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一场上帝永恒计划中的相遇——2025年8月31日主日讲章/佑伟执事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31.mp3

 

经文:约翰福音4章1-30,39-42节(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 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约翰福音 4:1-30,39-42 和合本)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耶稣在雅各井边与撒玛利亚妇人论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耶稣首次清晰、直接地宣告了自己的弥赛亚身份,而聆听者并非德高望重的犹太宗教领袖,却是一位被边缘化的外族妇人。约翰福音第三章前半部分记载了耶稣向法利赛人尼哥底母论及圣灵与重生;第四章则生动展现了一个被圣灵重生之人的生命样貌,这个故事也像一面镜子,邀请我们回到自己信仰的起点,就是我们初遇耶稣的那个场景和时刻,并思想我们在当下该如何回应神的救赎之恩,活出更新的生命。
 
【继续分享前的祷告】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雅各井边相遇的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约翰福音 4:1-6 和合本)

从约翰福音第3章第22节到第30节,我们看到耶稣在犹太地声望日增,跟随者人数不断增多,甚至要超过施洗约翰。这引起了法利赛人的格外关注和警觉。我们知道,耶稣行事遵循神的计划,他必然知晓自己事工的结局。然而,在神所定的“时候”到来之前(参7:6,8, 30;8:20;12:23;13:1;17:1)——这“时候”特指他走向十字架、完成救赎使命并得荣耀的时刻——,他需要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正如他后来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为避免众人强推他作王,就自退到山上一样(参约6:15)。因此,他选择离开犹太地,前往加利利。

1.加利利

这是位于巴勒斯坦北部的地区,耶稣的家乡拿撒勒就在此地。和地处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太地,特别是耶路撒冷相比,加利利地没有那么浓厚的宗教政治氛围,与外邦人接触更多,也被视为相对边缘之地(参太4:15,“外邦人的加利利地”)。耶稣选择去加利利,既是战略性的退避,也符合他传道事工的轨迹(参太4:12-17)。耶稣的公开传道主要集中在加利利地区,而耶稣呼召的十二门徒,除了加略人犹大以外,十一个门徒都是加利利人。

尽管加利利地处巴勒斯坦北部,在历史上被亚述征服后混入外邦人口(赛9:1称其为“外邦人的加利利”),但当地犹太人仍坚持犹太传统。加利利人自视为犹太信仰的继承者,遵守摩西律法,承认耶路撒冷圣殿的权威,接受全部希伯来圣经,严格遵循犹太习俗(如安息日),参与犹太节期朝圣(如逾越节)。# 根据历史记载和宗教传统,在耶稣那个时代,虔诚的犹太男性每年需要三次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就是在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这三大节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路途遥远(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大约需要3-5天的时间)、经济成本和时间投入等因素,并非所有的加利利人都能严格完成每年三次的朝圣。许多人会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即逾越节前往。

2.撒玛利亚

撒玛利亚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山区,北接加利利,南邻犹太地,是南北交通要塞。其核心城市撒玛利亚城由以色列王暗利所建,曾为北国以色列首都(王上16:24)。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吞并北国以色列后,实施了人口置换政策:以色列十支派本土精英被掳至外地;同时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西法瓦音等地迁入外邦人填充撒玛利亚地区。这些外邦人带来了各自的偶像崇拜习俗,并与留下的以色列人通婚,形成血统混杂的新群体,就是撒玛利亚人。撒玛利亚人的信仰,可以称为是混合主义的:一方面接受部分犹太信仰(如敬畏耶和华),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外邦偶像。正如《列王纪下》17:33所明确记载的:“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这种混合被犹太正统视为对独一真神的背叛。在犹太人看来,这些人已经丧失了民族与宗教的纯洁性,已经不算是神的选民,全然是外邦人。

撒玛利亚人只承认摩西五经为神圣经典,拒绝先知书与圣卷。他们认为五经之外的经文(如强调耶路撒冷圣殿的《诗篇》《列王纪》)已被犹太人篡改,因此自行修订五经文本,突出基利心山为唯一合法敬拜地。在此背景下,撒玛利亚人也形成了独特的弥赛亚观。他们否认大卫家族的弥赛亚,转而期待申命记18:15预言的“像摩西的先知”(称为“他哈”),认为他将复兴基利心山的敬拜。这与犹太教强调大卫之约的弥赛亚观截然不同。

