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當空間變成了時間——淺談神秘的黑洞【張嘉泓|物理好好玩S01EP03】


Listen Later

['

當空間變成了時間——淺談神秘的黑洞【物理好好玩S1EP03】

\n

 

\n

歡迎收聽「物理好好玩」,一起來發現和體驗,科學多麼有趣。這樣的樂趣,不能只有科學家知道。「物理好好玩」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節目,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二早上上線,我是主持人張嘉泓。今天這集節目,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當空間變成了時間——淺談神秘的黑洞〉。

\n

 

\n

2019年春天,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帶著兩個小箱子來到東京晴空塔,他們可不是來觀光的。領導這個團隊的香取秀俊教授,將其中一個箱子,放在距地面450公尺的展望台,另一個則留在一樓的辦公室內。箱子裡裝的是光晶格鐘,非常精準,要300億年才會誤差一秒。過了一天後,比較兩個鐘的時間:結果待在地面上的時鐘,比起展望台,走得較慢,讀數少了十億分之4.3秒。這個實驗證實了:離地心越近,重力越強,時鐘就走得越慢。因此,我們的頭比腳老化得快,這是真的,一輩子大概差百萬分之一秒。而測量時鐘變慢的程度,便能得到所在地的高度。香取教授的終極目標,就是以光晶格鐘,來測量高山或深谷的高度到一公分的精確度。你猜他下一個實驗的目標是什麼?當然是富士山。

\n

 

\n

其實這個實驗我們每個人都常作:手機使用者一定都用過全球定位系統GPS。你的手機接收了多個人造衛星所發送、記載了衛星位置與發送時間的電波,由時間差來算出你與一個衛星的距離,再交錯得到手機的位置。電波速度很快,時間差極小,因此衛星的計時必須十分精確。但衛星上的時鐘也比地面走得快,這個重力所造成的時間差必須精確地扣掉,GPS才能得到正確的位置。

\n

 

\n

重力會使時鐘變慢

\n

 

\n

下次你的手機精準顯示出定位時,你就可以大聲地告訴自己:重力的確會使時鐘變慢。這個現象,愛因斯坦還是專利局職員時就已經知道了。但這個事實指出了有關重力以及時間更深入的原理,要找到它可花費了愛因斯坦將近十年的時間。在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一個新的重力理論,稱為廣義相對論,粗魯一點說,它推翻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原來重力並不是力,而是周圍的時間與空間被星球所彎曲,因此表現出來的現象。因為空間是彎曲的,光即使沒有質量,走的路徑也會因重力而偏折。所以我們看到的星光,接近太陽時會被吸引。

\n

 

\n

廣義相對論的論文在1915年十一月發表,德國波茲坦天文台的主任史瓦西,當時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服役。槍林彈雨中、他讀了愛因斯坦的論文,立刻著手算出一個數學式,描述星球周圍的時間與空間是如何彎曲。不幸的是,隔年六月,史瓦西就因天皰瘡而過世,還好他已將論文寄給愛因斯坦,而愛因斯坦也很快速地將它發表了。史瓦西的式子可以計算星球周圍所有的重力現象,例如星光被太陽偏折的角度,這個結果也在1919年被觀測所證實了。但很快就有人注意到另一個更詭異的細節。

\n

 

\n

當小艇靠近到星球旁一個特定距離時,時鐘會趨近無限慢 

\n

 

\n

要說明這個細節,我們不妨設計一個故事。假想我們飛行到達一個星球的旁邊,想辦法將太空船固定停住。接著發射一個登陸小艇,無動力向此星球自由下落,並定時會對我們發出光信號。隨著小艇漸漸靠近星球,重力越來越強,小艇的時鐘與基地船比較就越來越慢。如此我們收到光信號之間的間隔也會跟著拖長。奇妙的是,根據史瓦西的式子,當小艇靠近到星球旁一個特定距離時,時鐘會趨近無限慢。這代表基地船收到的兩個信號,時間間隔會趨近無限大,那麼第二個信號我們就幾乎永遠無法收到了,顯然小艇到了那裡,電波或光就無法往外傳播了。這個距離的位置,就稱為地平線Horizon。

