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磨练与共修 | AI製作

033 修行中出現「違緣」,千萬不要怕!


Listen Later

共修之人,你是否曾在静谧的修行时刻,听到他人抱怨:“我学佛修行这么多年了,为何违缘还是这么多?是不是学佛没有加持力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修行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违缘消除,顺缘俱足。“违缘”二字,也让很多修行人闻之色变。

然而身为凡夫,在苦海中沉浮的我们,必然要不断地与人生中各种各样的违缘打交道。那么,对待客观存在的违缘,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态度去看待?难道真的就拿这个十恶不赦的坏东西,毫无办法了吗?

今天的这个影片,我们就来谈谈违缘这个话题。违缘即违逆于众生身心之事缘。通俗来讲,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所遇到的不顺与挫折坎坷,都可以称之为违缘。人人都希望自己诸事顺遂,所遇皆好事,所识皆良人。然而现实却是,这种理想中的完美环境,对我们来说完全是可望不可及。

违缘若要到来,想逃避掉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修行人来说,修行过程中有以下八种违缘,会经常出现:

1. 五毒烦恼粗重。修行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遁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也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我们当下失去内心的平衡,并毁损行持正法的善根。

2. 文思不解法意。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无论如何听闻,思维都不能圆满通达某段经论的含义,或者精进修法却迟迟没有验相。

3. 被恶知识涉赚。如果我们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不谨慎,便可能成为恶知识的眷属,所闻所想背离解脱正法。

4. 懈怠。有些人虽然也自认为是修行人,却总不想实实在在开始闻思修。

5. 为他所赚。身不由己,被他人控制,想好好修法也没有机会。

6. 恶报先前。有些人经常行善法,却仍然遭受磨难,而这恰恰证明了因果不虚。

7. 求乐就不。即为了今生来世的安逸享受,或是为了避免灾难临头而修持善法。

8. 假装修法。在某些场合,在某些人面前,如果我们为了得到赞美或物质利益,而做出精进修持善法的样子,就是假装修法了。

上述八种违缘在修行中会反复出现,我们要随时保持觉知,随时应对。事实上,无论是顺缘还是违缘,其本质都离不开外境之范畴,而一切外境,皆为虚妄业力,在今生因缘成熟之际所感召的果。

由于造业因缘的不同,所得到的果报自然也不同。因此,我们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清醒而客观地看待违缘,并勇敢正视之。

诚然,违缘会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和修行带来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不断打击我们的身心健康,消磨我们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并带来诸多烦恼。也因此,许多人谈及违缘二字及色变,也并非全无道理。

尤其在对自身处境本就不甚满意时,违缘的出现,便如同那火上浇的油,雪上加的霜,很难让人不对其产生负面情绪。不过,若站在修行角度看待违缘,人人避之不及的违缘,绝非完全的十恶不赦,坏到极点,反而会对于我们修行产生诸多助益。

比如:

1. 磨炼心性。有的人因为生活遭逢困难、挫折,想要找个精神上的依靠,于是闻得了殊胜佛法,开始了学佛修心的旅程。

2. 注意修行。一个违缘的出现,可能会牵引出大大小小的烦恼与痛苦,而如果我们拨开违缘所知的煩擾迷霧,静下心来,观照这个违缘本身便会发现,也许是在提醒我们某些方面的善缘还不够具足,某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

3. 培养出离心。顺风顺水的环境,纵然安逸舒适,但也极易助长我们对世俗享受的贪恋,忘记自己身处轮回的火宅之中,导致懈怠放逸。

《地藏经》中说:“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已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另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个行善的人,临终时也会有非常多的鬼神,变成你的父母和亲戚朋友来欺骗你,引领你堕入三恶道,更不用說造作恶业的人了。

可見沒有任何違緣的人生,在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在遭遇违缘,面对这些不顺的境界,应该以何种方式来正确的面对,又该做些什么,才能让阴霾尽快度过,回归一切安好的状态呢?下面三句话可谓灵丹妙药,诸位同修切记好好体会,依教奉行则福报自来。

第一句话,反省自身改过迁善。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般人遭遇了困境,总是会将问题归结于他人,或者抱怨环境对自己不利,而忽略了自身的缺陷。

修行之后,我们就要转变这样的观点,反其道而行之,凡事都要从自身去找原因。修行不是修别人,而是修自己,不断地修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净化身口意三业,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

第二句话,忏悔恶习,超度冤亲债主。修行人都知道“冤亲债主”一词,所谓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自己在过去的生生世世中,造下的恶业感召来的。

佛说六道轮回,因果不虚。过去世中,你曾经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所以今生他要找上门来,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使你行事诸多障碍,不能如愿以偿。这就是来讨债了,这就是真实的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一一对应,真实不虚。

因此,我们应该真诚地忏悔往昔业障,请求冤亲债主的原谅,解除冤结,并依靠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超度他们,使他们得到利益,得以解脱。

第三句话,广行布施,功德迴向。除了断恶,真诚忏悔之外,我们还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修善,要广行布施,以一颗慈悲之心,去利益他人。

看见他人遭遇了苦难,要以悲悯同情之心,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使他们能得到身心安稳,一切顺利。这样,一旦我们自己也遇到了困难,对方也会尽力来帮助自己。所以助人即是助己,利人也即是利己。

做了善事之后,别忘了做功德迴向,要迴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希望众生都能解脱苦难,得到利益,得到欢喜,身心安乐,并於佛法中精进修行為,共證菩提,獲得究竟的解脫。

以上所说,懺悔業障,斷惡修善,其實就是對我們修行人的基本要求,應以此為基礎,努力地要求自己,消除業障,不斷積累福德資糧,為將來的悟道成就,打下堅實的基礎。

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人生之所欲,無論是順境還是逆緣,都是正常的因果業報,我們皆要以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在違緣中體悟世間無常的道理,尋求解脫煩惱的方法。

如此,便可將種種違緣,轉化為驅動我們修行的無上動力。

感謝您看到最後。如果今天的分享對您有所幫助,請按個贊給我響應,回覆一句“斷惡修善”,願你化解違緣業障,消除疾苦煩憂,早日修得功德圓滿。

还没有订阅频道的,请点击屏幕上的订阅按钮与我建立连接。随缘加入会员共修福报,随席转发,功德无量。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精神磨练与共修 | AI製作By 來自香港的河馬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