公元前4世纪,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上建造自己的圣殿,与耶路撒冷圣殿直接对立。此举被犹太人视为分裂神选民的标志。公元前128年,撒玛利亚圣殿被犹太马加比王朝摧毁,双方仇恨深化。撒玛利亚人视犹太人为“亵渎神圣的暴徒”,双方彼此都看对方为“不洁”。

犹太文献记载,加利利人朝圣时会刻意绕行撒玛利亚以避免接触。

关于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隔阂,在本章第9节,有一句简短的评述:“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3.雅各井

雅各井位于耶路撒冷北上加利利的交通要道,具体坐落于叙加城(离古老的示剑城很近)东南约3公里处,该区域处于基利心山(祝福之山)与以巴路山(咒诅之山)之间的峡谷地带(《申命记》27:12-13)。该井今天已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撒玛利亚人共同尊崇的宗教圣地。

据《创世记》33章和《约书亚记》24章记载,雅各临终前把此处附近的一块地留给约瑟做遗产,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来到迦南时,就将约瑟的骸骨埋葬在这里。虽然旧约圣经没有明确提到雅各在这里凿井,但这个地方确实有一口深井,传统认为雅各家族曾经在这里取水,因此叫雅各井。这井建造得极佳,井深约30米,井口直径7英尺(约2.1米),穿过岩石直通地下,可以汲取到清新的地下水。

公元1世纪,此地为撒玛利亚人聚居区。因为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长期敌对,此地成为犹太人的“禁区”,耶稣途经此地具有突破意义。

4.性别隔离

在当时的犹太社会,社会规范要求性别隔离。拉比文献明确要求男性避免与女性公开互动。这时期犹太男子的态度,可从以下的拉比言论中反映出来﹕“为了避免别人的议论,一个人在街道上不应与任何妇女谈话,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内,当然更不应该与别人的妻子谈话”,并且“禁止向任何妇女问安”。

公共宗教活动由男性主导,女性的角色限于家庭事务。女性无权系统学习《托拉》(摩西五经),只能通过丈夫或儿子间接接触宗教知识。

在性别隔离传统上,撒玛利亚和犹太地相似。男女公开单独交谈被视为越界行为。

在漫长的时间里,水井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她们每天需要到井边打水供家庭使用。女性一般都是在清晨或傍晚的时候结伴去打水,这也是她们社交的重要场合。旧约里,亚伯拉罕的仆人为以撒寻妻遇到利百加,雅各第一次见到拉结,都是发生在井边的故事。

在从犹太地前往加利利的路上,耶稣途经撒玛利亚。今天我们将聚焦于福音的主题,并以四个属灵原则(福音四律)为框架,一同来看看这段发生在雅各井边的故事。
 
一、 第一律:神爱你,并为你预备了奇妙的生命计划(神的爱 – 主动的寻找)

神对人的爱,其核心与巅峰体现在他赐下独生子耶稣。正如《约翰福音》3:16 所宣告的:“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并且,他计划让人获得丰盛的生命,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10:10b 所说:“我来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这一原则最震撼之处在于强调神的主动性——是他首先并主动地爱我们,寻找我们,并赐下救恩和丰盛生命的应许。

这种主动的爱,在《约翰福音》第4章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相遇中生动展现。我们聚焦于两个关键细节: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约4:4)和他对妇人说“请你给我水喝”(约4:7)。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的深意。从犹太地到加利利去,最短的路线是经过撒玛利亚。因为绕过约但河东需要六天,而通过撒玛利亚只需要三天。但在耶稣的时代,由于犹太人憎恶撒玛利亚人,不少人宁愿多花一倍时间绕路。因此,耶稣选择这条路,绝非地理所需,而是源于父神差遣他“寻找拯救失丧之人”(路19:10)的救赎计划。这“必须”显明了神的爱是主动进入人类破碎的现场(撒玛利亚)。耶稣特意在井边等候,正是为了实现这场上帝永恒计划中的相遇。

