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這種人是君子,決定有成就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下面一節是: 【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我們先看前面這兩句。《彙編》註解裡面說的是「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而愛之」,到這裡是一小段。這是古聖先賢教我們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本分。儒家將讀書人、有德行的人也分為三個等級,聖人、賢人、君子。君子之稱,就是你的學問已經有了成就,像現在學校讀書你已經拿到學位了,君子是最初的一個學位,像我們現在講的學士,大學畢業了,古時候稱為君子。他做人的標準是正直,端正,心直、行直,這兩個字就是佛法裡常講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論,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做得很圓融,這是對待自己,律己。對待別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就是恩惠,與人相處一定和睦,一定平等,一定肯幫助別人,這個惠就是幫助別人,能成就別人,這是君子的德行。儒如是要求,佛也如是要求。佛法裡面講得更詳細,講的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佛家這些科目都離不開這四個字,正直和惠。 我們學佛的同修尤其要注意,如果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夠成佛?太上這兩句話,實際上的意思是勸我們處世待人要謙虛、要恭敬。縱然有了紛爭,我們有理,以理說服人都唯恐引起別人的怨恨,何況我們的理要是不充足,那就造罪業了。所謂是仗勢欺人,這個「勢」範圍很廣,現在一般多半都是自以為是,所以『逞志作威』,作威作福。『辱人求勝』,這更不可以了,刻意的侮辱別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把自己的身分抬高。我們曾經聽說過,有一些人遇到與自己身分地位相當的,或者有比自己身分地位要高過的,他在大眾之下批評侮辱。他的目的何在?叫別人看到自己比他們都高。這個作法,實際上只能夠自欺欺人。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養的人,看見了,聽到了,就明白了,你將來的前途,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實在講,這是自己侮辱自己,別人有沒有受到損害?沒有。註解裡面說,「若動逞威稜」,以行動逞威作福,凌駕於人,「即有懾服,而人不懷德,何以居人上乎」。這種行為,縱然別人表面上對你這個威德好像服了,其實那個心不服。這樣你怎麼能夠領導別人?你怎麼能夠去領眾?一個成功的領袖人物,一定是非常謙虛,懂得忍讓,以禮待人。這個地方講得好,以正直對自己,以和惠對別人,這種人無論在世法、在佛法裡面,決定成就。
節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136集
淨空法師:這種人是君子,決定有成就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下面一節是: 【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我們先看前面這兩句。《彙編》註解裡面說的是「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而愛之」,到這裡是一小段。這是古聖先賢教我們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本分。儒家將讀書人、有德行的人也分為三個等級,聖人、賢人、君子。君子之稱,就是你的學問已經有了成就,像現在學校讀書你已經拿到學位了,君子是最初的一個學位,像我們現在講的學士,大學畢業了,古時候稱為君子。他做人的標準是正直,端正,心直、行直,這兩個字就是佛法裡常講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論,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做得很圓融,這是對待自己,律己。對待別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就是恩惠,與人相處一定和睦,一定平等,一定肯幫助別人,這個惠就是幫助別人,能成就別人,這是君子的德行。儒如是要求,佛也如是要求。佛法裡面講得更詳細,講的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佛家這些科目都離不開這四個字,正直和惠。 我們學佛的同修尤其要注意,如果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夠成佛?太上這兩句話,實際上的意思是勸我們處世待人要謙虛、要恭敬。縱然有了紛爭,我們有理,以理說服人都唯恐引起別人的怨恨,何況我們的理要是不充足,那就造罪業了。所謂是仗勢欺人,這個「勢」範圍很廣,現在一般多半都是自以為是,所以『逞志作威』,作威作福。『辱人求勝』,這更不可以了,刻意的侮辱別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把自己的身分抬高。我們曾經聽說過,有一些人遇到與自己身分地位相當的,或者有比自己身分地位要高過的,他在大眾之下批評侮辱。他的目的何在?叫別人看到自己比他們都高。這個作法,實際上只能夠自欺欺人。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養的人,看見了,聽到了,就明白了,你將來的前途,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實在講,這是自己侮辱自己,別人有沒有受到損害?沒有。註解裡面說,「若動逞威稜」,以行動逞威作福,凌駕於人,「即有懾服,而人不懷德,何以居人上乎」。這種行為,縱然別人表面上對你這個威德好像服了,其實那個心不服。這樣你怎麼能夠領導別人?你怎麼能夠去領眾?一個成功的領袖人物,一定是非常謙虛,懂得忍讓,以禮待人。這個地方講得好,以正直對自己,以和惠對別人,這種人無論在世法、在佛法裡面,決定成就。
節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13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