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7-1分集講述經文】:「世尊,心無悕取,不見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羅蜜。世尊,不見好,醜,不生高,下,不作取,捨,何以故,法無好,醜,離諸相故。法無高,下,等法性故。法無取,捨,住實際故。是修般若波羅蜜。」
【17-1分集精要】:1. 住般若波羅蜜中,不見一切相,心不悕求。法相中不見有悕求的人,可悕求的法!無有相可執取,故能於無分別中在相離相!可謂諸法因緣生,故離因緣便無「法」存在。2. 在我們修行過程中,若顯好、醜、高、下等種種分別境相時,我們當覺知於相離相,因為自性(法性)中無分別念及一切相,法性無取捨,住實際(又名真如、法界,畢竟空⋯),故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故當我們於修境中見一切顯相時,應當心無罣礙,繼續住般若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於中證知,不應該被顯相給迷惑!3. 凡夫的一切煩惱來自於五根(眼、耳、鼻、舌、身)向外跟五塵相應,形成第六分別意識,然後再向內執著形成第七末那識(其中有覺,不覺,善,惡,希,厭等執念),最後蘊藏於第八阿賴耶識)!4. 畢竟空是法性,法界的實相(本來面目),於其中無分別念,無一切相!故當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若見有任何顯相,或起任何念頭,當覺知此即不住實際中,不在法界中,不住般若波羅蜜中,無法見本來面目!
By 妙吉祥【17-1分集講述經文】:「世尊,心無悕取,不見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羅蜜。世尊,不見好,醜,不生高,下,不作取,捨,何以故,法無好,醜,離諸相故。法無高,下,等法性故。法無取,捨,住實際故。是修般若波羅蜜。」
【17-1分集精要】:1. 住般若波羅蜜中,不見一切相,心不悕求。法相中不見有悕求的人,可悕求的法!無有相可執取,故能於無分別中在相離相!可謂諸法因緣生,故離因緣便無「法」存在。2. 在我們修行過程中,若顯好、醜、高、下等種種分別境相時,我們當覺知於相離相,因為自性(法性)中無分別念及一切相,法性無取捨,住實際(又名真如、法界,畢竟空⋯),故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故當我們於修境中見一切顯相時,應當心無罣礙,繼續住般若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於中證知,不應該被顯相給迷惑!3. 凡夫的一切煩惱來自於五根(眼、耳、鼻、舌、身)向外跟五塵相應,形成第六分別意識,然後再向內執著形成第七末那識(其中有覺,不覺,善,惡,希,厭等執念),最後蘊藏於第八阿賴耶識)!4. 畢竟空是法性,法界的實相(本來面目),於其中無分別念,無一切相!故當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若見有任何顯相,或起任何念頭,當覺知此即不住實際中,不在法界中,不住般若波羅蜜中,無法見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