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splaining

017. 大众传媒中的“女校实践”——浪姐1与3


Listen Later

女校,是一个奇妙的地方。

在《厌女》这本书里,上野千鹤子曾经提到——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lter)说:“女人味”是一种“展演”,而有没有一个场所,让女性放弃这种展演呢?

答案可能就是女校,对于男人,女校文化是永远的谜,是从未踏入的处女地。

本期节目我想和大家讨论的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一档受众广泛、形式新颖的综艺节目是如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直接看到一个可能的女儿国乌托邦,女艺人们在短暂的共同生活的时间里展示出她们每个个体的的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坚毅果敢,以及她们彼此之间的热心互助。

如果你经历了这两年的三季节目、如果你已经对浪姐产生了疲惫、对女字旁的“她经济”产生了不信任和失落,希望今天我能带你回顾纯女性世界里充满安全感的感动、能让你继续对女人充满希望。

这个世界不是很好、女人想要摆脱厌女症需要克服莫大的障碍、再给姐姐们一点时间、再看看她们、别放弃她们。

---------------------

  • 节目起源
  • 普通的女性网友们为女明星鸣不平、提供就业思路;
    在传媒行业充分积累经验和行业话语权的女性内容团队参与制作。
    • 姐姐们的“女校”夏令营体验
    • 她们可以极大限度地放弃男权结构性的形塑、规训,她们可以短暂地不去表演自己的女性身份,仅仅作为一个人类、一个生活竞技者形象出现。

      挣脱性别气质约束、姐姐们够aggressive。

      大声喊出“我要赢”的女性——所有姐姐;

      乐于成为领导的女性——李斯丹妮做队长的故事;

      追求卓越的道路——张萌、黄圣依、万茜。

      宽容地看待不够完美的女性、就是放过我们自己,就是放过试图自我规劝的我们自己。

      打破女权规范、没有好的坏的feminist。

      与性缘关系共舞,是异性恋也没关系。——金莎,40岁的、等待爱情的少女。

      浪1训练室里伊能静和张雨绮给金莎做参谋,怎么和男生聊天、怎么在亲密关系里获得良性反馈,怎么与自己的孕酮和催产素激素反应和解,在不自讨苦吃的前提下享受人生乐趣,这些都对女人的现实生存具有战略性的参考意义。

      大胆表达爱意,做同性恋更没关系。

      她们用这种情谊证明了女性本身可以作为亲密关系的主体独立存在、甚至是唯一的主体,男人不是、不一定有机会参与其中,光是“美女要说什么、对谁说这样的事你少管”的表达,本身就足够具备女性主义色彩了。

      跨越男权设置的分隔区、寻找女性同盟。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姐姐们共同生活、面对考验、彼此交心,她们收获的最重要的就是朋友,是她们面对残酷世界不断努力、寻找更幸福、更自由的可能的生活盟友。

      事业:张雨绮&李斯丹妮、张萌&黄圣依;

      生活:大碗组、纯玉疯、凹凸组。

      克服衰老恐惧,你可以一直做自己、但这从来都不容易。

      年龄越大、被赋予的身份越多,女人被推着变成一个普通的大婶,围着锅台转、绕着孩子跑,即使是女明星。

      伊能静把假睫毛的哭歪了,抬起头对着墙壁说:“五十岁还要追梦真得太晚了”。

      她的存在、活跃、表达,无论掀起多少指责甚至是谩骂,她作为一个女性肉身的传媒形象旗帜还是高高地挂在空中,成了某种无声的宣告。

      臣服于女性的肉身,你很难不感动。

      厌女、社达、资本家,再冷漠的女性肉身也会为女同胞流泪——关于我陪着杜华和蓝盈莹哭。

      女性Role model的号召力——宁静&赵梦:因为我也是女性。

      • 观众亲密接触“她经济”
      • 直播、代言、影视项目。

        关于浪姐要说的太多,但是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我想对女性观众说,不要对姐姐失望,不要忘记那些因为是纯女性舞台才能够展示出的、摆脱了白幼瘦以及女朋友规训的音乐舞台。

        小小的女性主义实践贴士——要看隔壁、就偷偷地、不说话哈。

        作为女性、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我们能够改变什么、相信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足够发生变革的时代,去吧、去有风的地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WomansplainingBy Lilyyyyys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