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对》《天问》|柳宗元和屈原相隔千年的哲学对话

《天问》《天对》29-32启棘宾商,《九辩》《九歌》?


Listen Later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孽。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jiē)归射鞠(j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译文: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益,禹的儿子启,为禹 守丧三年后,益就把帝位让给了启,启当上皇帝后,有扈氏表示不服,起兵讨伐,跟禹大战在甘这个地方。

还有一种说法是,禹死后,益当上了皇帝,把禹的儿子启拘禁起来。启的同党就把益杀了,立启为帝。

战国策·燕策记载,启与同党攻打益夺取天下。

所以说:历史没有真相,从来都是胜利者在书写历史。并将写满仁义道德,只字不提吃人。

那么这段话,屈原到底要问的是什么呢?

意思是说:

大禹的儿子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了叛乱。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囚禁又能逃脱?

启和伯益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禄终结,禹的后嗣却繁荣昌盛?

第29

呱(ɡū)臧(zānɡ)俾(bǐ)姒(sì)作夏。献后益于帝,谆(zhūn)谆以不命。复为叟(sǒu)耆(qí)曷(hé)戚(qī)曷(hé)孽!

呱勤于德,民以乳活。扈(hù)仇厥正,帝授柄以挞(tà)凶穷。圣庸夫孰克害!

益革民艰,咸粲(càn)厥粒。惟禹授以土,爰稼万亿。违溺践垍(jì),休居以康食。姑不失圣,天胡往不道!

译文:启当上皇帝后,积德行善,以他的姓氏,姒,建立夏朝。

当初是禹要禅让帝位给伯益,但伯益恳切的表示不愿意当皇帝。

启守丧三年后伯益就把帝位让给了启,自己又成了一个小老头儿,这对启来说哪有什么忧患呢?

启作为皇帝勤政爱民,人们生活富足。

有扈氏就看不下去了,仇恨启的功绩。启就发兵征讨有扈氏。

启即圣明又善良,民心所向,人民哪会让别人害他呢?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在治水时,曾命令益把水稻的种子发给民众。

伯益只是让大家都能吃上饭,

 但禹则把土地授予人民,人民才能种出无数的粮食。

让人民摆脱洪水的威胁,能在大地上安居乐业。

而且禹没有什么过失,所作所为皆合乎正道。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对》《天问》|柳宗元和屈原相隔千年的哲学对话By 多云下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