“请你给我水喝”的颠覆性。面对正午来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耶稣主动开口请求:“请你给我水喝”(约4:7)。

这是何等谦卑的姿态!全能的神子竟以“需要帮助者”的身份临到。这是恩典的温柔邀请,是爱主动跨越鸿沟的具体行动。他甘愿放下尊荣,只为亲近被隔绝的人。作者约翰特意提到耶稣身体的疲累(约4:6),呼应着“道成了肉身”(约1:14),提醒我们:这位拥有完全神性的主,也真实经历了人性的限制。正是这样,他才能成为神人之间完美的中保(希伯来书4:15)。他看似“缺乏”的请求,实则是邀请人参与他的救恩计划。

这个请求令人诧异。因为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视为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外邦人,这种不洁净被认为会“传染”。共用饮食器皿(如水罐)会使犹太人礼仪上不洁,沾染污秽,妨碍他们履行宗教义务。因此,耶稣主动要求用妇人的水罐喝水,是不同寻常的。这位妇人选择在正午的时候独自打水,可见她在撒玛利亚人的社群中,也是一位被排斥的、孤独的边缘人。而耶稣以“需要者”的身份,使撒玛利亚妇人从“被鄙视者”变为“可施助者”,重建了她的尊严和价值。当法利赛人高喊:“这百姓不洁,远离他们!”耶稣却说:“请你帮助我。”宗教领袖以道德优越感审判人;基督则以自身的脆弱邀请人进入他的故事。

耶稣对这位撒玛利亚妇人的爱,彻底冲破了种族、性别、道德污点、文化偏见与历史恩怨等所有人为藩篱。他洞悉她灵魂深处的干渴,主动前来寻找。这彰显了恩典颠覆性的力量。

对今天的我们,这是何等的安慰!

无论过去的生活多么不堪,在基督里都有希望和救赎。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配、被遗忘或被排斥,请铭记:神正主动寻找你!他渴望你认识他无条件的爱,接纳你,并让你得着他所赐的丰盛生命。

神的主动的爱,带给我们三重深刻的安慰:

救恩的源头在神,这是最稳固的保障。“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 救恩不依赖我们易变软弱的意志,而是基于神永不改变的主动拣选(提后2:13)。信徒无需恐惧“被神丢弃”,因他坚定应许:“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13:5)

当我们软弱时,有神恩典托住。“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5:6) 神在人类最败坏、最软弱、甚至与他为敌的状态下,就已主动施行拯救(罗5:8,10)。信徒跌倒时无需绝望:被爱非因我们“够好”,全在于神主动的挽回之爱(约壹2:1-2)。

我们的人生意义,被神的计划承载。“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人生并非偶然漂泊,神主动赋予每个人独特的计划和意义,预备我们去行他的善工。即使遭遇看似不幸的苦难(如约瑟被卖),神仍主动掌权,能将咒诅化为祝福(创50:20)。

基督教最荣耀的真理,是神主动俯就罪人。若等人类伸手求助,救恩永不会临到。

正是这自上而下、主动寻找的爱,成为我们灵魂坚固的锚。它使我们能在生命的风暴中坚定宣告:我们的盼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6:19)——这锚已经牢牢固定在永恒里。
 
二、 第二律:人因有罪而与神隔绝,不能知道并经历神的爱和计划(人的罪 – 被光照的干渴与破碎)

人类的根本困境在于罪。圣经明确指出:“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 3:23)。这罪性导致人与全然圣洁的神彻底隔绝。这种隔绝是根本性的,无法依靠人自身的努力来修复:“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 6:23)。善行、宗教仪式或哲学思辨,都无法自行跨越这道因罪而生的深渊。这个原则揭示了人类灵性干渴与破碎的根源,就是与生命之源的分离。

我们一起来看我们一起来看撒玛利亚妇人与耶稣对话的前半部分,4:7-18。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 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当耶稣诚恳求水,妇人的第一句话是: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

显然,妇人很清楚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深刻裂痕,她很警惕地释放了敌意:“什么?你们认为我们如此亵渎上帝,你向我要水喝合乎律法吗?”

