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2025年9月21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50921.mp3

 

马太福音 13:53-58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从今天的证道经文开始,标志着“马太福音”又进入了一个新段落。马太的记载很有特点,通常先集中记载一大段主的教训,接着记载主以行动显明其作为弥赛亚与天国君王的身份与权柄,以及众人对主言行的回应。第13章前面绝大部分记载的都是主基督以比喻启示天国的奥秘,着重于主的教训。从51节开始的最后一部分记载的则是众人的回应,首先是门徒们的回应,然后就是主基督耶稣的家乡拿撒勒人的回应。
 
门徒们——他们是主基督启示与教导的主要对象,目的是叫他们真知道这天国的奥秘——的回应,他们没有辜负主的期望与劳苦,真明白了!由此也彰显了神的荣耀和恩典。他们是当时人群中为数不多的能认识并接受主是基督、是天国君王的人。这些门徒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们要在主升天以后在地上继续主的工作,拓展神的国度,因此需要在原有旧约的根基上,领受从主而来新的特殊启示,从而成为能从库里拿出新旧东西来的文士与门徒——文士侧重于学习与知识,而门徒侧重于实践与生活。故此,所有主的门徒——包括今天的我们——都应当既是文士,真知道天国的奥秘;同时,又都应当是门徒,行事为人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

但主家乡拿撒勒人的回应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可不仅仅是有眼不识泰山,而是“厌弃”,即拒绝了主。这样的回应我们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到目前马太的记载中已出现多次,而且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常遭遇同样的事。当我们对身边的人,尤其是亲近的人传福音时,往往有同样的经历,令人不免生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感慨。
 
针对拿撒勒人的回应,以下的证道选取“希奇”、“厌弃(跌倒)”和“不信”三个主题词,来看看这段经文要对我们说什么话。
 
希奇

提起希奇这个词,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到目前为止,众人听完主基督的教训,看见主所行的异能神迹,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希奇——确实,地上的人听见从天上降临之神子的言语,看见神子的作为,不希奇才令人希奇呢!

仔细想想,拿撒勒人的希奇出于深、浅两层的原因。浅层或直接的原因显然是惊讶于主基督耶稣的所言所行,因为它们带着天国君王的大权能。就如主在本章所启示出那些天国的奥秘,以及“登山宝训”中天国子民的样式等,都与这个世界迥然有别,不是来自地上而只能是来自天上的;主所行的异能神迹,同样显出其属天的权能,不是这世上普通人所能拥有的,正如尼哥底母所认识到的那样——主耶稣应该是从神那里来的,至少是先知啊!因为只有先知才能“说天上的话,行天上的事”。当一位先知出现的时候,周围的人总会希奇的。当年的以赛亚、耶利米令人希奇过,主基督的先锋施洗约翰令人希奇过,现在主自己同样令家乡拿撒勒人希奇,以致他们惊讶地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拿撒勒人希奇更深层的原因,是出于对这样神奇的事为什么竟然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惊讶与疑惑,因为他们自以为太熟悉、太了解主耶稣了!从他母亲怀孕开始,直到他离开家乡外出传道的三十年里,他们都是他的乡亲,亲眼看着他长大,与他一同生活,实在没看出这人有什么超人之处啊!即便是比别人虔诚或聪明些,也依旧在常情常理之中,远到不了天上的程度。何况主耶稣的家人现在依旧住在拿撒勒,与以往没什么不同。面对似乎突然变了一个人的主基督耶稣,拿撒勒人实在难以接受他是先知,更别说是弥赛亚与天国的君王了!在他们的认知中,主耶稣到底还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于是他们就“厌弃”了他。
 
在拿撒勒人这两层的希奇中,显然前一层是有益的,是我们应当追求并保持的。当我们听道、查经、读书或是交通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要看那里面有没有神的道,有没有可以启迪我们的圣灵的亮光。如果有,那怕只有一两句话,或是一两个点,都是非常珍贵的,都是应该令我们希奇的。为此,求主使我们能保持敏锐的心,不消灭圣灵的感动,不懒惰,不轻忽,常有因神的道和神的作为而希奇的经历。

