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大和国的使节为何频繁造访中国?真相揭晓!


Listen Later

曹魏明帝的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灭公孙渊,取得了辽东。这年六月,邪马壹国卑弥呼女王遣使至洛阳,馈赠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曹魏王朝回赠了许多礼物,其中有“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罽(羊毛织品)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另外还有“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到了齐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卑弥呼女王又派遣使节到洛阳,馈赠“生口、倭锦、绛青缣、绵衣、帛布、丹木、拊、短弓矢等”。正始八年,卑弥呼女王病死。不久,嗣女王壹与又遣使节来魏都洛阳,馈赠“男女生口三十人”,“白珠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异文杂锦二十匹”(
邪马壹国究竟在日本的什么地方?一说是在九州北部,一说是在本州的大和(今奈良),历来就有争论。但是到公元3世纪以后,大和地方兴起了一个犹如邪马壹那样的大和国家,这是无可置疑的事1。在我国南朝时,大和国多次派遣使节,远涉重洋,到建康访问。《宋书·倭国传》记载着大和国王武在宋顺帝昇明二年(公元478年)所上的一个表文,文中提到倭王武的父、 祖“躬擐甲胄”,“东征毛人(蝦夷)五十五国,西服众夷(熊袭)六十六国,渡平海北(指三韩部落)九十五国”。可见自西晋末至南朝时,大和国已经逐渐统一四国,进而渡过海峡,向朝鲜半岛扩张势力了。正如《北史·倭传》所说:“新罗、百济皆以倭为大国,
多珍物,并敬仰之,恒通使往来。”
大和国和东晋、南朝的通聘,一共十次。第一次是在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第二次是在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 年),第三次是在宋文帝元嘉二年(公元425年),第四次是在元嘉七年,第五次是在元嘉十五年,第六次是在元嘉二十年,第七次是在元嘉二十八年,第八次是在孝武帝大明四年(公元460 年),第九次是在顺帝昇明元年,第十次是在昇明二年,倭国王先后派遣使节来建康访问,并馈赠方物。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南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南朝的皇帝也主动派遣使臣,赠与大和国王以荣誉位号。除了南朝和大和国彼此间的友好往来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外,中国人民很早就把中国大陆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文化介绍到日本去。从西晋时候起,中国人开始流移到日本,这对日本的社会发展,起过一定影响。在西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 年),有吴服师(我国江南地区的缝衣师)经百济到达日本。同年,我国的儒家经典《论语》,也传到了日本。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大和国又从江南聘去“汉织(北方织匠)、吴织(南方织匠)及衣缝(缝衣师)兄媛、弟媛等”(《日本书纪·雄略天皇纪》)。过了两年,在公元472年,大和朝廷又下令本国栽植桑树。从此,日本的蚕桑和丝织业,便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与日本的友好关系,到了隋唐时代更有长足的发展。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