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oh.psee.ly/5yevrg
●FB粉專影片 ●
https://voh.pse.is/5yevs4
本集主題:西港獅
訪問:趙守彥
內容簡介:
探索西港獅陣深層次的「想像的共同體」!
透過全面性的研究,描繪出西港刈香金獅陣的信仰圈、祖師信仰、腳巾文化、表演藝術及獅頭特徵等各個層面,深入解析其歷史脈絡。
還原地方社群如何透過物品、圖像以及儀式活動來凝聚地方情感與集體認同。全面了解西港獅陣所反映的地方特色,並探索其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意義。
臺灣日常民俗的細緻考察,找回西港獅的DNA
「舞獅」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民俗活動,然而,它究竟有什麼樣的來頭?在臺灣又歷經了什麼樣的發展?
解構舞獅,重新檢視臺灣獅的譜系
本文回顧了臺灣獅的發展歷程,從其在臺灣的起源到不同時期的演變。隨著時代變遷,廣東舞獅漸漸取代臺灣獅成為主流。除了將臺灣獅分門別類,也介紹了獅頭製作的工藝以及藝術。而後進而介紹西港刈香,並分析西港獅的特殊性,不僅是外在的特殊性,在刈香過程中也被賦予神性,這些都凸顯出了西港獅的特色。
作為臺灣重要的民俗,「西港刈香」是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庄頭自組的文武陣頭是其特色,而武陣中的西港獅又是臺灣特有的。目前西港獅也面臨人員招募問題,作者在書中也提出解方,希望能讓臺灣人更加了解並關注臺灣特有的西港獅,並讓這項資產繼續傳承下去。
作者簡介:趙守彥
喜歡獨自流浪式的旅行拍照,七次進入西藏,走過川藏南線、川藏北縣、滇藏線、青藏線、阿里南線和阿里北線。密集地進入西藏拍照,為的是趕在青藏鐵路開通前,也就是在西藏人文風情消失怠盡之前,盡情捕說她的每一容顏,然每一次進入西藏,換得的卻是聲聲扼腕的感嘆,後以「雪域佛國」系列圖片,獲「第六屆郎靜山攝影獎」。
2011年回歸記錄臺灣文化資產,尤其以漢人的陣頭文化及原住民族的歲時祭儀為主。
簡歷
1960年 生於彰化縣鹿港鎮
1977年 開始學攝影
1986-2000年 工作息影
2000-2010年 旅行攝影
2010年至今 拍攝臺灣文化資產
經歷
礁溪美展、新北市美展、公教美展等評審委員。
台灣攝影、台北攝影、臺中攝影、彰化攝影等博學會士及評審委員。
出版
《從鏡頭看──大陸》
《從鏡頭看──臺灣民俗》
出版社粉絲頁: 蔚藍文化出版社
#李基銘 #李基銘主持人#fb新鮮事#生活有意思#快樂玩童軍
#廣播之神#廣播之神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
/ 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
/ voh.video
廣播之神李基銘:
/ voh.god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
/ 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
/ voh.scou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