\n

 

\n

對於地平線外的觀看者,這個位置如同地表上的地平線,是可以目視的範圍之邊界,所以正式的翻譯是「視界」。一進到地平線或視界之內,小艇朝向任何方向所發出的光或電磁波,即使是向外放射,由於空間被重力嚴重扭曲,傳播中的光線只會繼續靠近星球,距離只能一直縮小。意思就是光只能向內傳播,自然無法脫離而到達地平線之外,我們自然也無法看到地平線內的任何影像。而且因為沒有物體可以運動得比光快,因此所有物體一旦進到地平線之內,無論如何想方設法,就是不能離開地平線的範圍了,這個現象就稱為黑洞。原來小艇走的是一條永遠的不歸路。

\n

 

\n

這種命定一般、無法抵擋的趨勢,其實是時間所扮演的角色 

\n

 

\n

談到這裡,可能有聽眾或讀者已經注意到,這種命定一般、無法抵擋的趨勢,在一般世界中,其實是時間所扮演的角色。無論如何努力,我們只能認命地走向未來,無法回到過去。而在黑洞的視界之內,距離變小的方向就如同時間之箭,無法違逆。這正是理論計算所得到的結果:重力使時間與空間對調了。華格納在他的歌劇帕西法爾中,有一段詞描述護衛聖杯的武士、所居住的聖界:「沒有世俗的路徑,可以指引到達。在這裡,時間變成了空間。」作曲家的原意是,在聖潔的領域,時間失去了原來專制的特性,反而像空間一樣靜止而恆常,萬物不再凋謝衰亡。而在黑洞之中,則是空間變成如時間,固執又殘酷,而且毫無妥協與逃脫的可能。這句話早了愛因斯坦將近半個世紀。

\n

 

\n

我來描述一下參與者的親身體驗吧。基地船最後看到小艇的影像是在地平線上發出來的,而且光會被無限拉長。所以基地船上的人,會看見小艇一直停在黑洞地平線上,影像越來越淡。但這只是影像,其實自由下落的小艇會根據自己的時鐘,在有限時間內直接越過地平線。只是,之後發出的光已不能到達外界了,基地船自然看不到小艇越過地平線的畫面。你可能很想追問:那小艇上的太空人會怎樣呢?答案很奇妙的是:不會怎麼樣。太空人通過地平線的經驗竟然是平順的。如同墜落的電梯中的乘客,完全感覺不到地球的重力一樣,自由落入黑洞的太空人也完全感覺不到黑洞的重力。所以在到達黑洞中心之前,日子一切如常,甚至他還可以看到基地船發出的光,別忘了、光可以進黑洞,收到送來的電子報。只是太空人會很狐疑又落寞,他發出的問候,怎麼外界都置若罔聞。

\n

 

\n

黑洞的想法從一開始就受到科學社群的歧視 

\n

 

\n

也就是說,在於地平線之內的有限區域,將與外界永久隔離,像是一球一球的世外桃源。但這個小艇進入星球黑洞的故事,有一個漏洞,使黑洞不會發生:星球一般是有表面的球體。如果地平線與球心的距離小於星球的半徑,地平線並不會露在表面之外,自然也就不成為一個黑洞。例如地球原則上也有地平線視界,但地平線的距離與質量成正比,質量不大的地球之地平線,距地心只有一公分,所以我們大概不至於掉進去。而太陽也只有幾公里,可見必須是質量更大,但半徑很小,也就是密度超大的星球,才能使地平線外露在它的表面之外。所以黑洞的想法從一開始就受到科學社群的歧視,連愛因斯坦都不願接受。他甚至寫過一篇文章,試圖證明星體永遠無法密到地平線外露的程度。

\n

 

