間有罪之人為王所縛
無罪之人王不能縛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有繫著󠇣者為魔所縛
無繫著󠇣者魔不能縛
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而無所著󠇣
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善知字持而不忘失
所謂持者
如地如山如眼如雲如人如母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義無礙者
菩薩雖知諸法名字󠇡而不知義
得義無礙則知於義
云何知義
謂地持者
如地普持
一󠇡切󠇡眾生及非眾生
以是義故名地為持
善男子
謂山持者
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
何故名山而為持耶
山能持地令無傾動
是故名持
何故復名眼為持耶
眼能持光故名為持
何故復名雲為持耶
雲名龍氣
龍氣持水故名雲持
何故復名人為持耶
人能持法及
以非法故名人持
何故復名母為持耶
母能持子故名母持
菩薩摩訶薩
知一󠇡切󠇡法名字󠇡句義亦復如是
辭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辭演說
一義亦無有義
猶如男女舍宅車乘眾生等名
何故無義
善男子
夫義者
乃是菩薩諸佛境界
辭者凡夫境界
以知義故
得辭無礙樂說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知辭知義故
於無量阿僧祇劫
說辭說義而不可盡
是名樂說無礙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於無量無邊
阿僧祇劫修行世諦
以修行故知法無礙
復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第一義諦故得義無礙
亦於無量阿僧祇劫
習毘伽羅那論故得辭無礙
亦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習說世諦論故得樂說無礙
善男子
聲聞緣覺若有得是四無閡者
無有是處󠇡
善男子
九部經中我說
聲聞緣覺之人有四無礙
聲聞緣覺真實無有 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
為度眾生故修如是四無礙智
緣覺之人修寂滅法志樂獨處
若化眾生但現神通
終日默然無所宣說
云何當有四無礙智
何故默然而無所說
緣覺不能說法度人
使得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
不能令人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
善男子
緣覺出世世間無有九部經典
是故緣覺無辭無礙樂說無礙
善男子
緣覺之人雖知諸法無法無礙
何以故
法無礙者 名為知字
緣覺之人雖知文字無字無礙
何以故
不知常住二字故
是故緣覺不得法無礙
雖知於義無義無礙
真知義者
知諸眾生悉有佛性
佛性義者
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緣覺之人不得義無礙
是故緣覺一󠇡切󠇡無有四無礙智
云何聲聞無四無礙
聲聞之人無有三種善巧方便
何等為三
一者必須軟語然後受法
二者必須粗語 然後受化
三者不軟不粗然後受化
聲聞之人無此三故無四無礙
復次聲聞緣覺
不能畢竟知辭知義
無自在智知於境界
無有十力四無所畏
不能畢竟度於十二因緣大河
不能善知眾生諸根利鈍差別
未能永斷二諦疑心
不知眾生種種諸心所緣境界
不能善說第一義空
是故二乘無四無礙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諸聲聞緣覺之人
一󠇡切󠇡無有四無礙者
云何世尊
說舍利弗智慧第一
大目犍連神通第一
摩訶拘絺羅四無礙第一
如其無者如來何故作如是說
爾時世尊讚迦葉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譬如恒河有無量水
辛頭大河水亦無量
博叉大河水亦無量
悉陀大河水亦無量
阿耨達池水亦無量
大海之中水亦無量
如是諸水雖同無量
然其多少其實不等
聲聞緣覺及諸菩薩
四無礙智亦復如是
善男子
若說等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
我為凡夫說摩訶拘絺羅
四無礙智為最第一
汝所問者其義如是
善男子
聲聞之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
若具足四無有是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先說梵行品中
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
菩薩知見則無所得
亦無有心言無所得
世尊
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
若使菩薩心有得者
則非菩薩名為凡夫
云何如來說言菩薩而有所得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我將欲說而汝復問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
無所得者名四無礙
善男子
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為無礙
若有得者則名為礙
有障礙者名四顛倒󠇡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無明
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大涅槃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
不󠇡見一󠇡切󠇡諸法性相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
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為大乘󠇡
菩薩摩訶薩不󠇡住諸法故得大乘󠇡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聲聞辟支佛道
菩薩永斷二乘道故得於佛道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方等經
菩薩讀誦如是經故得大涅槃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經
菩薩不修純說方等大乘󠇡經典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為虛空
世間無物名為虛空
菩薩得是虛空三昧無所見故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無所得者名常樂我淨
菩薩摩訶薩
見佛性故得常樂我淨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菩薩摩訶薩
斷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
菩薩摩訶薩