当耶稣宣称自己拥有活水,妇人的第二句话: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一方面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轻视,另一方面他们也藐视犹太人。这个妇人也不例外。其实她非常清楚耶稣是以比喻说话,却仍然嘲笑他,意思是说,耶稣所许诺的是他所不能实现的。她继续指责耶稣太自大,竟认为自己高于先祖雅各。

当耶稣向妇人解释活水的属灵含义时,妇人的第三句话: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毫无疑问,这个妇人充分地意识到耶稣并不是在谈论物质的水,而是在谈论属灵的水。但由于她轻视他,就把他说的话都不放在心上。因此,妇人间接地奚落基督,说:“你说了这么多夸口的话,但我什么都没看见。你若行,就来点实在的吧。”

我们不知道妇人对耶稣说的“活水”有什么期待,或者说是否有期待;也可能妇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中止对话。但耶稣突然话锋一转,把话题转向了最核心、也最私密的问题:“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约4:16)。

妇人的回应是回避:“我没有丈夫”(约4:17a)。耶稣随即以神圣的洞察力,温柔却毫不妥协地揭示了真相:“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约4:17b-18)。这直指她生命中最深的羞耻、破碎和混乱——远超当时社会常态(通常最多容忍三次婚姻)的多次婚姻失败,以及当前处于不被律法认可的同居关系中。

耶稣要求妇人“叫丈夫来”并非羞辱她,而是透过神圣的光照叫妇人回转。我们看到了耶稣深深的怜悯,他正在回应妇人的要求,按着她所不理解的方式赐给她活水。

这光照揭露罪的真相:显明她试图用错误的、不断更换的男女关系(如同喝了还会再渴的井水,约4:13)来填补内心那个“神圣的空缺”。五次婚姻的失败和第六次非正式关系,正是她生命破碎、在关系中徒劳寻找救赎的明证。

这光照揭示隔绝的根源:她的罪(混乱的男女关系、可能的谎言与逃避)正是使她与圣洁之神隔绝的屏障。她的反应——回避、试图转移话题到神学争议——正是罪人本能地躲避上帝圣洁之光的典型表现(参诗篇139:7-8:“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

从撒玛利亚妇人身上,我们看到罪人的本相:人的罪使人与圣洁的神隔绝,无法真正认识神的爱并经历他所赐的丰盛生命(“活水”)。

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绝非遥远的历史标本,而是现代人心灵的深刻写照:

普遍存在的“干渴”:现代人内心的空虚、焦虑、关系破裂、各种成瘾(物质、网络、工作)、无意义感,正是我们试图用“世界的水”——如财富成就、感官享乐、复杂(或肤浅)的人际关系、忙碌的宗教/灵性活动、甚至各种形式的“自我疗愈”(瑜伽、冥想等)——来填补生命核心“神圣空缺”的信号。这些如同雅各井的水,喝了仍会再渴(约4:13),因为它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我们与生命之源(神)的隔绝。

罪的本质与偶像崇拜:人类最大的罪是“不以神为神”,转而寻求“假神”(偶像)来满足只有真神才能满足的渴望(参诗篇16:4)。现代社会的偶像形式多样:对财富成功学的狂热崇拜、绝对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极端的自我中心与个人主义等。圣经早已明言:“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篇16:4),“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1:9)。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并未变得更快乐或自由,反而普遍经历着更深的孤独、破碎感、灵性枯竭、失控和关系疏离。充斥新闻的各类犯罪,正是人类仍在罪的辖制下的明证。

解决之道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就在基督里。正如主耶稣在这段对话中所揭示的: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约翰福音 4:13-14 和合本)
 
三、第三律:耶稣基督是神唯一的救法,使你可以知道并经历神的爱和计划(基督的救赎——活水的应许与赐予者)

人无法依靠自身努力来修复与神的关系,要跨越因罪而生的深渊,惟有依靠耶稣基督。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藉受死与复活成就神人和好(哥林多前书 15:3-6),他亲自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 14:6)也正如使徒彼得在世人面前所宣告的:“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 4:12)这个原则表明,耶稣基督是救赎的绝对中心。

在耶稣指出妇人的罪之前,集中了关于“活水”的教导。

面对撒玛利亚妇人的疑惑与指责: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 4:13-14 和合本)