但后一层希奇却是有害的,是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的。人性就是如此,总倾向于以外貌取人,重生的基督徒也难免在此失脚。为此,我想提醒以下几点,与弟兄姊妹共勉。

其一是不要因人的权势、地位、名气、财富或学问等希奇。在现实的生活中,从国家到单位,领导的讲话或批示往往都被称为“重要”,背后的原因多在于此。如果不考虑权位而只考究内容,有一些实在不仅不重要,而且可能包含错谬。圣经的确教导我们要尊重那些有权势、有学问或有名气的人,他们也确实多有过人之处,但决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只当给予他们当得的尊重。基督徒唯一绝对的权威只有主基督耶稣,只有神明白启示出来的圣经——这才是第一重要的!

其二是不要因个人的喜好、利益或是需付出代价的大小而希奇。因为喜欢一个人而推崇乃至崇拜,并不罕见,这是“粉丝”的基本逻辑。这样出于个人情感的希奇,不仅缺乏客观基础,更不符合圣经的教导,就如使徒保罗警戒哥林多人所说的:“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这世界的智慧,在 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林前 3:18-21)

其三是不要因是否与自己的观点一致,或是否属于自己的阵营而希奇,就像英国议会中的党团那样,本党的一概叫好,反对党的一概斥责。这是典型的政治正确,本质是结党营私,但却不一定符合真理、不一定公义。我们所需要的乃是慎思明辨,查验是否合乎圣经,是否为美善之事,而不是根据是否与个人的立场、观点相一致。如果别人与我们不一样但却是合乎真道的,那我们就不仅要尊重,而且要据此修正自己。
 
厌弃(跌倒)

既然拿撒勒人希奇的不是地方,其结果就必定是厌弃,或者说是跌倒——就主而言,他们厌弃了他;就自己而言,他们因主跌倒——这既有些不合情理,但又在情理之中。

厌弃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们就此失去了更多了解主、认识主,并最终信主的机会,正如马太最后记着说:“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主基督开始传道以后,主要以迦百农为常住地,拿撒勒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这是主最后一次回故乡,拿撒勒人竟然心生厌弃,以致错过了这宝贵的机会,令人惋惜!

作为主耶稣的乡里乡亲,拿撒勒人与主有天然亲近的关系,本当是最早、最多、最乐意信他并跟随他的人,因为人最早的跟随者往往是来自熟悉自己的群体,就像我们通常所观察到的那样。但拿撒勒人的表现却令人遗憾,十二使徒中竟没有一人,多少有些不合情理,出人意料。拿撒勒人的敌意尽管没有公开表达出来,但已经可以明显感受的到。由此可见,属灵的事与属世的事的确不同,不能简单地相互推论。不过神依旧有特别的恩典,拿撒勒不仅有相信自己儿子的马利亚,而且在主从死里复活以后,主的两个兄弟雅各和犹大都成为了主基督的门徒和教会的领袖,并且写下了两卷圣经。
 
拿撒勒人为什么会厌弃主基督耶稣呢?主自己给出了答案:“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查考圣经,确实如此。当年以色列人在旷野屡次厌弃摩西;耶利米先知的故乡亚拿突人甚至想要杀他;后来的使徒保罗更是为自己的犹太同胞所憎恨,亟欲除之而后快。学生不能超过先生,故此,他们的主基督遭遇厌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拿撒勒人之所以厌弃主,或者说因主跌倒,恰恰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太了解主基督耶稣了。从怀孕的时候起,除了下埃及的那段时间以外,他们一直看着他长大;他们与主一起生活,作为木匠(传说主耶稣是加利利最好的木匠之一)一起做工;他们对主的家庭也都非常熟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他们自以为足够了解主耶稣,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同时,这也令他们心生骄傲与不服,这个人凭什么教训我们,比我们高呢?如今这人竟被有些人称为先知,他自己似乎也不否认,怎么能让拿撒勒人信服呢?当年拿但业初次见主的时候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 1:46)看来拿撒勒人自己的感受也差不多。正是这种熟悉、自以为是和骄傲,蒙蔽了拿撒勒人的眼,以致他们只看见了人子,但却与道成肉身的神子擦肩而过。
 
