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是象征性的任务。而且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当美国成功制造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后,美军开始有能力对日本进行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首轮使用B-29进行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68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4架未能起飞,4架坠毁,6架因机器故障在途中弃置所带炸弹,1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目标。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轰炸机由中国出发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太远,所以从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装载更多燃料,因而部署在中国的B-29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岛屿以后,美国第20航空队被编配到第21轰炸机司令部,并开始筹备使用B-29对日本本州岛的大规模轰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首次来自日本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被轻度破坏。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另外日本与德国的军事工业完全不同,日本的军事工业主要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然后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的军事工业。所以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是象征性的任务。而且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当美国成功制造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后,美军开始有能力对日本进行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首轮使用B-29进行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68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4架未能起飞,4架坠毁,6架因机器故障在途中弃置所带炸弹,1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目标。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轰炸机由中国出发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太远,所以从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装载更多燃料,因而部署在中国的B-29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岛屿以后,美国第20航空队被编配到第21轰炸机司令部,并开始筹备使用B-29对日本本州岛的大规模轰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首次来自日本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被轻度破坏。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另外日本与德国的军事工业完全不同,日本的军事工业主要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然后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的军事工业。所以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