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6/12/2016-e5-b9-b412-e6-9c-8811-e6-97-a5-e8-af-81-e9-81-93-e5-bd-95-e9-9f-b3.mp3
经文:《创世记》十五章
前言:
亚伯拉罕在经历和罗得的分开以及营救罗得的事件之后,上帝再次在异象中对他讲话。本章所记载的就是异象中上帝和亚伯拉罕之间关于后裔土地应许的对话,以及因着亚伯拉罕要一个凭据,上帝就给了他一个可见的立约仪式。
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6节是上帝在异象中对亚伯拉罕讲话,7-21节是立约仪式。这两段的写作手法很像,结构也类似都是以对话来展开内容,都是首先上帝讲话,亚伯拉罕回应(质疑),上帝再讲话,立约总结。但这一章的主题其实不在应许之地和后裔上面,而在信心上。主要关注在,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上帝起初呼召他给他的应许之言可信吗?亚伯拉罕是如何来理解上帝的应许的,以及上帝是如何来解决亚伯拉罕信心中的问题的。
一、耶和华在异象中对亚伯兰说话(1-6节)
1.上帝在异象中所说的第一句话
【创15:1】 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这事以后”作为承上启下的用语,不单单是一个时间用语,更是理解十五章亚伯拉罕信心状态的背景。“这事”指亚伯拉罕救回罗得、拒绝所多玛王所说的财物,献十分之一给撒冷王麦基洗德等一些列事件。无疑这一系列的事件是亚伯拉罕灵性的高峰,并经历了多次的得胜。按说这时的亚伯拉罕应当处于平安喜乐当中,但是我们从上帝选择在这个时候向他显现,并和他的对话中却看到似乎亚伯拉罕处于一种惧怕和情绪的低落当中。
因为上帝在异象中向亚伯拉罕说的第一句话就一个安慰和鼓励的内容:“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我们不禁要想,亚伯拉罕不是刚刚得胜吗?为何突然上帝要亲自告诉他不要惧怕呢?很有可能是亚伯拉罕在救回罗得之后就开始担心四王会否来报复自己。之前出去营救罗得的时候没有惧怕,得胜之后却惧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从亚伯拉罕对于上帝所说“必大大地赏赐你”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些迹象。
2.亚伯拉罕对上帝所说的第一句的回应
【创15:2】 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创15:3】 亚伯兰又说,你没有给我儿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
亚伯拉罕对上帝话语的回应,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对上帝所说的“大大的赏赐”不那么感兴趣的意味,这也印证了我们刚才提到的亚伯拉罕此时的内心状态有沮丧和落寞的成分。吕振中本将十五章2节的“我既无子”,译为“我快要去世了,还没有儿子”。这个翻译符合原文的意思“我快要走了,还没有儿子”。如果是这样的话,亚伯拉罕心里沮丧、低落的原因就明了,是因为没有儿子来继承产业和应许。
可能对于亚伯拉罕来说,最一开始是以罗得作为自己家业继承人来考虑的,因为从血缘上罗得是自己的侄子,罗得的父亲,亚伯拉罕的弟弟哈兰又死在了迦勒底的吾珥,罗得从某个意义上变成了孤儿,撒拉又不生育没有孩子,从当年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出吾珥的时候的描述,“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创十一31),给人的感觉这就是一个祖孙三代的家庭组合。但后来因为牧场争执,罗得离开亚伯拉罕去往了平原的城邑,并且最终挪移帐篷,住进了索多玛(创十三12)。创世记经文对于罗得从帐篷到城市转移的记载,可以看成是罗得和亚伯拉罕在属灵上的分离,亚伯拉罕自从蒙召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之后,一生就没有再为自己置办房产,一生支搭帐篷居住,住帐篷表明他持守上帝呼召他的寄居生活;而罗得住进了城市,进入了地上的房屋产业则可以看作罗得拒绝在亚伯拉罕所蒙的呼召上与亚伯拉罕同行。这一次四王五王打仗,亚伯拉罕拼死把罗得从四王手里给抢了回来,可能亚伯拉罕盼望罗得能够重新归回。但很令人诧异的是,创世记十四章中对于罗得如何面对亚伯拉罕没有任何记载,只是说明了亚伯拉罕得胜了,将罗得抢了回来,亚伯拉罕就回来了,两个人又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中。而且从后面十九章的经文可以知道罗得当时选择继续住在所多玛城里。从牧人相争到罗得挪移境界,到这一次继续住进所多玛,罗得彻底从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之福分中离开了。
罗得的离开可能令本来满怀希望复合关系的亚伯拉罕情绪低落,内心失望,从而引发了他对于上帝给他的应许的怀疑,这怀疑又导致对于四王可能报复他的恐惧。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中,上帝在异象中向亚伯拉罕讲话,以此来坚固他。
1)亚伯拉罕的信心为何在此时会软弱呢?