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五見
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
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摩訶薩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悉無所見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
菩薩永斷二乘󠇡菩提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善男子
汝之所問亦無所得
我之所說亦無所得
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為󠇡我說是菩薩無所得時
無量眾生斷有相心
以是事故我敢諮啟無所得義
令如是等無量眾生
離魔眷屬為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先於娑羅雙樹間
為純陀說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世尊
是義云何
佛言
善男子
我為化度諸眾生故而作是說
亦為聲聞辟支佛故而作是說
亦為文殊師
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說
不󠇡但正為純陀一󠇢人說是偈也
時文殊師利將欲問我
我知其心而為說之
我既說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
迦葉菩薩言
世尊
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
惟願如來更為大眾廣分別說
善男子
諦聽諦聽
今當為汝重敷演之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無量煩惱
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
本無般󠇡若󠇡波羅蜜
以無般󠇡若󠇡婆羅蜜
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
若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有煩惱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
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
言本無者
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
現在具有四百四病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有病苦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
現在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言本無者
本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無常樂我淨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本有凡夫修苦行
心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事故現在不能破壞四魔
言本無者
我本無有六波羅蜜
以本無有六波羅蜜
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
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有苦行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雜食之身
以有食身故現在無有無邊之身
言本無者
本無三十七助道法
以無三十七助道法
故現在具有雜食之身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有雜食身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
以是事故現在無有畢竟空定
言本無者
我本無有中道實義
以無中道真實義故於
一󠇡切󠇡法則有著󠇣心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說一󠇡切󠇡法是有相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有諸鈍根聲聞弟子
以有鈍根聲聞弟子
故不得演說一乘之實
言本無者
本無利根人中象王
迦葉菩薩等以無利根
迦葉等故隨宜方便開示三乘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畢竟演說三乘法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本說言卻後三月
於娑羅雙樹當般󠇡涅槃
是故現在不得演說
大方等典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
本昔無有文殊師利大菩薩等
以無有故現在說言如來無常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是無常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
如來普為諸眾生故
雖知諸法說言不知
雖見諸法說言不󠇡見
有相之法說言無相
無相之法說言有相
實有無常說言有常
實有有常說言無常
我樂淨等亦復如是
三乘之法說言一乘
一乘之法隨宜說三
略相說廣廣相說略
四重之法說偷蘭遮
偷蘭遮法說言四重
犯說非犯非犯說犯
輕罪說重󠇡重󠇡罪說輕
何以故
如來明見眾生根故
善男子
如來雖作是說終無虛妄
何以故虛妄之語即是罪過
如來悉斷一󠇡切󠇡罪過
云何當有虛妄語耶
善男子
如來雖無虛妄之言
若知眾生因虛妄說得法利者
隨宜方便則為說之
善男子
一󠇡切󠇡世諦若於如來即是第一義諦
何以故
諸佛世尊為第一義故說於世諦
亦令眾生得第一義諦
若使眾生不得如是第一義者
諸佛終不宣說世諦
善男子
如來有時演說世諦
眾生謂佛說第一義諦
有時演說第一義諦
眾生謂佛說於世諦
是則諸佛甚深境界
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
是故汝先不應難言
菩薩摩訶薩無所得也
菩薩常得第一義諦
云何難言無所得耶
迦葉復言
世尊
第一義諦亦名為道
亦名菩提亦名涅槃
若有菩薩言有得道
菩提涅槃即是無常
何以故
法若常者則不可得
猶如虛空誰有得者
世尊
如世間物本無今有名為無常
道亦如是道若可得則名無常
法若常者無得無生
猶如佛性無得無生
世尊
夫道者
非色非不色不長不短非高非下
非生非滅非赤非白
非青非黃非有非無
云何如來說言可得
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佛言
如是如是
善男子
道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菩提之相亦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涅槃亦爾