自以为是与以外貌取人,出于罪人的本性。拿撒勒人不例外,今天的世人,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和邻舍也一样,甚至教会中的弟兄姊妹也不能完全避免。我们在给亲近的人传福音的时候,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遭遇比较激烈的抵挡,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许多时候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与亲人之间特殊的关系,往往都是有益与有利的,但有时却也会成为阻碍。所以,有时给家人、亲戚传福音外人效果更好。其实中国古人有“易子而教”的说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会的牧者或传道人有时在本教会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相处久了、听得多了,风格、用语以及习惯等就都太熟悉了,很难有新鲜感,于是就感觉比较乏味了。圣经记载说吗哪的味道很可口,又很有营养,只是以色列人吃的时间太长、太单调了,所以抱怨就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常说,基督徒的生命需要不断更新——传道人要更新,古旧的福音却应当不断传出“新的道”;弟兄姊妹也要更新,不变的真理却能听出崭新的心得。求主怜悯我们,求圣灵更新我们!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因本地本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呢?我想提醒以下三点。一是不要自以为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其实都很有限。即便是多年的夫妻,有时还难免误会,更何况其他人呢?记得网上有一个段子,大意是说:大学的室友说为了他上学家里卖了好几头牛,于是大家都很照顾他,以为他家生活比较困难。后来有机会去他家看看,才发现人家家里有好几百头牛。世间的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天上的事呢?拿撒勒人只看见了人性的耶稣,就下了厌弃的结论,就是因为没有看见神性的基督。基督徒有圣灵常住在我们里面,只要存敬畏与谦卑的心,不消灭圣灵的感动,就一定能明白主的旨意,看得清神的作为!

另一是一定要记得神会使用任何人或任何事。有的人以前的确普通,但如果神定义要使用他,难道圣灵不会给他特殊的恩典吗?当然会!使徒保罗就是明显的例证,巴拿巴恰好就扮演了那个不以外貌取人的“伯乐”。按常识,我们总以为某个人、某件事该是什么样子,但不要忘记,圣经说我们的神是又新又活的神,是常行新事的神,谁能预测或限制神的作为呢?让我们存开放与广阔的心,“厌弃”我们自己那些不合神心意的观念或成见,却总不“厌弃”神所兴起的人,或是神所做的事。

再一就是要胜过因熟悉、重复等造成的倦怠,过好每个既普通但又常新的日子。圣经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又说“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都适用于这类场景,只是我们常常未意识到而已。如何过好平常的日子,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首要的就是生命在主里不断更新,从而真实地经历经上所说“每早晨都是新的”。再就是要守素安常,不要总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猎奇的心态。每天按时吃饭对于身体健康必不可少,至于改善口味,既不是必须的,更不能餐餐如此。属灵的生活,大致也如此。
 
不信

拿撒勒人之所以希奇与厌弃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信,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属天或属灵的眼光,只以属地或属世的眼光看待主基督耶稣,凭己意以外貌取人,当然就认不出他们这位老乡的真实身份了。

