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启示录 | 黑暗的年代

003二战:希特勒和纳粹党


Listen Later

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法西斯极权的一党制国家。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出狱后竞选总统,输给兴登堡。但在1932年,保守右派、前总理帕彭向政敌报仇的策划下,透过右翼国家人民党及德国企业家们的政商合作,身为国会第一大党的纳粹,不仅获得资助、解除濒临破产的危机,更因此得到政商名流联名游说。最终说服兴登堡,任命他于1933年,合法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合作、维持同一阵线之协议,允许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纳粹德国的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苏联为此也与法国签署《苏法互助条约》。然而,尽管《苏法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时,并未表示反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二战启示录 | 黑暗的年代By 暮鼓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