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课代表|分享大模型最佳实践

03 为什么马斯克、Open AI都在押注人形机器人?


Listen Later

马斯克、李飞飞、奥特曼、黄仁勋,为什么都入局机器人?


最近,我们收到了不少听众的建议,说希望我们能聊一聊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这个话题。

那这两天最火的机器人,毫无疑问,是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它不仅出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出现在马斯克怒怼空头的推文里。

不过,这款明年量产的人形机器人首先会进入工厂,来完成电池的分拣工作。换句话说,它其实是一个人形的工业机器人。


WAIC上展示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所以,到底要如何理解这一波具身智能的热潮呢?我们距离通用机器人到底还有多远?


这期节目,我们就请到工业机器人公司拓斯达的总工程师张晓辉博士,来和我们聊聊他的看法。


张博毕业于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研究。他曾在三一、海天这些头部制造企业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发。目前,张博在托斯达担任总工程师,并从去年开始就尝试将大模型和工业机器人进行融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每天有150万台的工业机器人在全国的工厂里运行。张博估计,随着机器人泛化能力的提升,使用机器人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这个数字还会有数十倍、数百倍的增长。


【课代表观点】

2:50 马斯克为什么要做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具身智能技术可以同步到人形机器人上

4:10 从收敛场景到泛化能力,具身智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10 大模型有可能会带来一次新的工业革命

7:40 为什么不用机器人?性价比很低

9:43 未来国内工业机器人覆盖率可能会提升10-100倍

10:48 为什么李飞飞等众多工业机器人团队都在研究分拣码垛?市场够大、有难度

14:05 大模型能让人机交互更简单,但更深层次的改变在于机器人和环境的交互

15:20 大模型参与交互的方式有两种——任务拆解和端到端控制

16:51 大模型出现后,原来写代码需要2-3小时,现在只需要15-20分钟

19:00 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能这么快落地?因为我们用的是Lua语言

20:30 AI将来可以生成更好的数据,控制器就是连接AI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桥梁

21:55 将机器人运动产生的数据,再拿去训练,这才是真正的数字孪生

23:17 大模型与机器人的结合,仍有许多AI infra层面的问题待解决



【关于AI课代表】

「AI课代表」是一档传递大模型真知灼见和最佳实践的科技播客,由「声动活泼」参与策划和后期制作,现已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等平台上线。


每期节目,我们会邀请在大模型领域有想法的开发者、技术专家和公司创始人担任“轮值课代表”,结合当下热门议题,分享他们最新鲜、最一手的观察和经验。


如果你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建议,或者希望成为我们的下一位“课代表”,欢迎给我们写邮件。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策划:nada、大帅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AI课代表|分享大模型最佳实践By AI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