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我们是“技术之身”吗?探索数字时代的身体、感知与伦理困境


Listen Later

你是否曾感到,随着智能手机、VR眼镜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我们的身体、感官甚至自我认知都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唐·伊德(Don Ihde),这位享誉盛名的技术哲学家,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问题:我们是简单地“身处技术之中”,还是已经成为了“技术之身体”? 本期播客将深入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为你揭示我们与技术之间那层层叠叠的共生关系,并探讨数字时代下的伦理与哲学挑战。

伊德将我们的身体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

  • “身体一”(Body One):这是我们活生生的、体验性的、多感官的肉身,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参照点。它具备不可还原性,是我们抵御虚拟现实(VR)乌托邦承诺的“关键锚点”。你感受到的坠落速度、风速、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感,都源于“身体一”的真实感知。
  • “身体二”(Body Two):这个身体由社会文化实践所建构和规训,被性别、政治、种族等身份深刻铭刻,塑造着我们对感官数据的解读和身体的意义。它代表了文化对身体的强大铭刻力量。
  • “身体三”(Body Three):这不是一个独立的身体,而是经由“身体一”和“身体二”与技术互动而浮现的身体,是一个被技术所中介和构成的“技术意义上的身体”。伊德强调,技术并非外在于人类的中性工具,而是一种“构成性力量”,它“共同塑造了主体性与客体性”。这意味着,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理解自我,都与我们使用的技术紧密相连。例如,早期的“暗箱”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塑造现代哲学中心身二元论、个体化主体和知识再现理论的“认识论引擎”。

然而,这种深刻的互动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和哲学困境:

  • 1、感官还原论的陷阱:VR等技术常常将人类丰富、多感官的具身经验简化为主要是视觉或其他简化的形式。伊德批判这是一种“原始、粗俗和倒退的视觉主义形式”,因为它未能充分涵盖触觉、动觉和情感等全方位感知,导致了“整体身体感知”的丧失。
  • 2、责任的非具身化与转移:技术可以创造一种非具身感,将人的身体从直接后果中抽离。例如,“赛博格士兵”的案例显示,敌人变成屏幕上的“光点”,导致深刻的“抽象的去实体化”,从而极大地便利了对“他者”的去人性化,并可能规避道德责任。这种对“有感知的人类实体性”的否认,本质上是对“身体一”的彻底压制和抹除。
  • 3、技术的“多稳态”与非预期后果:伊德强调,技术本质上是“多稳态”的,即其用途、功能和效果无法完全还原为设计者的意图。一把锤子既可用于敲钉,也可作为凶器。这种内在的多样性导致技术发展中常常出现“非预期后果”“报复效应”,使得对技术未来的预测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如何务实应对?伊德倡导一种“务实的方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多维度介入:

  • 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介入”:哲学家不应仅仅扮演“救护队”的角色,而应该更早地介入技术研发(R&D)阶段,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微调和引导”。
  • 对乌托邦/反乌托邦论断保持批判性怀疑:警惕那些基于过度简化或极端预言的修辞策略,对夸大其词的预测保持清醒。
  • 早期识别和放大负面效应:承认所有技术都可能带来非中性影响和副作用,一旦出现任何负面迹象,应立即放大并调查,宁可过早谨慎。
  • 鼓励技术多样性与多重发展路径:解决方案应通过“多重轨迹”来增强替代方案,而非追求单一的“万能药”式技术。
  • 在设计和使用中融入多元视角:让非专业和不同背景的用户参与技术设计和测试,以发现非预期的用途和后果,并关注不同身体(如衰老、残疾、不同性别)在与技术互动时的差异化体验。
  • 发展“批判性的技术现象学”:始终关注“活生生的、有感知的、脆弱的身体”(身体一),同时“解释学上敏感地”解读文化(身体二)的强大铭刻力量,并深刻理解技术中介(身体三)所具有的构成性力量,认识到我们本身就是“技术的身体”。

本期播客将带你走进唐·伊德的深刻思想,理解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存在。准备好重新审视你与技术的关系了吗?点击收听,解锁数字时代下人与技术共生进化的未来图景!

来源:唐·伊德《技术中的身体》

🔗本期节目 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96c518bc-d0be-411e-a35c-cfe2322892fc

  • 00:00:00 - 00:01:52 引言:科技如何影响我们?
  • 00:01:53 - 00:05:01 从“在科技中”到“由科技构成”
  • 00:05:02 - 00:11:38 伊德的“三种身体”理论
  • 00:11:39 - 00:16:23 作为“认识论引擎”的科技
  • 00:16:24 - 00:19:04 科技对身体知觉的扩展与转化
  • [00:19:05 - 00:24:05 科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与“被建构的”知觉
  • 00:24:06 - 00:28:50 赛博格士兵的伦理困境
  • 00:28:51 - 00:32:09 科技的“多重稳定性”与非中立性
  • 00:32:10 - 00:39:14 对伊德理论的批判与回应
  • 00:39:15 - 00:42:16 伊德 vs. 哈拉维:两种不同的视角
  • 00:42:17 - 00:47:16 务实的伦理策略
  • 00:47:17 - 00:49:15 结论:我们是由科技构成的身体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email protected]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By 谢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