外道道者名為無常
內道道者名之為常
聲聞緣覺所有菩提名為無常
菩薩諸佛所有菩提名之為常
外解脫者名為無常
內解脫者名之為常
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悉名為常
一󠇡切󠇡眾生常為無量煩惱所覆
無慧眼故不能得見
而諸眾生為欲見故修戒定慧
以修行故見道菩提及以涅槃
是名菩薩得道菩提及涅槃也
道之性相實不生滅
以是義故不可捉持
善男子
道者雖無色像可見
稱量可知而實有用
善男子
如眾生心雖非是色
非長
非短
非粗
非細
非縛
非解
非是見法而亦是有
以是義故我為須達
說言長󠇡者心為城主
長󠇡者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
若護心者則護身口
以不善護是身口故
令諸眾生到三惡趣
護身口者
則令眾生得人天涅槃得名真實
其不得者不名真實
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
亦復如是亦有亦常
如其無者云何能斷一󠇡切󠇡煩惱
以其有故一󠇡切󠇡菩薩了󠇡了見知
善男子
見有二種
一相貌見
二了󠇡了見
云何相貌見
如遠見烟名為見火
實不󠇡見火
雖不󠇡見火亦非虛妄
見空中鶴便言見水
雖不󠇡見水亦非虛妄
如見花葉便言見根
雖不󠇡見根亦非虛妄
如人遙見籬間牛角便言見牛
雖不󠇡見牛亦非虛妄
如見女人懷妊便言見欲
雖不󠇡見欲亦非虛妄
如見樹生葉便言見水
雖不󠇡見水亦非虛妄
又如見雲便言見雨
雖不󠇡見雨亦非虛妄
如見身業及以口業便言見心
雖不󠇡見心亦非虛妄
是名相貌見
云何了󠇡了見
如眼見色
善男子
如人眼根清淨
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果
菩薩摩訶薩了󠇡了見道
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雖如是見初無見相
善男子
以是因緣我於往昔告舍利弗
一󠇡切󠇡世間若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
若梵
若人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惟有如來悉知見覺
及諸菩薩亦復如是
舍利弗
若諸世間所知見覺
我與菩薩亦知見覺
世間眾生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亦不󠇡自知不知見覺
世間眾生所知見覺
便自說言我知見覺
舍利弗
如來一󠇡切󠇡悉知見覺
亦不󠇡自言我知見覺
一󠇡切󠇡菩薩亦復如是
何以故
若使如來作知見覺相
當知是則非佛世尊
名為凡夫菩薩亦爾
迦葉菩薩言
如佛世尊為舍利弗說
世間知者我亦得知
世間不知我亦悉知
其義云何
善男子
一󠇡切󠇡世間不知不󠇡見不覺佛性
若有知見覺佛性者
不名世間名為菩薩
世間之人亦復不知不󠇡見不覺
十二部經十二因緣
四倒四諦三十七品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
若知見覺者不名世間當名菩薩
善男子
是名世間不知見覺
云何世間所知見覺
所謂梵天自在天
八臂天性時微塵法及非法
是造化主世界終始斷常二見
說言初禪至非非想名為涅槃
善男子
是名世間所知見覺
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事亦知見覺
菩薩如是知見覺已
若言不知不󠇡見不覺是為虛妄
虛妄之法則為是罪
以是罪故墮於地獄
善男子
若男若女若沙門若婆羅門
說言無道菩提涅槃
當知是輩名一闡提
魔之眷屬名為謗法
如是謗法名謗諸佛
如是之人不名世間不名非世間
爾時迦葉聞是事已即以偈󠇡頌
而讚歎佛
大慈愍眾生 故令我歸依
善拔眾毒箭 故稱大醫王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復生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世尊甘露藥 以施諸眾生
眾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來今為󠇡我 演說大涅槃
眾生聞祕藏 即得不生滅
迦葉菩薩說是偈󠇡已即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一󠇡切󠇡世間不知見覺
菩薩悉能知見覺者
若使菩薩是世間者
不得說言世間不知不󠇡見不覺
而是菩薩能知見覺
若非世間有何異相
佛言
善男子
言菩薩者亦是世間亦非世間
不知見覺者名為世間
知見覺者不名世間
汝言有何異者我今當說
善男子
若男若女若有初聞是涅槃經
即生敬信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則名為世間
菩薩一󠇡切󠇡世間不知見覺
如是菩薩亦同世間不知見覺
菩薩聞是涅槃經已
知有世間不知見覺
應是菩薩所知見覺
知是事已即自思惟
我當云何方便修習得知見覺
覆自念言
惟當深心修持淨戒
善男子
菩薩爾時以是因緣
於未來世在在生處󠇡戒常清淨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以戒淨故
在在生處常無憍慢邪見疑網
終不說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
是名菩薩修持淨戒
戒既清淨次修禪定
以修定故在在生處󠇡正念不忘
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十二部經諸佛世尊常樂我淨
一󠇡切󠇡菩薩安住方等
大涅槃經悉見佛性
如是等事憶而不忘
因修定故得十一空
是名菩薩修清淨定
戒定已備次修淨慧
以修慧故初不計著󠇣
身中有我我中有身
是身是我非身非我
是名菩薩修習淨慧
以修慧故受持戒牢固不動
善男子
譬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不󠇡為󠇡四倒之所傾動
善男子
菩薩爾時自知見覺
所受持戒無有傾動
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善男子
菩薩見所持戒牢固不󠇡動心無悔恨
無悔恨故心得歡喜
得歡喜故心得悅樂
得悅樂故心則安隱
心安隱故得無動定
得無動定故得實知見
實知見故厭離生死
厭離生死故便得解脫
得解脫故明見佛性
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不知見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迦葉復言
云何菩薩修持淨戒心無悔恨
乃至明了󠇡見於佛性
佛言 善男子
世間戒者不名清淨 何以故
世間戒者為於有故
性不定故非畢竟故
不能廣為一󠇡切󠇡眾生
以是義故名為不淨
以不淨故有悔恨心
以悔恨故心無歡喜
無歡喜故則無悅樂
無悅樂故則無安隱
無安隱故無不󠇡動定
無不󠇡動定故無實知見
無實知見故則無厭離
無厭離故則無解脫
無解脫故不󠇡見佛性
不󠇡見佛性故終不能得大般󠇡涅槃
是名世間戒不清淨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清淨戒者
戒非戒故非為󠇡有故定
畢竟故為󠇡眾生故
是名菩薩戒清淨也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於淨戒中
雖不󠇡欲生無悔恨心
無悔恨心自然而生
善男子
