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是否曾因为无法“永远情绪稳定”而感到内疚、疲惫,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在深夜里,真实的自我与白天那个“积极专业”的你,感觉像是两个陌生人?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正在发出最真实、也最健康的抵抗信号!
本期播客,我们将深入剖析一句振聋发聩的论断——“要求人永远情绪稳定,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暴政。它把正常的情绪波动病理化,将人异化为情绪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份亟待审视的诊断书,它精准地揭示了我们时代一个最隐蔽、也最普遍的“情感迷信”。
我们将为你揭开这场“暴政”的面具:
最终,你会发现,一个心电图上平直的线,意味着死亡;上下波动的线,才意味着生命。一个真正健康、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恰恰是那个能够体验完整情感光谱的人。
点击收听,让我们一起命名这种压迫,重拾感受的权利,开启一场属于你我的情感解放之旅!
来源:李松蔚:“要求人永远情绪稳定,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暴政”
🔗 本期节目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178da8bb-c014-4c8e-93e9-8818bddc5fdb
提出核心观点——当今社会对“情绪稳定”的推崇,实际上是一种压抑真实感受的“现代暴政”。
将工业生产中追求效率和标准化的“泰勒制”逻辑,类比于现代社会对情绪的管理,即要求情绪像工业产品一样稳定、可预测。
探讨“情感泰勒制”旨在消除干扰社会运行的负面情绪,但这会导致个体处理复杂情感能力的退化,并与真实自我疏远。
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效率逻辑、消费主义的体验逻辑以及技术主义的优化逻辑,是如何共同推动并强化了对情绪稳定性的要求。
列举了“情感泰勒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包括社交媒体上的情绪表演、职场中的情绪劳动以及“功绩社会”下内化的自我压力。
辨析了社会所推崇的、通过压抑实现的“情绪稳定”与真正能够穿越情绪风暴的“心理韧性”之间的本质区别。
从心理、生理和功能三个层面,论述了长期压抑情绪所带来的危害,包括增加身心疾病风险,以及丧失负面情绪所提供的宝贵信号。
介绍了“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等现代心理学理念,倡导通过拥抱脆弱性、提升情绪敏捷力来接纳完整的内在体验,而非压抑。
重申了情绪稳定是一种社会规训,并鼓励人们重新肯定负面情绪的价值,将情绪波动视为对标准化系统的一种健康的、人性的抵抗。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
By 谢可新你是否曾因为无法“永远情绪稳定”而感到内疚、疲惫,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在深夜里,真实的自我与白天那个“积极专业”的你,感觉像是两个陌生人?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正在发出最真实、也最健康的抵抗信号!
本期播客,我们将深入剖析一句振聋发聩的论断——“要求人永远情绪稳定,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暴政。它把正常的情绪波动病理化,将人异化为情绪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份亟待审视的诊断书,它精准地揭示了我们时代一个最隐蔽、也最普遍的“情感迷信”。
我们将为你揭开这场“暴政”的面具:
最终,你会发现,一个心电图上平直的线,意味着死亡;上下波动的线,才意味着生命。一个真正健康、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恰恰是那个能够体验完整情感光谱的人。
点击收听,让我们一起命名这种压迫,重拾感受的权利,开启一场属于你我的情感解放之旅!
来源:李松蔚:“要求人永远情绪稳定,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暴政”
🔗 本期节目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178da8bb-c014-4c8e-93e9-8818bddc5fdb
提出核心观点——当今社会对“情绪稳定”的推崇,实际上是一种压抑真实感受的“现代暴政”。
将工业生产中追求效率和标准化的“泰勒制”逻辑,类比于现代社会对情绪的管理,即要求情绪像工业产品一样稳定、可预测。
探讨“情感泰勒制”旨在消除干扰社会运行的负面情绪,但这会导致个体处理复杂情感能力的退化,并与真实自我疏远。
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效率逻辑、消费主义的体验逻辑以及技术主义的优化逻辑,是如何共同推动并强化了对情绪稳定性的要求。
列举了“情感泰勒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包括社交媒体上的情绪表演、职场中的情绪劳动以及“功绩社会”下内化的自我压力。
辨析了社会所推崇的、通过压抑实现的“情绪稳定”与真正能够穿越情绪风暴的“心理韧性”之间的本质区别。
从心理、生理和功能三个层面,论述了长期压抑情绪所带来的危害,包括增加身心疾病风险,以及丧失负面情绪所提供的宝贵信号。
介绍了“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等现代心理学理念,倡导通过拥抱脆弱性、提升情绪敏捷力来接纳完整的内在体验,而非压抑。
重申了情绪稳定是一种社会规训,并鼓励人们重新肯定负面情绪的价值,将情绪波动视为对标准化系统的一种健康的、人性的抵抗。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