在约翰福音第7章,耶稣有另一段关于活水的教导。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翰福音 7:37-39 和合本)

1.活水。

很多解经家认为,今天分享经文中的“活水”,指的也是圣灵;但也有解经家(例如,加尔文)认为,这里的“活水”,是指一种奥秘的能力,包含了我们重生的全部恩典。主耶稣借着这能力在我们里面恢复生命,并持续直到完全的地步。活水之所以被称为活的(living),是因为它来自一个活的源头。耶稣正是活水的源头,他就是赐下永生的主。这两种解释都说得通。

耶稣把两种水的用处区分开来。一种是物质的水,是为身体的需要,喝过了还要再渴;而另一种是属灵的水,能赐给灵魂永远的生命。身体是会朽坏的,帮助维持身体的事物也是脆弱而短暂的;而赋予灵魂生命的,必然是永恒的。我们领受的圣灵/基督的恩典是永久的泉源,那些借着属灵的恩典被重生的人,他们的生命是不会枯干的。

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这句话更清楚地指明,圣灵/基督的恩典绝不只是短暂陪伴我们而已,而是永远和我们同住/同在。圣灵/基督的恩典是永不间断的泉源,将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涌流,洁净我们,滋润我们,直到我们的生命被带进完全的地步,也就是进入永生。

当耶稣指出了撒玛利亚妇人的罪,妇人的内心肯定是发生了极大的震动。她因为自己的罪突然之间被暴露出来而感到吃惊。她发现自己第一次站在了一位先知面前。

很显然,我们主对这位妇人过去及现在的生活有完全的知识,这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它提醒我们,主对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的知识,是何等完全。在他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以隐藏。

我们看到,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耶稣的态度明显尊敬了起来。她称呼耶稣为“先知”,并且开始和耶稣探讨关于敬拜的问题。她开始感受到宗教的必要性。但是立刻,这个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古老问题就出现在了她的脑海中。什么才是合神心意的敬拜呢?她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理呢?她应该相信什么呢?
我们再一起来看耶稣关于敬拜的教导。

2.敬拜真义。

第一(21节),人敬拜神的关键性时刻快要来临。在这段对话里,耶稣两次提到“时候将到”,这到底指什么?在约翰福音里,“时候”这个词一般是用来指向耶稣透过死亡与复活而高升的时刻。而这个时刻,将使整个人神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以致敬拜地点的问题不再有意义,不管那是耶路撒冷或是基利心山。他在这里实际上是说﹕他的身体要经过死亡与复活。而基于他这样的牺牲及复活后的临在这个事实,将使(基于地点的)圣殿的敬拜被新的“心灵和诚实”敬拜所取代。

第二(22节),耶稣现在直接回答四章20节隐含的问题: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犹太人所保留与尊崇的旧约圣经启示(22节)是有效的,提供人对神正确的认识。耶稣坚持认为,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的敬拜是出于无知,而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敬拜则出于知识,因为符合神对他子民的启示,他们在神选定的地方敬拜他。因此,纵然犹太人一再背道,他们依然是神的工具,要在历史中借着犹太人,而不是撒玛利亚人将救恩带给这个世界。耶稣作为弥赛亚,他对敬拜的更新,仍然是建基于旧约圣经的启示,他在更新它的同时,也肯定了它。

第三(23节),耶稣说明了犹太人在敬拜上享有的权利后,又回到四章21节的主题(新时代的来临),他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在那即将来临的“时代”,真正敬拜神的人不用再去耶路撒冷,因为耶稣的受死、复活和差派圣灵引进了一个新的敬拜方式。这时代可大致说“如今就是了”,因为耶稣已用行动开启了靠着圣灵按真理(新译本)敬拜的新纪元。

然而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那靠着圣灵按着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因为父在寻找这样敬拜他的人。 神是灵,敬拜他的必须靠着圣灵按着真理敬拜他。”(约翰福音 4:23-24 新译本)


借着主的死里复活,耶稣的身体就成为神的殿,成为新的敬拜中心。又通过赐下圣灵,上帝的圣殿建造在有圣灵内住的人心里,让他的子民能够靠圣灵按真理敬拜他。这就是真正的敬拜。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是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翰福音 16:13-15 和合本)