\n

但天文學的真實觀測,很快地超越了大夥兒的想像力。此時科學家發現了密度極大的中子星,擁有相當約一個太陽的質量,半徑卻只有台北市這麼大。當太陽這類的恆星,燃料漸漸耗盡,失去高溫帶來向外的壓力時,組成恆星的物質就會因彼此的重力互相吸引,而向球心崩潰,越塞越密,直到不能再塞為止,這就是中子星。所以科學家推測,當比中子星更重的恆星死亡之後,它會向內崩潰到更密的狀態,而形成黑洞。也就是說,奇異的黑洞竟是許多恆星尋常的宿命。

\n

 

\n

潘若斯在70年代發現黑洞時空擁有特別的廣域特性 

\n

 

\n

大概就在此時,這個奇怪的現象才得到自己的名字。「黑洞」是美國重力物理大師惠勒(Wheeler)取名的,「蟲洞」這個名字,也是他的傑作。據說他習慣在洗澡的時候慢慢思索如何命名,而且一決定了,就像老朋友一樣直接使用,不多加介紹。讓我節錄1967年他第一次使用黑洞這個詞的一段演講,來讓大家感覺一下他的風采。他是這樣說的:「星球的表面塌陷地越來越快,離我們越來越遠,發出的光一直變紅。直到太暗了,使星球在視野中淡去。如消失在黑暗中的貓,只剩下它露齒的獰笑。重力,還在,光,都沒有了,也沒有其他可以比光更能逃脫的了。只能永恆地幫它增加質量,當任何東西一旦不幸落入了黑洞。」這個詞很快被大家接受,只有在法國,黑洞的法文翻譯、碰巧有些不好的聯想,才有阻力。

\n

 

\n

但科學家還不是很放心,畢竟史瓦西的計算假設星體是球狀,但自然界並沒有完美的球。物理學家還得問,如果,崩潰中星球的球型有些許缺陷,史瓦西的計算得加上修正,那麼,扮演邊境檢查角色的地平線,有沒有可能出現漏網的破口,讓已隔離在黑洞中的物質又往外趴趴走呢?很快地,這個問題在理論上也得到了解決,答案是否定的。如同台灣的防疫,地平線固若金湯。潘若斯(Roger Penrose)在七○年代發現了黑洞時空擁有特別的廣域特性,並以此在數學上證明:當足夠重的恆星死後而向內崩潰時,勢必得繼續進行直到地平線露出。更離奇的,他還證明所有崩潰落入黑洞的物質,越過了視界之後,不能停止在半途,最後一定要到達黑洞球的中心。至於到底是什麼殘酷的命運等待著它們,我們只能猜想了。

\n

 

\n

銀河的中心就是一個極重的黑洞 

\n

 

\n

不久後,科學家展開對銀河系中心附近,恆星運動的精密觀測,證實了在銀河系中心、完全觀測不到星光、稱為人馬座A*的位置,卻有相當於四百萬顆太陽的質量拖著這些恆星,以極小軌道、極大速度繞行。唯一合理的推測:銀河的中心就是一個極重的黑洞。潘若斯與這個研究組的工作正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得獎研究。從此情勢急轉直下,幾乎沒有人會認真反對黑洞的存在了。

\n

 

\n

聽到這裡,你可能還是以為人類對黑洞可能永遠只有間接證據,而無法看到它,畢竟它是黑的。但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時而會發出極強的電磁波,因此科學家推測,很多黑洞是很亮的。黑洞自己不發光,但胃口很好。因為極強的重力,它會把周圍的恆星及星際物質吸引過來。落入黑洞中的物質,會發出很強的光與電磁波。更厲害的是如果黑洞還有旋轉的運動,靠近的物質,會先形成一個盤狀結構,快速地跟著繞黑洞旋轉,最後才落入黑洞,術語稱為吸積盤。吸積盤中物質能量很大,會發出非常強的電磁波,亮度可以到達一整個銀河千億顆恆星亮度的千倍以上。所以黑洞看起來其實一點都不黑。

\n

 

