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讀小學的1970年代還沒有這本書,因為作者陳冠學寫於1980年初。等到他寫完,出版時候我已經上高中了。所以在我們那個國立編譯館時期學校教育課本裡,並沒有介紹這個作家。《田園之秋》陳冠學的作品被選入下一代的課本裏,成為台灣文學經典散文的選讀文章。 陳冠學當過國文老師也當過出版社的編輯。這本書是日記體,記述了作者放棄事業之後,回到他的故里屏東縣新埤鄉,靠著種地耕田自給自足的生活。在時序上作者記了三個月,從九月初到十一月底,也是整個秋季。他的生活區塊除了一個村屋、就是一片地,但是在他筆下每一天的農村生活都很豐富,農務、人生、志趣、自然筆記,從他抒發勞動觀、生死觀,我辨識到陳冠學先生的品格、經驗、格局都是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在現代社會他的掙扎、矛盾,不僅僅是他的,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只是知道與不自覺而已。 我愛他文字的質地,有泥土味、散發草禾、木頭的味道、沒有聰明的文句、排比、隠喻、沒有現代文學營造屬於城市的機敏。我個人認為他的散文創作可以說是超越台灣地域而在整個二十世紀白話散文當中首屈一指。從前我愛讀周作人的散文、他融合了日本文學的古雅閑寂,成就了一種當代白話文沖淡質地;相比之下,台灣的陳冠學不僅是熟悉漢籍古典、也遍讀歐洲古典文學,他的文品,真正排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