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顶瓦
一个下雨天,一个人无所事事坐在屋檐下,雨线将世界在我的眼前隔得迷蒙。檐水簌簌下跌,白亮如珠,及至于地却化成一汪水。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大片湿漉漉的瓦顶。
我坐的高台子被屋檐罩着,正处在半坡之上,所以看这些瓦顶是顺着坡向下溜的,一直到被一排高大的槐树挡住而止。这应该是有些年代的村子,否则青灰的瓦顶怎么会变得如此黝黑。此时,被雨水浇湿了,就显得愈加黑。
我暗自发笑了,居然在百无聊赖时可以慢慢从平庸的瓦顶来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似乎思路又是一只被雨水淋透了翅膀的大鸟,只能蜷缩在某条被叶子遮住雨的高枝上,无法自由飞翔,而目光却如雨燕迎风斜飞。
正因如此,我从这些发黑的瓦顶看到一些久远的影子,飘忽在雨中更加模糊,不敢断定是曾经由此老去的人,还有在此歇过脚的过客,甚至于说不清是不是一些早已枯死的树,开过艳丽花朵的草。当把心真正沉下来辨认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层层的瓦,一些瓦与另一些瓦中间被隆起的屋脊隔开。有时有高大的椿树,虽然叶子呈墨绿色,树干却是与瓦顶一样的黑色。由此,更加断定这真是个古老的村庄。我有些怀疑所有生命过往之后,是否会将灵魂寄附于某物之上,比如瓦上啊,树上啊,等等,没有形态,在特定之时,比如黑夜啊,雨天啊,这样岑寂的时刻就悄悄游动。
"游动"这个词儿冒出时,让我内心一惊。这些瓦顶多像一群大鱼。一条条屋脊就像是青黑的鱼脊,而无数瓦片就是青黑的鳞片,还有背鳍,正是平直的屋脊两头高高翘起的部分。大鱼们从何游来?又将游向何处?何以静泊于此?我为什么会在雨雾之中将瓦顶视为鱼群?是一种幽昧的暗示,还有一个无解的古迷,心中迷离如雨雾重重。
这么说来,对这些瓦顶的兴味不减反增。当我将目光一点点拉回的时候,看到一些压在瓦顶之下的墙头,有砖砌的,有土夯的。我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村庄虽然古老,这些瓦顶最多不过百年。我是见过的,瓦最先铺上屋顶时是青灰的,而在烧制成瓦之前是黄色的泥土。入窑烧制而变色变质不必去说了,可是,青灰的瓦一上屋顶,要不了多少时日就变得黑苍苍,是岁月的包浆,还是雨水的锈蚀?
寻疑的目光和思维集中在最近一栋房子的顶部时,才看清瓦顶上原来覆了一层苔藓,非常密实。忽然想起小时候家乡院子墙头上也有苔藓,没这般密实,却已经让我感觉到墙头的悠远。从那时起,便认定苔藓之下一定藏着许多秘而不宣的东西,甚至可能有一只幻化成精的昆虫,有一双莹绿可怖的眼睛,或许还有一些灵魂,悲伤的,幽怨的,快乐的,常常化为一缕青烟飘出又飘进。
苔藓之上,瓦缝之间,有许多低矮的草棵,新绿的,枯黄的,发白的,都在风雨中瑟瑟而立,满含落寞之意。多年未见屋顶长草了。还是小的时候,每逢秋雨连绵的季节,家乡街道两侧的古屋瓦顶上便长出大棵的蓬草。新草,古屋,说不出有一种什么意趣,让我回味不绝,有时还入梦境。现在安静地坐在高台之上,慢慢品味,细细思量,瓦顶不是彼时的瓦顶,草不是彼时的草,意趣显然也不是彼时的意趣。忽然醒悟,自己从时光里已走过了数十年。时光是漂白剂吧,把绿草能漂白,也能把人生漂白。时光流转,草木一秋,人生易老。
苍黑的瓦顶一定见证了无数岁月轮回,和生命的生息明灭,却一直都这样寂静。雨天让瓦顶显得更加静,近乎虚幻。因为是细雨,落到瓦顶上了无声息,即使汇入瓦槽,集成檐水跌落于地也无声响。静寂在瓦顶之上弥漫开来,罩住了整个村庄。一个挽着裤脚打着伞的老人从巷子深处隐入家门,一个光着头的小孩踏着泥泞跑过巷口,一条瞪着一双警觉眼睛的白色小狗惶惶蹿向村外,一群黑色幽灵般的燕子飞落在游丝般的电线上此时,寂静是一张无边大网,是一条无底深洞。我被囚身其中,五花大绑。但我并不觉得局促窒息,相反有一种很难体验的轻松自在,可以将目光随意收放。
其实,我的头顶屋檐就铺着瓦。我明明知道也是黑的。如果还有一个人如我这般在更高的地方扫视,一定看不出我头顶的屋檐与别的瓦顶有什么不同,湿润,苍黑,长满苍苔,有几株孱弱的草,有一片令人昏睡过去的寂静。
至于我所能浮想的,他未必。可能他和我同样看到,一片瓦顶就是一个淋在雨里的村庄,瓦顶之下是所有村民不紧不慢的生活起居。
人间烟火,亘古如此。
背景音乐编辑自:空雨-《静水禅音》落叶满天-钢琴版纯音乐,墨明棋妙-雨碎江南·印象,墨明棋妙-琵琶语(乍雨初晴),付梦妮-雨