譬如有人執持明鏡
不期見面面像自現
亦如農夫種之良田
不期生牙而牙自生
亦如然燈不期滅闇而闇自滅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堅持淨戒無悔恨心
自然而生亦復如是
以淨戒故心得歡喜
善男子
如端正人自見面貌心生歡喜
持淨戒者亦復如是
善男子
破戒之人見戒不󠇡淨心不歡喜
如形殘者自見面貌不生喜悅
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善男子
譬如牧牛有二女人
一持酪瓶一持漿瓶
俱共至城而欲賣之
於路腳跌二瓶俱破
一則歡喜一則愁惱
持戒破戒亦復如是
持淨戒者心則歡喜
心歡喜故則便思惟
諸佛如來於涅槃中
說有能持清淨戒者則得涅槃
我今修習如是淨戒亦應得之
以是因緣心則悅樂
迦葉復言
喜之與樂有何差別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不󠇡作惡時名為歡喜
心淨持戒名之為樂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觀於生死則名為喜
見大涅槃名之為樂
下名為喜上名為樂
離世共法名之為喜
得不󠇡共法名之為樂
以戒淨故身體輕柔口無粗過
菩薩爾時若見若聞若
輕若甞若觸若知悉無諸惡
以無惡故心得安隱
以安隱故則得靜定
得靜定故得實知見
實知見故厭離生死
厭生死故則得解脫
得解脫故得見佛性
見佛性故得大涅槃
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間戒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所受淨戒五法佐助
云何為五
一信二慚三愧四善知識五宗敬戒
離五蓋故所見清淨
離五見故心無疑網
離五疑故
一者疑佛
二者疑法
三者疑僧
四者疑戒
五者疑不󠇡放逸
菩薩爾時即得五根
所謂信念精進定慧
得五根故得五種涅槃
謂色解脫乃至識解脫
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
讀誦書寫演說大涅槃經有破戒者
有人呵責輕賤毀辱而作是言
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云何令汝毀所受戒
若人受持是涅槃經毀禁戒者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復讀誦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故
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墮於地獄
受持是經而毀戒者
則是眾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如是之人我亦不聽受持是典
寧使不󠇡受不持不修
不以毀戒受持修習
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
寫演說涅槃經者
當正身心慎莫調戲輕躁舉動
身為調戲心為輕動
求有之心名為輕動
身造諸業名為調戲
若我弟子求有造業
不應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經
若有如是受持經者
人當輕呵而作是言
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云何令汝求有造業
若持經者求有造業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故
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墮於地獄
受持是經求有造業
則是眾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復次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
寫演說是涅槃經
莫非時說莫非國說
莫不請說莫輕心說
莫處󠇡處󠇡說莫自歎說莫輕他說
莫滅佛法說莫熾然世法說
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說者
人當輕呵而作是言
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云何令汝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若持經者作如是說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
故令無量眾生墮於地獄
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則是眾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善男子
若欲受持者
說大涅槃者
說佛性者
說如來祕藏󠇡者
說大乘󠇡者
說方等經者
說聲聞乘󠇡者
說辟支佛乘󠇡者
說解脫者
見佛性者
先當清淨其身
以身淨故則無呵責
無呵責故令無量人
於大涅槃生清淨信
信心生故恭敬是經
若聞一偈一句一󠇡字及說法者
則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人則是眾生
真善知識非惡知識
是我弟子非魔眷屬
是名菩薩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八之三
...more
View all episodes
By 嘎嘎烏拉拉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八之三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梵行品第八之三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菩薩摩訶薩
能如是知得何等利
佛言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能如是知得四無礙
法無礙
義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法無礙者
知一󠇡切󠇡法及法名字󠇡
義無礙者
知一󠇡切󠇡法所有諸義
能隨諸法所立名字󠇡而為作義
辭無礙者
隨字論正音論闡陀論世辯論
樂說無礙者
所謂菩薩摩訶薩
凡所演說無有障礙
不可動轉
無所畏省 難可摧伏
善男子
是名菩薩能如是見知
即得如是四無礙智
復次善男子
法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遍知聲聞緣
覺菩薩諸佛之法
義無礙者
乘雖有三知其歸一
終不謂有差別之相
辭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於一法中作種種名
經無量劫說不可盡
聲聞緣覺能作是說
無有是處󠇡
樂說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於無量劫
為󠇡諸眾生演說諸法
若名若義種種異說不可窮盡
復次善男子
法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雖知諸法而不取著󠇣
義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雖知諸義而亦不著󠇣
