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網路時代製造出大量心智難民,被作為流量賣掉。 社會分化成兩個大的階層:一是花錢獲取高質量資訊,接受高品質資訊的精英階層,二是“免費”消費網上垃圾資訊,接受劣質資訊的烏合之眾。 這裡的「免費」是打引號的,因為它不但不是免費的,而且一點都不便宜。如果一個人只接受網上帶引號的「免費」資訊,就像只吃劣質食品一樣,結果是精神世界的劣質化。 因為接受資訊質量的差異,幾十年下來,就會形成兩個階層。 社會精英層掌握高品質的靠譜資訊,這是做事靠譜的前提; 烏合之眾滿腦子不靠譜的劣質資訊,言行也不會靠譜。TikTok在美國製造了大批心智難民。 這幾天,有些跑到小紅書上,看到中國人民有房、有車,不用加班的幸福生活,激動的痛哭流涕,控訴美國政府的言論審查,痛斥美國政府封禁TikTok的罪行。 小紅書的中國使用者突然發現不用翻牆就能跟外國人交流了,這可以說是積極的一面。 互聯網本來就應該這樣。 但不出一天,有些跑到小紅書的TikTok難民,就反應說,被小紅書封號了。言論禁錮和灌輸垃圾信息已經在牆內批量製造了數以億計的心智難民。 不願呆在心智難民營自愚自樂的中國人紛紛翻牆出來,從外界獲得有價值的資訊。 中文網路上,各種政治光譜的極端言論泛濫。 流量是自媒體的生命,極端言論是一些時政頻道獲取流量的密碼。 在中文世界,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它的政治和社會原因,考慮到牆內的言論禁錮,各種扭曲,各種壓榨,各種打壓,各種蠻不講理,無所不在的弱肉強食,人們感到壓抑,有理無處講,也不讓講。 翻牆出來,或肉身翻出來,人們需要喘口氣,需要情緒宣洩。 極端言論訴諸人的情緒,會給人一種心理滿足,滿足了中國政治高壓造成的人們的特殊心理需求。 這本身也無可厚非,至少在聽的時候,聽眾會爽一把。 人都被壓迫成這樣的,吸點精神鴉片也是正常。 但情緒宣洩完了,還是要回到生活世界,面對現實。 打個比方,正常人在家或在酒吧喝一杯,爽一把,快樂一下,無可厚非,但如果不分場合地喝,就成了酒鬼,人生就毀了。 同樣的道理,聽極端言論,可以爽一把,但不能把那種情緒發洩帶入現實世界,更不能把極端言論當成世界觀,去看世界,否則,周圍人會覺得這個人不正常。 翻牆出來看世界,說明不甘心呆在心智難民營,不甘心做網路時代的心智難民。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但只邁出這一步還不夠,還要鍛煉自己對資訊真偽的判斷力,對信息品質高低的鑒別力。 缺少這種判斷力和鑒別力,就有可能好不容易從牆內和資訊垃圾堆翻出來,卻又掉進牆外的資訊垃圾堆,從牆內的心智難民營逃出來,卻又跑進牆外的心智難民營。 只有磨練出對資訊真偽的判斷力和對資訊品質的鑒別力,才有希望擺脫心智難民的命運。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有關「互聯網時代心智難民」的文章,在Substack發表後,有位細心的讀者做了回應。 他引用了互聯網大佬Tim O'Reilly的一句話:“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it, you're not the customer; you’re the product being sold.” “如果你沒付錢,你就不是顧客; 你只是個被賣掉的產品而已。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邏輯。 那位細心的讀者評論說:「這個道理很淺顯,但是能理解的人非常之少,最後能訴諸於實踐,主動建立高品質資訊來源管道,摒棄惡俗資訊的人是更少; 更多的人寧願被蓄意製造的資訊所吸引,消耗掉自己的時間,再被當作流量賣掉。 “切記:在互聯網時代,別做被當作流量賣掉的網絡心智難民。
By @LiuTalks5
3030 ratings