顶瓦
一个下雨天,一个人无所事事坐在屋檐下,雨线将世界在我的眼前隔得迷蒙。檐水簌簌下跌,白亮如珠,及至于地却化成一汪水。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大片湿漉漉的瓦顶。
我坐的高台子被屋檐罩着,正处在半坡之上,所以看这些瓦顶是顺着坡向下溜的,一直到被一排高大的槐树挡住而止。这应该是有些年代的村子,否则青灰的瓦顶怎么会变得如此黝黑。此时,被雨水浇湿了,就显得愈加黑。
我暗自发笑了,居然在百无聊赖时可以慢慢从平庸的瓦顶来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似乎思路又是一只被雨水淋透了翅膀的大鸟,只能蜷缩在某条被叶子遮住雨的高枝上,无法自由飞翔,而目光却如雨燕迎风斜飞。
正因如此,我从这些发黑的瓦顶看到一些久远的影子,飘忽在雨中更加模糊,不敢断定是曾经由此老去的人,还有在此歇过脚的过客,甚至于说不清是不是一些早已枯死的树,开过艳丽花朵的草。当把心真正沉下来辨认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层层的瓦,一些瓦与另一些瓦中间被隆起的屋脊隔开。有时有高大的椿树,虽然叶子呈墨绿色,树干却是与瓦顶一样的黑色。由此,更加断定这真是个古老的村庄。我有些怀疑所有生命过往之后,是否会将灵魂寄附于某物之上,比如瓦上啊,树上啊,等等,没有形态,在特定之时,比如黑夜啊,雨天啊,这样岑寂的时刻就悄悄游动。
"游动"这个词儿冒出时,让我内心一惊。这些瓦顶多像一群大鱼。一条条屋脊就像是青黑的鱼脊,而无数瓦片就是青黑的鳞片,还有背鳍,正是平直的屋脊两头高高翘起的部分。大鱼们从何游来?又将游向何处?何以静泊于此?我为什么会在雨雾之中将瓦顶视为鱼群?是一种幽昧的暗示,还有一个无解的古迷,心中迷离如雨雾重重。
这么说来,对这些瓦顶的兴味不减反增。当我将目光一点点拉回的时候,看到一些压在瓦顶之下的墙头,有砖砌的,有土夯的。我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村庄虽然古老,这些瓦顶最多不过百年。我是见过的,瓦最先铺上屋顶时是青灰的,而在烧制成瓦之前是黄色的泥土。入窑烧制而变色变质不必去说了,可是,青灰的瓦一上屋顶,要不了多少时日就变得黑苍苍,是岁月的包浆,还是雨水的锈蚀?
寻疑的目光和思维集中在最近一栋房子的顶部时,才看清瓦顶上原来覆了一层苔藓,非常密实。忽然想起小时候家乡院子墙头上也有苔藓,没这般密实,却已经让我感觉到墙头的悠远。从那时起,便认定苔藓之下一定藏着许多秘而不宣的东西,甚至可能有一只幻化成精的昆虫,有一双莹绿可怖的眼睛,或许还有一些灵魂,悲伤的,幽怨的,快乐的,常常化为一缕青烟飘出又飘进。
苔藓之上,瓦缝之间,有许多低矮的草棵,新绿的,枯黄的,发白的,都在风雨中瑟瑟而立,满含落寞之意。多年未见屋顶长草了。还是小的时候,每逢秋雨连绵的季节,家乡街道两侧的古屋瓦顶上便长出大棵的蓬草。新草,古屋,说不出有一种什么意趣,让我回味不绝,有时还入梦境。现在安静地坐在高台之上,慢慢品味,细细思量,瓦顶不是彼时的瓦顶,草不是彼时的草,意趣显然也不是彼时的意趣。忽然醒悟,自己从时光里已走过了数十年。时光是漂白剂吧,把绿草能漂白,也能把人生漂白。时光流转,草木一秋,人生易老。
苍黑的瓦顶一定见证了无数岁月轮回,和生命的生息明灭,却一直都这样寂静。雨天让瓦顶显得更加静,近乎虚幻。因为是细雨,落到瓦顶上了无声息,即使汇入瓦槽,集成檐水跌落于地也无声响。静寂在瓦顶之上弥漫开来,罩住了整个村庄。一个挽着裤脚打着伞的老人从巷子深处隐入家门,一个光着头的小孩踏着泥泞跑过巷口,一条瞪着一双警觉眼睛的白色小狗惶惶蹿向村外,一群黑色幽灵般的燕子飞落在游丝般的电线上此时,寂静是一张无边大网,是一条无底深洞。我被囚身其中,五花大绑。但我并不觉得局促窒息,相反有一种很难体验的轻松自在,可以将目光随意收放。
其实,我的头顶屋檐就铺着瓦。我明明知道也是黑的。如果还有一个人如我这般在更高的地方扫视,一定看不出我头顶的屋檐与别的瓦顶有什么不同,湿润,苍黑,长满苍苔,有几株孱弱的草,有一片令人昏睡过去的寂静。
至于我所能浮想的,他未必。可能他和我同样看到,一片瓦顶就是一个淋在雨里的村庄,瓦顶之下是所有村民不紧不慢的生活起居。
人间烟火,亘古如此。
背景音乐编辑自:空雨-《静水禅音》落叶满天-钢琴版纯音乐,墨明棋妙-雨碎江南·印象,墨明棋妙-琵琶语(乍雨初晴),付梦妮-雨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