辭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雖知名字󠇡亦不取著󠇣
樂說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雖知樂說
如是最上而亦不著󠇣
何以故
善男子
若取著󠇣者不名
菩薩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若不取著󠇣則不知法
若知法者則是取著󠇣
若知不著󠇣則無所知
云何如來說言知法而不取著󠇣
佛言
善男子
夫取著󠇣者不名無礙
無所取著󠇣乃名無礙
善男子
是故一󠇡切󠇡諸菩薩等
有取著󠇣者則無無礙
若無無礙不名菩薩
當知是人名為凡夫
何故取著󠇣名為凡夫
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
以著󠇣色故則生貪心
生貪心故為色繫縛
乃至為識之所繫縛
以繫縛故則
不得免生老病死
憂悲大苦一󠇡切󠇡煩惱
是故取著󠇣名為凡夫
以是義故一󠇡切󠇡凡夫無四無閡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知見法相
以知見故則知其義
以見法相及知義故
而於色中不生繫著󠇣
乃至識中亦復如是
以不著󠇣故菩薩於色不生貪心
乃至識中亦不生貪
以無貪故則不󠇡為色之所繫縛
乃至不󠇡為識之所縛
以不縛故
則得脫於生老病死
憂悲大苦一󠇡切󠇡煩惱
以是義故一󠇡切󠇡菩薩得四無礙
善男子
以是因緣
我為弟子十二部中
說繫著󠇣者名為魔縛
若不著󠇣者則脫魔縛
譬如世間有罪之人為王所縛
無罪之人王不能縛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有繫著󠇣者為魔所縛
無繫著󠇣者魔不能縛
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而無所著󠇣
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善知字持而不忘失
所謂持者
如地如山如眼如雲如人如母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義無礙者
菩薩雖知諸法名字󠇡而不知義
得義無礙則知於義
云何知義
謂地持者
如地普持
一󠇡切󠇡眾生及非眾生
以是義故名地為持
善男子
謂山持者
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
何故名山而為持耶
山能持地令無傾動
是故名持
何故復名眼為持耶
眼能持光故名為持
何故復名雲為持耶
雲名龍氣
龍氣持水故名雲持
何故復名人為持耶
人能持法及
以非法故名人持
何故復名母為持耶
母能持子故名母持
菩薩摩訶薩
知一󠇡切󠇡法名字󠇡句義亦復如是
辭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辭演說
一義亦無有義
猶如男女舍宅車乘眾生等名
何故無義
善男子
夫義者
乃是菩薩諸佛境界
辭者凡夫境界
以知義故
得辭無礙樂說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
知辭知義故
於無量阿僧祇劫
說辭說義而不可盡
是名樂說無礙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於無量無邊
阿僧祇劫修行世諦
以修行故知法無礙
復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第一義諦故得義無礙
亦於無量阿僧祇劫
習毘伽羅那論故得辭無礙
亦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習說世諦論故得樂說無礙
善男子
聲聞緣覺若有得是四無閡者
無有是處󠇡
善男子
九部經中我說
聲聞緣覺之人有四無礙
聲聞緣覺真實無有 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
為度眾生故修如是四無礙智
緣覺之人修寂滅法志樂獨處
若化眾生但現神通
終日默然無所宣說
云何當有四無礙智
何故默然而無所說
緣覺不能說法度人
使得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
不能令人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
善男子
緣覺出世世間無有九部經典
是故緣覺無辭無礙樂說無礙
善男子
緣覺之人雖知諸法無法無礙
何以故
法無礙者 名為知字
緣覺之人雖知文字無字無礙
何以故
不知常住二字故
是故緣覺不得法無礙
雖知於義無義無礙
真知義者
知諸眾生悉有佛性
佛性義者
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緣覺之人不得義無礙
是故緣覺一󠇡切󠇡無有四無礙智
云何聲聞無四無礙
聲聞之人無有三種善巧方便
何等為三
一者必須軟語然後受法
二者必須粗語 然後受化
三者不軟不粗然後受化
聲聞之人無此三故無四無礙
復次聲聞緣覺
不能畢竟知辭知義
無自在智知於境界
無有十力四無所畏
不能畢竟度於十二因緣大河
不能善知眾生諸根利鈍差別
未能永斷二諦疑心
不知眾生種種諸心所緣境界
不能善說第一義空
是故二乘無四無礙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諸聲聞緣覺之人
一󠇡切󠇡無有四無礙者
云何世尊
說舍利弗智慧第一
大目犍連神通第一
摩訶拘絺羅四無礙第一
如其無者如來何故作如是說
爾時世尊讚迦葉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譬如恒河有無量水
辛頭大河水亦無量
博叉大河水亦無量
悉陀大河水亦無量
阿耨達池水亦無量
大海之中水亦無量
如是諸水雖同無量
然其多少其實不等
聲聞緣覺及諸菩薩
四無礙智亦復如是
善男子
若說等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
我為凡夫說摩訶拘絺羅
四無礙智為最第一
汝所問者其義如是
善男子
聲聞之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
若具足四無有是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先說梵行品中
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
菩薩知見則無所得
亦無有心言無所得
世尊
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
若使菩薩心有得者
則非菩薩名為凡夫
云何如來說言菩薩而有所得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我將欲說而汝復問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
無所得者名四無礙
善男子
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為無礙
若有得者則名為礙
有障礙者名四顛倒󠇡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無明