\n

這表示黑洞是看得見的,因此可以用望遠鏡觀測。原則上你應該會看到一個很亮的光盤,中間有一個黑暗的球影。但可看見的黑洞太亮了,本身的黑影,一定會被周圍吸積盤的強光所掩蓋,除非你觀測的解析度要夠好。望遠鏡的解析度大致由鏡面的大小決定,越大的鏡面、解析度越好。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這個研究組的科學家想出一個點子,如果在地表各處設置許多望遠鏡,而地球又在自轉當中,這些望遠鏡所組合出來的影像,就近似是一個以地球表面為鏡面的大望遠鏡。

\n

 

\n

黑洞終於被證實的確存在宇宙之中 

\n

 

\n

他們選擇的觀測對象是室女座M87星系的中心,它離地球不遠,約是五千萬光年。吸積盤的可見光很強,因此必須以微波的頻道來觀測。妙的是這實驗有一大挑戰,就是你得要連續數天,全球都剛好是適合觀測的好天氣。這個時機發生在2017年四月,緊接四天的觀測所記錄的數據,經過了兩年的處理,在2019年終於宣布石破天驚的結果,黑洞被看到了。由黑影的大小可以推斷出,M87星系中心的黑洞質量大約是60億顆太陽的質量,果然是一個大胃王。

\n

 

\n

於是,黑洞這樣一個超乎日常想像、不可思議又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終於被證實的確存在宇宙之中,保守的估計,在銀河系中就有百萬個以上。但一般科學研究,通常會先觀測到有趣的現象,再努力去解釋原因。這裡,科學家在原理上推論出黑洞存在,整整早於實驗上的觀測超過一個世紀,因此比較公正地說,黑洞是比較容易被理性所了解的,不是嗎?如果聽眾覺得黑洞非常神秘,大家可能低估了我們的推理能力。空間會變成時間,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n

 

\n

下一回的【物理好好玩】,我將和大家分享,「玩骰子的上帝——從放射性原子核談起」,歡迎大家繼續收聽。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物理好好玩》 】 

\n

每月第一個週二上線全新一集

\n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n

 

\n

製作人:林文珮   

\n

錄音師:孫藝庭   

\n

攝影:Greg Rakozy/Unsplash提供

\n

 

\n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當空間變成了時間——淺談神秘的黑洞【物理好好玩S1EP03】

\n

 

\n

歡迎收聽「物理好好玩」,一起來發現和體驗,科學多麼有趣。這樣的樂趣,不能只有科學家知道。「物理好好玩」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節目,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二早上上線,我是主持人張嘉泓。今天這集節目,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當空間變成了時間——淺談神秘的黑洞〉。

\n

 

\n

2019年春天,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帶著兩個小箱子來到東京晴空塔,他們可不是來觀光的。領導這個團隊的香取秀俊教授,將其中一個箱子,放在距地面450公尺的展望台,另一個則留在一樓的辦公室內。箱子裡裝的是光晶格鐘,非常精準,要300億年才會誤差一秒。過了一天後,比較兩個鐘的時間:結果待在地面上的時鐘,比起展望台,走得較慢,讀數少了十億分之4.3秒。這個實驗證實了:離地心越近,重力越強,時鐘就走得越慢。因此,我們的頭比腳老化得快,這是真的,一輩子大概差百萬分之一秒。而測量時鐘變慢的程度,便能得到所在地的高度。香取教授的終極目標,就是以光晶格鐘,來測量高山或深谷的高度到一公分的精確度。你猜他下一個實驗的目標是什麼?當然是富士山。

\n

 

\n

其實這個實驗我們每個人都常作:手機使用者一定都用過全球定位系統GPS。你的手機接收了多個人造衛星所發送、記載了衛星位置與發送時間的電波,由時間差來算出你與一個衛星的距離,再交錯得到手機的位置。電波速度很快,時間差極小,因此衛星的計時必須十分精確。但衛星上的時鐘也比地面走得快,這個重力所造成的時間差必須精確地扣掉,GPS才能得到正確的位置。

\n

 

\n

重力會使時鐘變慢

\n

 

