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李奇微根据分析得来的“月夜攻势”和“礼拜攻势”,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对付志愿军的有效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当志愿军开始发起攻势的时候,“联合国军”应当避其锋芒,有步骤地后撤,在始终保持与志愿军接触的同时,不断消耗志愿军的粮食弹药;当志愿军的攻势进入尾声的时候,也就是差不多八天前后,“联合国军”立即发起猛烈反击,向疲劳且物资匮乏的志愿军,打出致命的一击。
李奇微的这个办法,即被其称为“磁性战术”的总战术原则。实事求是地说,李奇微发明的新战术,完全针对了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供应困难”这两个弱点。相比于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来说,李奇微此时显露出了过人的一面,成为了志愿军最为强劲的对手。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开始实施“磁性战术”:利用水原和利川之间的宽大正面,以汽车搭载步兵,配以少量坦克,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向北对志愿军进行火力侦察、搜索。
李奇微带有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整整持续了八天,除了与志愿军小股侦察部队发生过一些短暂而迅速的交火之外,“联合国军”并没有找到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影子。根据战场侦察和搜寻的情报,李奇微分析认为,虽然目前没有摸清志愿军的实际防御线,没有与志愿军主力部队保持接触,但是至少可以证明,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志愿军,暂时还没有发动新一次战役的能力和意图。
李奇微判断,相比于在第二次战役中的“示弱诱敌”,志愿军这次肯定是饥疲之师,被迫进入休整状态,已经没有力量再次发起攻势。因此,李奇微决定趁虚而入,于1月25日,指挥美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军团、第3军团,共十六个师,外加三个旅和一个空降团,总兵力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事实正如李奇微所料,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很快转入了休整。当时,彭德怀和金日成等人,虽然在是否乘胜追击的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在敌人是否有能力于短期内发动进攻的看法上,却是一致的,即敌人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让彭德怀和金日成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敌人真的就在短期内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联合国军”突如奇来的猛烈反扑,完全出乎中朝方的预料,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By 暮鼓仙声李奇微根据分析得来的“月夜攻势”和“礼拜攻势”,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对付志愿军的有效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当志愿军开始发起攻势的时候,“联合国军”应当避其锋芒,有步骤地后撤,在始终保持与志愿军接触的同时,不断消耗志愿军的粮食弹药;当志愿军的攻势进入尾声的时候,也就是差不多八天前后,“联合国军”立即发起猛烈反击,向疲劳且物资匮乏的志愿军,打出致命的一击。
李奇微的这个办法,即被其称为“磁性战术”的总战术原则。实事求是地说,李奇微发明的新战术,完全针对了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供应困难”这两个弱点。相比于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来说,李奇微此时显露出了过人的一面,成为了志愿军最为强劲的对手。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开始实施“磁性战术”:利用水原和利川之间的宽大正面,以汽车搭载步兵,配以少量坦克,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向北对志愿军进行火力侦察、搜索。
李奇微带有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整整持续了八天,除了与志愿军小股侦察部队发生过一些短暂而迅速的交火之外,“联合国军”并没有找到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影子。根据战场侦察和搜寻的情报,李奇微分析认为,虽然目前没有摸清志愿军的实际防御线,没有与志愿军主力部队保持接触,但是至少可以证明,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志愿军,暂时还没有发动新一次战役的能力和意图。
李奇微判断,相比于在第二次战役中的“示弱诱敌”,志愿军这次肯定是饥疲之师,被迫进入休整状态,已经没有力量再次发起攻势。因此,李奇微决定趁虚而入,于1月25日,指挥美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军团、第3军团,共十六个师,外加三个旅和一个空降团,总兵力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事实正如李奇微所料,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很快转入了休整。当时,彭德怀和金日成等人,虽然在是否乘胜追击的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在敌人是否有能力于短期内发动进攻的看法上,却是一致的,即敌人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让彭德怀和金日成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敌人真的就在短期内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联合国军”突如奇来的猛烈反扑,完全出乎中朝方的预料,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