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大涅槃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
不󠇡見一󠇡切󠇡諸法性相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
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為大乘󠇡
菩薩摩訶薩不󠇡住諸法故得大乘󠇡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聲聞辟支佛道
菩薩永斷二乘道故得於佛道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方等經
菩薩讀誦如是經故得大涅槃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經
菩薩不修純說方等大乘󠇡經典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為虛空
世間無物名為虛空
菩薩得是虛空三昧無所見故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無所得者名常樂我淨
菩薩摩訶薩
見佛性故得常樂我淨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菩薩摩訶薩
斷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
菩薩摩訶薩
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五見
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
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摩訶薩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悉無所見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
菩薩永斷二乘󠇡菩提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善男子
汝之所問亦無所得
我之所說亦無所得
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為󠇡我說是菩薩無所得時
無量眾生斷有相心
以是事故我敢諮啟無所得義
令如是等無量眾生
離魔眷屬為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先於娑羅雙樹間
為純陀說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世尊
是義云何
佛言
善男子
我為化度諸眾生故而作是說
亦為聲聞辟支佛故而作是說
亦為文殊師
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說
不󠇡但正為純陀一󠇢人說是偈也
時文殊師利將欲問我
我知其心而為說之
我既說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
迦葉菩薩言
世尊
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
惟願如來更為大眾廣分別說
善男子
諦聽諦聽
今當為汝重敷演之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無量煩惱
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
本無般󠇡若󠇡波羅蜜
以無般󠇡若󠇡婆羅蜜
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
若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
若魔
若梵
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有煩惱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
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
言本無者
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
現在具有四百四病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有病苦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
現在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言本無者
本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無常樂我淨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本有凡夫修苦行
心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事故現在不能破壞四魔
言本無者
我本無有六波羅蜜
以本無有六波羅蜜
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
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有苦行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雜食之身
以有食身故現在無有無邊之身
言本無者
本無三十七助道法
以無三十七助道法
故現在具有雜食之身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有雜食身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
以是事故現在無有畢竟空定
言本無者
我本無有中道實義
以無中道真實義故於
一󠇡切󠇡法則有著󠇣心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
現在說一󠇡切󠇡法是有相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有諸鈍根聲聞弟子
以有鈍根聲聞弟子
故不得演說一乘之實
言本無者
本無利根人中象王
迦葉菩薩等以無利根
迦葉等故隨宜方便開示三乘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畢竟演說三乘法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本說言卻後三月
於娑羅雙樹當般󠇡涅槃
是故現在不得演說
大方等典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
本昔無有文殊師利大菩薩等
以無有故現在說言如來無常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
是無常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