但基督教的精髓恰恰就在于“以信为本”,就如使徒保罗所言:“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 1:17)又说:“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 3:7)即便是现实生活中,凡事也同样需要以信心为先。我们中学所学习的平面几何,就建立在五大公理的基础之上。所谓公理,其实质就体现于信心——无需证明,而是无条件承认,否则整个系统就会坍塌。信仰与属灵的领域就更是如此!因为神是不可见的,只能,也只有凭信心才能“摸得着”。是否有神、三位一体、圣经是神的话语并无谬等等都不是可以证明出来的,也不一定合乎逻辑,但基督徒却必须相信,不能怀疑。现代神学的根本问题,都是由于动摇了这个信心的根基而导致的。信仰当然寻求理解,但理解的前题却必须是信心!这其中存在某种悖论,信心是唯一的解决之道。拿撒勒人不信,所以他们就不知与不识。同样,我们若不信,也一定不知与不识。

信心的特点之一就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即马太效应所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你越坚信、越不质疑,你明白圣经就越多、越快,反之就越少、越慢。最近读书有一点体会,就是对于已经相信的人,各种论证真是越看越觉得有道理。但对于不信者而言,感受就可能完全是另一码事了。故此,愿我们都能像门徒们那样常常求主加赠并坚固我们的信心,因为主确曾应许过:“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 7:7-8)
 
阻碍我们信心增长及坚固的因素很多。结合今天的经文以及日常的经历,我想提出以下几点。首先就是自以为是,即骄傲,就像拿撒勒人这样。罪人的本相就是如此!当年亚当、夏娃自以为有智慧,于是违背神的命令,结果却是陷自己与所有后裔于不义;犹太人自以为当因行律法称义,于是不仅认不出天国的君王,反而置其于死地。我们虽已蒙恩重生得救,但依旧常常自以为是,偏行己路。但圣经一再提醒我们:“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 4:6)我们一定要以圣经校正自己,凡不符合圣经的一定要悔改归正,而不是自以为能评判圣经;要尊重主所设立的秩序与权柄——这本就是圣灵作为的体现——凡事尽可能循规蹈矩,而不是动辄以为自己就是马丁路德;要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焉知主不是借着他人向我们说话呢?敬畏与谦卑是基督徒一生都不可松懈的功课,求主保守我们常存这样的心。

其次是不要将个人的喜好与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或抉择的标准,尽管这是个人主义时代所鼓励与推崇的。我们太多的时候不信,不就是因为不合我们的口味,与我们的利益冲突,或是需要我们付代价吗?许多人是抱着得好处的想法而接受信仰的,给你上香是为要你给我祝福和保佑,但这在本质上却不是信仰而是交易,是自私自利。基督教信仰从一开始就不是为我们今生的升官发财,而是为将来的永生,并且神所命定通往永生的道路是通过主基督耶稣的十字架,是舍己付代价的路。记得一位牧者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那条需要付代价的路,很可能才是主的心意。惟愿我们能效法主,不从自己的意思,只愿遵行神的旨意——这才是信心!

还有就是不随大流。其实我们远没有自以为的那么有主见,反而是很容易被各样的思潮左右,随大流而已。自媒体与AI的时代,我们貌似眼界更开阔了,更有主见了,但其实却是更容易被影响、甚至被 pua随大流了,不然为什么要“拼流量”呢?这世界的声音一定是败坏信心的,只有从世界分别为圣,留心倾听神的声音,才是坚固信心的不二法门。只不过神的声音常是微小的,不那么容易听到,就像当年以利亚在何烈山一样。所以要慎思明辨,要有主见,不为世界所动,不与世俗勾兑。奥古斯丁直到能放下世界,信心才有根本的突破,才能为主大大使用,成为教会历史上各宗派都公认的神学家与圣徒。惟愿我们凭芥菜种般的信心,能胜过世界——因为主确实是这样应许的!
 
拿撒勒人之后出场的是分封王希律,下主日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回应的。
 
最后,我们以“约翰福音”的两段经文结束今天的证道——这卷福音书不仅从一开始就启示出主基督耶稣是从天上来的,而且启示出凡信他名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在地能认出他的人,同样是从神而来的:
约翰福音 1:1-5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约翰福音 1:12-14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 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 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阿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The post 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2025年9月21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2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4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