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I.42 其中參合言語、文義、所知之空想或別想者,為有尋三摩鉢地。
tatra śhabdārtha-jñāna-vikalpaiḥ saṅkīrṇā sa-vitarkā samāpattiḥ
tatra : 其中
śhabda - : 字語、言語
artha - : 意義,名字所指稱的對象
jñāna - : 知識,所知
vikalpaiḥ : 想像所認知、空想、夢想、別想
saṅkīrṇā : 混合、參雜
sa-vitarkā : 有尋、伴隨粗念
samāpattiḥ : 三摩鉢地
前面所說的三摩鉢地之中,混合了
言語(字)
言語所指稱的對象(義)
所知識(知)
之空想或別想的,叫做有尋(有粗念)所伴隨之三摩鉢地。
I.42 其中參合言語、文義、所知之空想或別想者,為有尋三摩鉢地。
tatra śhabdārtha-jñāna-vikalpaiḥ saṅkīrṇā sa-vitarkā samāpattiḥ
tatra : 其中
śhabda - : 字語、言語
artha - : 意義,名字所指稱的對象
jñāna - : 知識,所知
vikalpaiḥ : 想像所認知、空想、夢想、別想
saṅkīrṇā : 混合、參雜
sa-vitarkā : 有尋、伴隨粗念
samāpattiḥ : 三摩鉢地
前面所說的三摩鉢地之中,混合了
言語(字)
言語所指稱的對象(義)
所知識(知)
之空想或別想的,叫做有尋(有粗念)所伴隨之三摩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