如來普為諸眾生故
雖知諸法說言不知
雖見諸法說言不󠇡見
有相之法說言無相
無相之法說言有相
實有無常說言有常
實有有常說言無常
我樂淨等亦復如是
三乘之法說言一乘
一乘之法隨宜說三
略相說廣廣相說略
四重之法說偷蘭遮
偷蘭遮法說言四重
犯說非犯非犯說犯
輕罪說重󠇡重󠇡罪說輕
何以故
如來明見眾生根故
善男子
如來雖作是說終無虛妄
何以故虛妄之語即是罪過
如來悉斷一󠇡切󠇡罪過
云何當有虛妄語耶
善男子
如來雖無虛妄之言
若知眾生因虛妄說得法利者
隨宜方便則為說之
善男子
一󠇡切󠇡世諦若於如來即是第一義諦
何以故
諸佛世尊為第一義故說於世諦
亦令眾生得第一義諦
若使眾生不得如是第一義者
諸佛終不宣說世諦
善男子
如來有時演說世諦
眾生謂佛說第一義諦
有時演說第一義諦
眾生謂佛說於世諦
是則諸佛甚深境界
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
是故汝先不應難言
菩薩摩訶薩無所得也
菩薩常得第一義諦
云何難言無所得耶
迦葉復言
世尊
第一義諦亦名為道
亦名菩提亦名涅槃
若有菩薩言有得道
菩提涅槃即是無常
何以故
法若常者則不可得
猶如虛空誰有得者
世尊
如世間物本無今有名為無常
道亦如是道若可得則名無常
法若常者無得無生
猶如佛性無得無生
世尊
夫道者
非色非不色不長不短非高非下
非生非滅非赤非白
非青非黃非有非無
云何如來說言可得
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佛言
如是如是
善男子
道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菩提之相亦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涅槃亦爾
外道道者名為無常
內道道者名之為常
聲聞緣覺所有菩提名為無常
菩薩諸佛所有菩提名之為常
外解脫者名為無常
內解脫者名之為常
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悉名為常
一󠇡切󠇡眾生常為無量煩惱所覆
無慧眼故不能得見
而諸眾生為欲見故修戒定慧
以修行故見道菩提及以涅槃
是名菩薩得道菩提及涅槃也
道之性相實不生滅
以是義故不可捉持
善男子
道者雖無色像可見
稱量可知而實有用
善男子
如眾生心雖非是色
非長
非短
非粗
非細
非縛
非解
非是見法而亦是有
以是義故我為須達
說言長󠇡者心為城主
長󠇡者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
若護心者則護身口
以不善護是身口故
令諸眾生到三惡趣
護身口者
則令眾生得人天涅槃得名真實
其不得者不名真實
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
亦復如是亦有亦常
如其無者云何能斷一󠇡切󠇡煩惱
以其有故一󠇡切󠇡菩薩了󠇡了見知
善男子
見有二種
一相貌見
二了󠇡了見
云何相貌見
如遠見烟名為見火
實不󠇡見火
雖不󠇡見火亦非虛妄
見空中鶴便言見水
雖不󠇡見水亦非虛妄
如見花葉便言見根
雖不󠇡見根亦非虛妄
如人遙見籬間牛角便言見牛
雖不󠇡見牛亦非虛妄
如見女人懷妊便言見欲
雖不󠇡見欲亦非虛妄
如見樹生葉便言見水
雖不󠇡見水亦非虛妄
又如見雲便言見雨
雖不󠇡見雨亦非虛妄
如見身業及以口業便言見心
雖不󠇡見心亦非虛妄
是名相貌見
云何了󠇡了見
如眼見色
善男子
如人眼根清淨
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果
菩薩摩訶薩了󠇡了見道
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雖如是見初無見相
善男子
以是因緣我於往昔告舍利弗
一󠇡切󠇡世間若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
若梵
若人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惟有如來悉知見覺
及諸菩薩亦復如是
舍利弗
若諸世間所知見覺
我與菩薩亦知見覺
世間眾生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亦不󠇡自知不知見覺
世間眾生所知見覺
便自說言我知見覺
舍利弗
如來一󠇡切󠇡悉知見覺
亦不󠇡自言我知見覺
一󠇡切󠇡菩薩亦復如是
何以故
若使如來作知見覺相
當知是則非佛世尊
名為凡夫菩薩亦爾
迦葉菩薩言
如佛世尊為舍利弗說
世間知者我亦得知
世間不知我亦悉知
其義云何
善男子
一󠇡切󠇡世間不知不󠇡見不覺佛性
若有知見覺佛性者
不名世間名為菩薩
世間之人亦復不知不󠇡見不覺
十二部經十二因緣
四倒四諦三十七品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
若知見覺者不名世間當名菩薩
善男子
是名世間不知見覺
云何世間所知見覺
所謂梵天自在天
八臂天性時微塵法及非法
是造化主世界終始斷常二見
說言初禪至非非想名為涅槃
善男子
是名世間所知見覺
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事亦知見覺
菩薩如是知見覺已
若言不知不󠇡見不覺是為虛妄
虛妄之法則為是罪
以是罪故墮於地獄
善男子
若男若女若沙門若婆羅門
說言無道菩提涅槃
當知是輩名一闡提
魔之眷屬名為謗法
如是謗法名謗諸佛
如是之人不名世間不名非世間
爾時迦葉聞是事已即以偈󠇡頌
而讚歎佛
大慈愍眾生 故令我歸依
善拔眾毒箭 故稱大醫王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復生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世尊甘露藥 以施諸眾生
眾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來今為󠇡我 演說大涅槃
眾生聞祕藏 即得不生滅
迦葉菩薩說是偈󠇡已即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一󠇡切󠇡世間不知見覺
菩薩悉能知見覺者
若使菩薩是世間者
不得說言世間不知不󠇡見不覺
而是菩薩能知見覺
若非世間有何異相
佛言
善男子
言菩薩者亦是世間亦非世間
不知見覺者名為世間
知見覺者不名世間
汝言有何異者我今當說
善男子
若男若女若有初聞是涅槃經
即生敬信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則名為世間
菩薩一󠇡切󠇡世間不知見覺
如是菩薩亦同世間不知見覺
菩薩聞是涅槃經已
知有世間不知見覺
應是菩薩所知見覺
知是事已即自思惟
我當云何方便修習得知見覺
覆自念言
惟當深心修持淨戒
善男子
菩薩爾時以是因緣
於未來世在在生處󠇡戒常清淨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以戒淨故
在在生處常無憍慢邪見疑網
終不說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
是名菩薩修持淨戒
戒既清淨次修禪定
以修定故在在生處󠇡正念不忘
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十二部經諸佛世尊常樂我淨
一󠇡切󠇡菩薩安住方等
大涅槃經悉見佛性
如是等事憶而不忘
因修定故得十一空
