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台湾各地的军公教人员,搭乘上千辆游览车,浩浩荡荡到台北举行示威游行,并在总统府前集结抗议。这是台湾首度发生军公教人员大规模示威,他们主要诉求是「反污名、要尊严、抗议蔡英文、霸凌军公教」!
造成台湾军公教人员离心离德的主因是,民进党长期以来为选举目的,所搞的分化手法,从当年不顾历史背景,猛攻军公教退休金优惠定存利率「十八趴」(18%),到最近以年金改革为名,企图拉低军公教退休金的水平,以便和一般劳工较为接近。
蔡英文上任后,立即在总统府成立了「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由副总统陈建仁担任召集人,磨刀霍霍,逼使军公教人员终于走上街头。游行虽然暂时划下句点,这场斗争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对年金改革制度不满的台湾军公教人员,昨天首度上街头示威游行,这在过去是罕见的现象,他们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军公教人员主要诉求是「反污名、要尊严、抗议蔡英文、霸凌军公教」。三四十前,台湾经济起飞,甚至成为「亚洲四小龙」,游资充沛,国民所得不断提高,当时,军公教这类职业,薪水低,没有致富途径,相对属于弱势,政府为保障其生活,起先制定了退休金优惠存款利率,18%,比起当时的一般定存利率高一些,目的是让军公教人员退休生活,能较有保障。
不料物换星移,几十年后,台湾经济一蹶不振,更遭逢低利率时代,于是18%的利率让人眼红,成为民进党政治人物批判对象,经过历任政府一再修正调整,这种高利率现在已经逐步画下句点。但也因为选举时的批判,导致军公教的退休金制度被污名化,搞得好像军公教人员都是不当得利阶级,都很贪婪的样子。却忽略制度的时代背景。
除了优惠利率,还有退休后的「所得替代率」问题。军公教分别有不同的退抚基金,工作时每月缴交基金,退休后可领终身俸,而台湾一般劳工的退休生活则依靠劳保退休金和国民年金。总的来说,现在军公教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的退休俸比一般劳工高很多,加上这两年,几个退抚基金面临入不敷出,未来会有破产危机,所以有一股声音,一直要拉低军公教人员退休金的水平。而且蔡英文政府已经成立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要全面开刀。
所以军公教上街游行的主要诉求是「反污名、要尊严、抗议蔡英文、霸凌军公教」,因为这里面有太多时代背景和政经环境的因素,凭良心说,拿退休金来抹黑军公教人员,并不公平。
●蔡英文政府刚上任不久,却一定要推动这个具有历史背景,复杂又艰难的年金改革工作,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蔡英文政府强调,年金制度为什么非改不可?主要是因为「财务不足、世代不均、以及职业别差距大」。
根据年金改革委员会的说法,目前台湾政府花在高龄社会安全支出,一年是五千多亿元,而用在儿童及家庭的社会安全支出只有五百多亿元,难怪大家不生小孩。但是,老人过得好吗?台湾最富有的前五分之一家庭里,只有5%是老人家户;台湾最穷的五分之一的家庭里,却有近五成是老人家户。
也就是说,尽管台湾政府每年花了五千多亿元在高龄者身上,但「老年贫穷」现象仍然非常严重;这是因为高龄支出里有三千多亿元都用在军公教退抚、公保、军保等军公教族群身上,分配非常不均。所以这次的年金改革,主要要砍军公教的退休金是很清楚的。
●游行示威团体的主张是什么呢?
发起大游行的「监督年金改革行动联盟」发言人吴斯怀强调,联盟支持年金改革,但要合理、合法、渐进。不能溯及既往,要有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的意思是,当年军公教退抚制度建立,军公教人员依规定每月从薪水中提拨一定金额,缴交给退抚基金,政府则承诺未来退休后,按月拨付一定金额,照顾其退休生活,这是一个类似保险的承诺,基于信赖,整套制度才得以建立,甚至是几十年来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现在突然翻脸,说政府付不了这么多了,这违反信赖保护原则,也违反「法不溯既往」的原则。示威团体的意思就是,他们都是按照政府所订的制度领取退休金,政府不能自己违背承诺,要改的话,应该从以后改,不能追溯到以前。
●台湾舆论对这件事有什么评价?
前监察委员周阳山投书媒体指出,当前台湾军公教的年度退休金预算总额是1472亿,约占政府总支出7.4%,并不是造成政府财政危机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税收不足。
他强调,目前台湾政府年度支出1.97兆元,但税课收入却只有1.44兆元,两者之间的差距竟高达5300亿元。这是多年来不断减免赋税的结果,也是造成当前财政困境的真正关键。他认为,如果要弥补这个漏洞,应该落实租税正义,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另外「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召集人,副总统陈建仁也承认,台湾现行年金制度,受限于当年规划与修正时,没有预料到人口老化快速、经济发展迟滞、银行利率骤降、退抚基金投资报酬率偏低,因而造成基金收支失衡,甚至用光的危机迫在眉睫,他说,我们固然不能以今是论断昨非,但是检讨过去制度的不足,却有助于未来的成功。
大游行刚结束,牵涉到台湾稳定发展的年金改革正要起步,盼望这一步能跨得稳健,不要造成台湾内部更大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