第四(24节),神的本质乃是灵,这显然意味着,我们不可以透过物质化的方式来与他建立有效的关系。他是不可见、不可摸的,超越了我们直接感官所能够理解的。因此,神就必须采取主动向我们启示他自己,而耶稣基督,正是启示的最高峰。我们只能透过子,才能更进一步认识父。因此,真正的敬拜,必须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敬拜。

正如歌罗西书2:9所说:“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
 
对话进行到这里,耶稣最终向妇人启示自己就是弥赛亚(基督):
“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弥赛亚)!”(约翰福音 4:26)
也回应了妇人最初的疑问,“难道你比雅各还大吗?”
这段井边的对话,到这里告一段落。
 
四、 第四律:我们必须亲自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和生命的主,才能知道并经历神的爱和计划(人的回应 – 认信、行动与见证)

虽然得救全然出于神的恩典,但我们仍需要作出信心的回应。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当然,我们不能误把信心当做我们的功德,因为这信心也是神给的。正如经上所记: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 2:8-9)

我们在信心里降服,意味着:
1.我们承认耶稣是救主:他把我们从罪恶过犯中拯救出来。
2.我们承认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主:他掌管我们的生命,对我们有生命的主权。
 
回到经文。当耶稣宣告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妇人“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4:28-29)。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因为那妇人的见证就信了耶稣(39节),耶稣在撒玛利亚人的请求下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约4:41)。

从开始到末了,我们看到妇人对耶稣态度上的明显变化:最初是质疑/轻视,然后是尊敬,最后是降服。而这降服带来的是认信:妇人从称耶稣为“犹太人”(约4:9)到“先知”(约4:19),最终推测并宣告他是“基督”(约4:29)。这是信心的飞跃。

妇人最终得着了耶稣所赐的活水,以一种她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方式。这也呼应了耶稣在约翰福音第3章所说的: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 3:7-8 和合本)

妇人留下水罐,因为她已经得到了活水。至少当下,水罐对她没有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要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传出去。她不再躲避,勇敢地进入曾经排斥她的社群。即使认识还不完全(“莫非这就是……”),她仍急切地分享自己的生命经历——“他知道并说出我的一切!”这是最有力的见证:遇见基督带来的改变何等巨大。而妇人也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的过去告别。而她的见证,也成为管道,吸引众人亲自来见耶稣,并因他的话信他是“救世主”(约4:42)。真正的信心带来生命的改变和自然的见证。这是何等奇妙的事啊!
 
结论与呼召:你愿意喝这活水吗?

我们回顾一下福音四律:上帝神圣而慈爱,对每个人的生命有美好的计划;人类因罪与圣洁的上帝隔绝,无法凭己力认识或经历上帝的爱与计划;耶稣基督是上帝提供的唯一救法,他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付上赎价,并从死里复活,解决了罪的问题;人必须亲自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和生命的主,藉此经历上帝的赦免,进入与他美好的关系中,得着他所赐的永生。

在雅各井边的对话中,耶稣揭示了他就是活水的源头,是赐下活水的主,是弥赛亚。当我们信靠他时,我们的过去(罪得赦免,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担当)、现在(圣灵内住,活水涌流)、未来(永生确据)都在他里面得着稳固的保障。

雅各井边的对话,也让我们看到,福音不是一套道德规条或宗教仪式,而是一场与基督真实生命的相遇。就像这位妇人,在迷茫中被寻找,在干渴中被满足,在羞耻中找到价值,在孤独中被爱,在无望中得着使命。一个原本残破不堪的生命,却为主做了美好无比的见证。

约翰福音第7章里,耶稣说: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 7:37-38 和合本)

这亘古的呼唤,也是对着今天的我们发出的。那么你愿意卸下重担,来就近耶稣,畅饮这永不止息的活水吗?
 
最后,我们用两段经文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因他使我们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 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藉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以弗所书 2:14-18 和合本)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启示录 3:20 和合本)
 
【结束的祷告】
 
回应诗歌:292.主,我邀请你

The post 一场上帝永恒计划中的相遇——2025年8月31日主日讲章/佑伟执事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2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4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