網路時代製造出大量心智難民,被作為流量賣掉。 社會分化成兩個大的階層:一是花錢獲取高質量資訊,接受高品質資訊的精英階層,二是“免費”消費網上垃圾資訊,接受劣質資訊的烏合之眾。 這裡的「免費」是打引號的,因為它不但不是免費的,而且一點都不便宜。如果一個人只接受網上帶引號的「免費」資訊,就像只吃劣質食品一樣,結果是精神世界的劣質化。 因為接受資訊質量的差異,幾十年下來,就會形成兩個階層。 社會精英層掌握高品質的靠譜資訊,這是做事靠譜的前提; 烏合之眾滿腦子不靠譜的劣質資訊,言行也不會靠譜。TikTok在美國製造了大批心智難民。 這幾天,有些跑到小紅書上,看到中國人民有房、有車,不用加班的幸福生活,激動的痛哭流涕,控訴美國政府的言論審查,痛斥美國政府封禁TikTok的罪行。 小紅書的中國使用者突然發現不用翻牆就能跟外國人交流了,這可以說是積極的一面。 互聯網本來就應該這樣。 但不出一天,有些跑到小紅書的TikTok難民,就反應說,被小紅書封號了。言論禁錮和灌輸垃圾信息已經在牆內批量製造了數以億計的心智難民。 不願呆在心智難民營自愚自樂的中國人紛紛翻牆出來,從外界獲得有價值的資訊。 中文網路上,各種政治光譜的極端言論泛濫。 流量是自媒體的生命,極端言論是一些時政頻道獲取流量的密碼。 在中文世界,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它的政治和社會原因,考慮到牆內的言論禁錮,各種扭曲,各種壓榨,各種打壓,各種蠻不講理,無所不在的弱肉強食,人們感到壓抑,有理無處講,也不讓講。 翻牆出來,或肉身翻出來,人們需要喘口氣,需要情緒宣洩。 極端言論訴諸人的情緒,會給人一種心理滿足,滿足了中國政治高壓造成的人們的特殊心理需求。 這本身也無可厚非,至少在聽的時候,聽眾會爽一把。 人都被壓迫成這樣的,吸點精神鴉片也是正常。 但情緒宣洩完了,還是要回到生活世界,面對現實。 打個比方,正常人在家或在酒吧喝一杯,爽一把,快樂一下,無可厚非,但如果不分場合地喝,就成了酒鬼,人生就毀了。 同樣的道理,聽極端言論,可以爽一把,但不能把那種情緒發洩帶入現實世界,更不能把極端言論當成世界觀,去看世界,否則,周圍人會覺得這個人不正常。 翻牆出來看世界,說明不甘心呆在心智難民營,不甘心做網路時代的心智難民。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但只邁出這一步還不夠,還要鍛煉自己對資訊真偽的判斷力,對信息品質高低的鑒別力。 缺少這種判斷力和鑒別力,就有可能好不容易從牆內和資訊垃圾堆翻出來,卻又掉進牆外的資訊垃圾堆,從牆內的心智難民營逃出來,卻又跑進牆外的心智難民營。 只有磨練出對資訊真偽的判斷力和對資訊品質的鑒別力,才有希望擺脫心智難民的命運。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有關「互聯網時代心智難民」的文章,在Substack發表後,有位細心的讀者做了回應。 他引用了互聯網大佬Tim O'Reilly的一句話:“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it, you're not the customer; you’re the product being sold.” “如果你沒付錢,你就不是顧客; 你只是個被賣掉的產品而已。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邏輯。 那位細心的讀者評論說:「這個道理很淺顯,但是能理解的人非常之少,最後能訴諸於實踐,主動建立高品質資訊來源管道,摒棄惡俗資訊的人是更少; 更多的人寧願被蓄意製造的資訊所吸引,消耗掉自己的時間,再被當作流量賣掉。 “切記:在互聯網時代,別做被當作流量賣掉的網絡心智難民。

23 Listeners

1 Listeners

516 Listeners

260 Listeners

473 Listeners

190 Listeners

206 Listeners

35 Listeners

88 Listeners

80 Listeners

152 Listeners

1,114 Listeners

58 Listeners

17 Listeners

3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