\n

下次你的手機精準顯示出定位時,你就可以大聲地告訴自己:重力的確會使時鐘變慢。這個現象,愛因斯坦還是專利局職員時就已經知道了。但這個事實指出了有關重力以及時間更深入的原理,要找到它可花費了愛因斯坦將近十年的時間。在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一個新的重力理論,稱為廣義相對論,粗魯一點說,它推翻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原來重力並不是力,而是周圍的時間與空間被星球所彎曲,因此表現出來的現象。因為空間是彎曲的,光即使沒有質量,走的路徑也會因重力而偏折。所以我們看到的星光,接近太陽時會被吸引。

\n

 

\n

廣義相對論的論文在1915年十一月發表,德國波茲坦天文台的主任史瓦西,當時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服役。槍林彈雨中、他讀了愛因斯坦的論文,立刻著手算出一個數學式,描述星球周圍的時間與空間是如何彎曲。不幸的是,隔年六月,史瓦西就因天皰瘡而過世,還好他已將論文寄給愛因斯坦,而愛因斯坦也很快速地將它發表了。史瓦西的式子可以計算星球周圍所有的重力現象,例如星光被太陽偏折的角度,這個結果也在1919年被觀測所證實了。但很快就有人注意到另一個更詭異的細節。

\n

 

\n

當小艇靠近到星球旁一個特定距離時,時鐘會趨近無限慢 

\n

 

\n

要說明這個細節,我們不妨設計一個故事。假想我們飛行到達一個星球的旁邊,想辦法將太空船固定停住。接著發射一個登陸小艇,無動力向此星球自由下落,並定時會對我們發出光信號。隨著小艇漸漸靠近星球,重力越來越強,小艇的時鐘與基地船比較就越來越慢。如此我們收到光信號之間的間隔也會跟著拖長。奇妙的是,根據史瓦西的式子,當小艇靠近到星球旁一個特定距離時,時鐘會趨近無限慢。這代表基地船收到的兩個信號,時間間隔會趨近無限大,那麼第二個信號我們就幾乎永遠無法收到了,顯然小艇到了那裡,電波或光就無法往外傳播了。這個距離的位置,就稱為地平線Horizon。

\n

 

\n

對於地平線外的觀看者,這個位置如同地表上的地平線,是可以目視的範圍之邊界,所以正式的翻譯是「視界」。一進到地平線或視界之內,小艇朝向任何方向所發出的光或電磁波,即使是向外放射,由於空間被重力嚴重扭曲,傳播中的光線只會繼續靠近星球,距離只能一直縮小。意思就是光只能向內傳播,自然無法脫離而到達地平線之外,我們自然也無法看到地平線內的任何影像。而且因為沒有物體可以運動得比光快,因此所有物體一旦進到地平線之內,無論如何想方設法,就是不能離開地平線的範圍了,這個現象就稱為黑洞。原來小艇走的是一條永遠的不歸路。

\n

 

\n

這種命定一般、無法抵擋的趨勢,其實是時間所扮演的角色 

\n

 

\n

談到這裡,可能有聽眾或讀者已經注意到,這種命定一般、無法抵擋的趨勢,在一般世界中,其實是時間所扮演的角色。無論如何努力,我們只能認命地走向未來,無法回到過去。而在黑洞的視界之內,距離變小的方向就如同時間之箭,無法違逆。這正是理論計算所得到的結果:重力使時間與空間對調了。華格納在他的歌劇帕西法爾中,有一段詞描述護衛聖杯的武士、所居住的聖界:「沒有世俗的路徑,可以指引到達。在這裡,時間變成了空間。」作曲家的原意是,在聖潔的領域,時間失去了原來專制的特性,反而像空間一樣靜止而恆常,萬物不再凋謝衰亡。而在黑洞之中,則是空間變成如時間,固執又殘酷,而且毫無妥協與逃脫的可能。這句話早了愛因斯坦將近半個世紀。

\n

 