是名菩薩修清淨定
戒定已備次修淨慧
以修慧故初不計著󠇣
身中有我我中有身
是身是我非身非我
是名菩薩修習淨慧
以修慧故受持戒牢固不動
善男子
譬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不󠇡為󠇡四倒之所傾動
善男子
菩薩爾時自知見覺
所受持戒無有傾動
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善男子
菩薩見所持戒牢固不󠇡動心無悔恨
無悔恨故心得歡喜
得歡喜故心得悅樂
得悅樂故心則安隱
心安隱故得無動定
得無動定故得實知見
實知見故厭離生死
厭離生死故便得解脫
得解脫故明見佛性
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不知見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迦葉復言
云何菩薩修持淨戒心無悔恨
乃至明了󠇡見於佛性
佛言 善男子
世間戒者不名清淨 何以故
世間戒者為於有故
性不定故非畢竟故
不能廣為一󠇡切󠇡眾生
以是義故名為不淨
以不淨故有悔恨心
以悔恨故心無歡喜
無歡喜故則無悅樂
無悅樂故則無安隱
無安隱故無不󠇡動定
無不󠇡動定故無實知見
無實知見故則無厭離
無厭離故則無解脫
無解脫故不󠇡見佛性
不󠇡見佛性故終不能得大般󠇡涅槃
是名世間戒不清淨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清淨戒者
戒非戒故非為󠇡有故定
畢竟故為󠇡眾生故
是名菩薩戒清淨也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於淨戒中
雖不󠇡欲生無悔恨心
無悔恨心自然而生
善男子
譬如有人執持明鏡
不期見面面像自現
亦如農夫種之良田
不期生牙而牙自生
亦如然燈不期滅闇而闇自滅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堅持淨戒無悔恨心
自然而生亦復如是
以淨戒故心得歡喜
善男子
如端正人自見面貌心生歡喜
持淨戒者亦復如是
善男子
破戒之人見戒不󠇡淨心不歡喜
如形殘者自見面貌不生喜悅
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善男子
譬如牧牛有二女人
一持酪瓶一持漿瓶
俱共至城而欲賣之
於路腳跌二瓶俱破
一則歡喜一則愁惱
持戒破戒亦復如是
持淨戒者心則歡喜
心歡喜故則便思惟
諸佛如來於涅槃中
說有能持清淨戒者則得涅槃
我今修習如是淨戒亦應得之
以是因緣心則悅樂
迦葉復言
喜之與樂有何差別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不󠇡作惡時名為歡喜
心淨持戒名之為樂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觀於生死則名為喜
見大涅槃名之為樂
下名為喜上名為樂
離世共法名之為喜
得不󠇡共法名之為樂
以戒淨故身體輕柔口無粗過
菩薩爾時若見若聞若
輕若甞若觸若知悉無諸惡
以無惡故心得安隱
以安隱故則得靜定
得靜定故得實知見
實知見故厭離生死
厭生死故則得解脫
得解脫故得見佛性
見佛性故得大涅槃
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間戒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所受淨戒五法佐助
云何為五
一信二慚三愧四善知識五宗敬戒
離五蓋故所見清淨
離五見故心無疑網
離五疑故
一者疑佛
二者疑法
三者疑僧
四者疑戒
五者疑不󠇡放逸
菩薩爾時即得五根
所謂信念精進定慧
得五根故得五種涅槃
謂色解脫乃至識解脫
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
讀誦書寫演說大涅槃經有破戒者
有人呵責輕賤毀辱而作是言
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云何令汝毀所受戒
若人受持是涅槃經毀禁戒者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復讀誦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故
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墮於地獄
受持是經而毀戒者
則是眾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如是之人我亦不聽受持是典
寧使不󠇡受不持不修
不以毀戒受持修習
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
寫演說涅槃經者
當正身心慎莫調戲輕躁舉動
身為調戲心為輕動
求有之心名為輕動
身造諸業名為調戲
若我弟子求有造業
不應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經
若有如是受持經者
人當輕呵而作是言
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云何令汝求有造業
若持經者求有造業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故
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墮於地獄
受持是經求有造業
則是眾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復次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
寫演說是涅槃經
莫非時說莫非國說
莫不請說莫輕心說
莫處󠇡處󠇡說莫自歎說莫輕他說
莫滅佛法說莫熾然世法說
善男子
若我弟子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說者
人當輕呵而作是言
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
云何令汝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若持經者作如是說
當知是經為無威力
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為無利益
緣是輕毀涅槃經
故令無量眾生墮於地獄
受持是經非時而說
乃至熾然世法而說
則是眾生惡知識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善男子
若欲受持者
說大涅槃者
說佛性者
說如來祕藏󠇡者
說大乘󠇡者
說方等經者
說聲聞乘󠇡者
說辟支佛乘󠇡者
說解脫者
見佛性者
先當清淨其身
以身淨故則無呵責
無呵責故令無量人
於大涅槃生清淨信
信心生故恭敬是經
若聞一偈一句一󠇡字及說法者
則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人則是眾生
真善知識非惡知識
是我弟子非魔眷屬
是名菩薩非世間也
善男子
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八之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