其实,在起初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出吾珥的时候,并未提到土地、后裔、君王等具体应许的内容,只是提到了国度与祝福的应许,当然我们知道既然提到了国度,那么必然会包括土地、后裔(人民)、君王等要素。但这些要素内容的应许却是在此后多次的立约应许中逐渐显明的。第二次上帝应许的启示,发生在亚伯拉罕和罗得分开之后,这一次的立约应许中非常明确地提到了国度应许中的土地和后裔的内容,“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南西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创十三14-15),“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创十三16)。
对于亚伯拉罕而言,如何理解上帝对他讲的这些话呢?我想,亚伯拉罕一开始并非是以一个属天的角度来理解的,很可能他是照着自己在地上生活的经验、照着一个属世的角度来理解。这不是说,亚伯拉罕对上帝的应许没有信心,恰恰相反他笃信上帝的话语必定成就,只是,他不知道上帝是怎样来成就上帝的应许的。因为是一个属世的理解,所以可能在亚伯拉罕看来,他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上帝成就上帝自己所讲过的话。对于土地,他不知道自己能有什么方法得到,这超出了他的能力,可能不得不凭着信心交给神了;对于后裔,他觉得至少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这一点我们从亚伯拉哈对上帝说“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可以知道。当然,对于亚伯拉罕来说,可能原先最理想的产业继承人是罗得,罗得如此决绝地不肯回头,他才不得不动了选择一个外族仆人来作为继承人的念头。
亚伯拉罕当然知道仆人做继承人不是他想要的,不是理想的结果,自己所生的儿子才是最好的。但是撒拉不能生育,儿子作为继承人在亚伯拉罕看来是不可能的了。选择罗得已经是退而求其次了,选择以利以谢只能说咬牙能接受而已。亚伯拉罕在自己对于上帝心意和能力有限认识的前提下,分析出了这样一个在他看来“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亚伯拉罕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帝所说的话不至于落空。甚至,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之所以跟上帝讲让以利以谢做继承人,不是为了自己考虑,而是为上帝考虑的。虽然,亚伯拉罕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充满了苦涩、遗憾和无奈。
但这不是荣耀的神耶和华上帝做事的风格,给赐福还让领受赐福的人心中没有喜乐。上帝要给就给最好的,而且好的超乎人的想象,正如经上所言:“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亚伯拉罕相信上帝所说的话必定成就,但是亚伯拉罕此刻的信心还不够“完全”,或者说,这信心是有神学上对上帝权能认识的误区和局限性的“人的信心”。
对于领受土地、后裔应许的亚伯拉罕来说,他万分希望是自己亲身的儿子来继承上帝所讲的伟大的应许(目光所及都归于你,后裔如同尘沙繁多),但在他看来,这只是理想而已,或者说,这只是个梦想,想想就罢了。在亚伯拉罕的头脑中,让撒拉生一个儿子来继承产业和应许,根本就不是一个选项,他都未曾为此求过上帝,他可能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位向他显现呼召他出吾珥的荣耀的上帝到底是有多荣耀,他可能从未想到过这位耶和华上帝可以让撒拉怀孕生子。换句话说,他不相信他所信的耶和华神有这样的能力,他对上帝从未有过这样的信心。根据他在迦勒底的生活经验,根据他所了解的那些人们敬拜的偶像的“神奇能力”,他认识中的“神”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和作为。此时的亚伯拉罕对于耶和华上帝的认识不是凭着对上帝真知识,而是凭着自己心里所以为的属地观念。这样对上帝的认识有局限的时候,对于上帝的信心也同样就是有局限的。
// 正如我们之前所分享过的,亚伯拉罕作为信心之父,他的信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是天然就有的。他的信心也是在一系列上帝所加给他的试炼和挑战中陶造出来的。甚至,上帝藉着我们所遇见的各样艰难的事情来训练我们,甚至藉着苦难,灾祸来训练我们,但上帝的慈爱和诚实在于“神让万事互相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