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生方

如何对抗“秋老虎”?中医送你三招一汤


Listen Later

处暑已过,岭南地区的气温仍旧居高不下,“秋老虎”来势汹汹。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出现炎热天气的俗称。它通常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处暑之际,就像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高三德介绍,处暑节气的“处”的本义为“停留”,“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自然界万物开始由“生长”向“收藏”转变。

中医运气学说认为,处暑太阳寒水加临太阴湿土,客主加临不相得,故寒雨降,病暴仆,易引发心痛、痈肿、疮疡、疟寒、血便之疾。我们该如何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做好保健工作以“未病先防”呢?高三德推荐三个方法。

畅情志——安定平静

“时值秋季,此时阳气渐收,天气始肃,人们容易产生悲伤、情绪低落、烦躁冲动的情绪。”高三德表示,在情志养生方面,应收敛神气,使情志处于安定平静的状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做到内心宁静。

他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进行一些诸如钓鱼、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安神定志的活动。

慎起居——早睡早起,正确着衣

《黄帝内经》写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初秋时节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

高三德介绍,“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使肺气得以宣发,防止收敛太多。因此,秋季一般以晚10点入睡、早晨6点起床为宜,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宣发肺气。同时可适当午睡以弥补夜晚的睡眠不足,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

“处暑虽为末暑,然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高三德建议,处暑之后着衣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同时也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重饮食——润肺养胃

处暑过后,日夜温差逐渐增大,气候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高三德建议,饮食方面宜润肺养胃、滋阴润燥。

“这时可以适当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等清热安神的食物,以及梨、冰糖、银耳、沙参等养阴生津的食物,以防燥邪伤肺。”他建议,平时还可适量喝些罗汉果茶、菊花茶,清热润肺,滋阴润燥。同时,秋天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助阳生火之品,可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想要去秋燥则需养阴。高三德建议,早上起床后可以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平时也宜多喝常温水,以防皮肤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秋季润燥汤膳推荐

霸王花杏仁炖瘦肉

材料:

霸王花20-25克、南杏15-20克、无花果15-20克、陈皮少许、瘦肉150-200克。

点评:

清热利咽,理肺润燥。

适宜体质:

适合湿热兼阴虚体质。

适合人群:

适合湿热内蕴,平素易咳嗽咯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热失眠、胸闷不适、大便秘结、感冒失音等症状。也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结肠炎、结肠息肉所致的便秘症状等人群。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今日养生方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