\n

我來描述一下參與者的親身體驗吧。基地船最後看到小艇的影像是在地平線上發出來的,而且光會被無限拉長。所以基地船上的人,會看見小艇一直停在黑洞地平線上,影像越來越淡。但這只是影像,其實自由下落的小艇會根據自己的時鐘,在有限時間內直接越過地平線。只是,之後發出的光已不能到達外界了,基地船自然看不到小艇越過地平線的畫面。你可能很想追問:那小艇上的太空人會怎樣呢?答案很奇妙的是:不會怎麼樣。太空人通過地平線的經驗竟然是平順的。如同墜落的電梯中的乘客,完全感覺不到地球的重力一樣,自由落入黑洞的太空人也完全感覺不到黑洞的重力。所以在到達黑洞中心之前,日子一切如常,甚至他還可以看到基地船發出的光,別忘了、光可以進黑洞,收到送來的電子報。只是太空人會很狐疑又落寞,他發出的問候,怎麼外界都置若罔聞。

\n

 

\n

黑洞的想法從一開始就受到科學社群的歧視 

\n

 

\n

也就是說,在於地平線之內的有限區域,將與外界永久隔離,像是一球一球的世外桃源。但這個小艇進入星球黑洞的故事,有一個漏洞,使黑洞不會發生:星球一般是有表面的球體。如果地平線與球心的距離小於星球的半徑,地平線並不會露在表面之外,自然也就不成為一個黑洞。例如地球原則上也有地平線視界,但地平線的距離與質量成正比,質量不大的地球之地平線,距地心只有一公分,所以我們大概不至於掉進去。而太陽也只有幾公里,可見必須是質量更大,但半徑很小,也就是密度超大的星球,才能使地平線外露在它的表面之外。所以黑洞的想法從一開始就受到科學社群的歧視,連愛因斯坦都不願接受。他甚至寫過一篇文章,試圖證明星體永遠無法密到地平線外露的程度。

\n

 

\n

但天文學的真實觀測,很快地超越了大夥兒的想像力。此時科學家發現了密度極大的中子星,擁有相當約一個太陽的質量,半徑卻只有台北市這麼大。當太陽這類的恆星,燃料漸漸耗盡,失去高溫帶來向外的壓力時,組成恆星的物質就會因彼此的重力互相吸引,而向球心崩潰,越塞越密,直到不能再塞為止,這就是中子星。所以科學家推測,當比中子星更重的恆星死亡之後,它會向內崩潰到更密的狀態,而形成黑洞。也就是說,奇異的黑洞竟是許多恆星尋常的宿命。

\n

 

\n

潘若斯在70年代發現黑洞時空擁有特別的廣域特性 

\n

 

\n

大概就在此時,這個奇怪的現象才得到自己的名字。「黑洞」是美國重力物理大師惠勒(Wheeler)取名的,「蟲洞」這個名字,也是他的傑作。據說他習慣在洗澡的時候慢慢思索如何命名,而且一決定了,就像老朋友一樣直接使用,不多加介紹。讓我節錄1967年他第一次使用黑洞這個詞的一段演講,來讓大家感覺一下他的風采。他是這樣說的:「星球的表面塌陷地越來越快,離我們越來越遠,發出的光一直變紅。直到太暗了,使星球在視野中淡去。如消失在黑暗中的貓,只剩下它露齒的獰笑。重力,還在,光,都沒有了,也沒有其他可以比光更能逃脫的了。只能永恆地幫它增加質量,當任何東西一旦不幸落入了黑洞。」這個詞很快被大家接受,只有在法國,黑洞的法文翻譯、碰巧有些不好的聯想,才有阻力。

\n

 

\n

但科學家還不是很放心,畢竟史瓦西的計算假設星體是球狀,但自然界並沒有完美的球。物理學家還得問,如果,崩潰中星球的球型有些許缺陷,史瓦西的計算得加上修正,那麼,扮演邊境檢查角色的地平線,有沒有可能出現漏網的破口,讓已隔離在黑洞中的物質又往外趴趴走呢?很快地,這個問題在理論上也得到了解決,答案是否定的。如同台灣的防疫,地平線固若金湯。潘若斯(Roger Penrose)在七○年代發現了黑洞時空擁有特別的廣域特性,並以此在數學上證明:當足夠重的恆星死後而向內崩潰時,勢必得繼續進行直到地平線露出。更離奇的,他還證明所有崩潰落入黑洞的物質,越過了視界之後,不能停止在半途,最後一定要到達黑洞球的中心。至於到底是什麼殘酷的命運等待著它們,我們只能猜想了。

