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NOW

#15 放弃程序员市场,All in 猪肉铺老板,要做AI Coding的拼多多|对话码上飞创始人武鑫


Listen Later

AI Coding 无疑是当下最热也是最卷的赛道,因代码是最容易被 AI 格式化、场景化的领域之一,也最先有商业收入。

从 GitHub Copilot 到 Cursor,从Replit到Lovable,新产品周周都有且几乎都能拿到融资。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超过30款主打「 AI Coding」的产品,几乎覆盖了从IDE增强、代码补全到端到端生成的各个环节。

今天我们访谈的码上飞是一款端到端的AI Coding产品,打开网站首页,只有六个字 :说中文,做应用。它最大的特点:服务纯小白用户。

市面上,主流 AI Coding大多以「代码补全」「协助编写」为核心,比如 Copilot 是写一半补一半,Cursor 是半人半AI协作;Lovable 是分步骤生成step-by-step,但码上飞选择了非常激进的做法:

用户不用写一行代码、整个过程也不用看代码,直接输入需求:比如我想做一款监督自己减肥的小程序,产品启动,前端、后端、数据库、管理后台,甚至测试数据全部配好,直接交付一个完整产品。

这套产品逻辑被创始人武鑫称为「version-version-version」。

码上飞的这种做法存有争议。


因为现阶段,AI的编程能力更适合解放程序员双手,而非普通人;此外,很多人认为,只有 context长度提升十倍,模型可靠性达到 99% 才能支撑普通用户的使用。

但武鑫不打算改。

他坚持切入的用户就是小白群体。码上飞上线一年多,用户从派出所的社区警察、精油调配师、到社区猪肉店老板、送水小哥。

武鑫是典型的技术派出身。四十出头,兰州大学计算毕业,在腾讯、字节等大厂工作多年,职业生涯横跨PC到AI多个技术周期。

武鑫的判断是:随着技术普惠和编写代码的成本无限趋于0, AI Coding最大的落地场景一定会发生在中国,而且是中国的四五线城市,「我们喊出China first,是要做从 0-60的事情,而不是 60-100。」

我们和武鑫大概聊了两个半小时,节目精简到1小时左右。

我们探讨了,为何他选择了一条最激进、也最具争议的技术道路?

在AI彻底颠覆颠覆世界的今天,不会写一行编码的普通人将迎来怎样的机会?

这不仅是一个创业故事,更是一次对技术普惠浪潮的深刻思考。

武鑫(左一)和团队在奇绩路演

日常团建。码上飞保持 10 人左右规模,大多以技术人员为主

「时间轴」

01:49 我是西北小镇做题家

09:38 为什么不做开源架构?不符合创业初心

13:14 为什么坚持服务纯小白用户

22:31 说中文,怎么做应用?落地难点在哪里?

29:41 现在的用户都是35岁以上的男的

38:35 模型只能压缩共性,无法压缩个性

44:25 我们并不希望用户给出准确的prompt

51:36 行业还有三个大的机会点

58:08 2027 年行业会出现杀手级应用,AI可以取代一个成熟的产品经理

「节目主创」

主播

张卓:退役媒体人,永不退役足球手,100+潜水员

松岛兔:金融行业从业者 、环游世界及公路车爱好者

制作人:孙晟钧

代表作品:纪录片《春潮儿》《六重奏》,影像作品《东北方向》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AI NOWBy 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