\n

 

\n

銀河的中心就是一個極重的黑洞 

\n

 

\n

不久後,科學家展開對銀河系中心附近,恆星運動的精密觀測,證實了在銀河系中心、完全觀測不到星光、稱為人馬座A*的位置,卻有相當於四百萬顆太陽的質量拖著這些恆星,以極小軌道、極大速度繞行。唯一合理的推測:銀河的中心就是一個極重的黑洞。潘若斯與這個研究組的工作正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得獎研究。從此情勢急轉直下,幾乎沒有人會認真反對黑洞的存在了。

\n

 

\n

聽到這裡,你可能還是以為人類對黑洞可能永遠只有間接證據,而無法看到它,畢竟它是黑的。但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時而會發出極強的電磁波,因此科學家推測,很多黑洞是很亮的。黑洞自己不發光,但胃口很好。因為極強的重力,它會把周圍的恆星及星際物質吸引過來。落入黑洞中的物質,會發出很強的光與電磁波。更厲害的是如果黑洞還有旋轉的運動,靠近的物質,會先形成一個盤狀結構,快速地跟著繞黑洞旋轉,最後才落入黑洞,術語稱為吸積盤。吸積盤中物質能量很大,會發出非常強的電磁波,亮度可以到達一整個銀河千億顆恆星亮度的千倍以上。所以黑洞看起來其實一點都不黑。

\n

 

\n

這表示黑洞是看得見的,因此可以用望遠鏡觀測。原則上你應該會看到一個很亮的光盤,中間有一個黑暗的球影。但可看見的黑洞太亮了,本身的黑影,一定會被周圍吸積盤的強光所掩蓋,除非你觀測的解析度要夠好。望遠鏡的解析度大致由鏡面的大小決定,越大的鏡面、解析度越好。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這個研究組的科學家想出一個點子,如果在地表各處設置許多望遠鏡,而地球又在自轉當中,這些望遠鏡所組合出來的影像,就近似是一個以地球表面為鏡面的大望遠鏡。

\n

 

\n

黑洞終於被證實的確存在宇宙之中 

\n

 

\n

他們選擇的觀測對象是室女座M87星系的中心,它離地球不遠,約是五千萬光年。吸積盤的可見光很強,因此必須以微波的頻道來觀測。妙的是這實驗有一大挑戰,就是你得要連續數天,全球都剛好是適合觀測的好天氣。這個時機發生在2017年四月,緊接四天的觀測所記錄的數據,經過了兩年的處理,在2019年終於宣布石破天驚的結果,黑洞被看到了。由黑影的大小可以推斷出,M87星系中心的黑洞質量大約是60億顆太陽的質量,果然是一個大胃王。

\n

 

\n

於是,黑洞這樣一個超乎日常想像、不可思議又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終於被證實的確存在宇宙之中,保守的估計,在銀河系中就有百萬個以上。但一般科學研究,通常會先觀測到有趣的現象,再努力去解釋原因。這裡,科學家在原理上推論出黑洞存在,整整早於實驗上的觀測超過一個世紀,因此比較公正地說,黑洞是比較容易被理性所了解的,不是嗎?如果聽眾覺得黑洞非常神秘,大家可能低估了我們的推理能力。空間會變成時間,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n

 

\n

下一回的【物理好好玩】,我將和大家分享,「玩骰子的上帝——從放射性原子核談起」,歡迎大家繼續收聽。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物理好好玩》 】 

\n

每月第一個週二上線全新一集

\n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n

 

\n

製作人:林文珮   

\n

錄音師:孫藝庭   

\n

攝影:Greg Rakozy/Unsplash提供

\n

 

\n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3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3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9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2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7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0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202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9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3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