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一个小国家,总人口四百多万,总面积二十六万多平方公里,比湖南、广西面积略大,是青海省面积的一半。除开外海的一些小岛,新西兰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狭长的岛屿,中间隔着库克海峡!由于新西兰地处相对偏远的南太平洋,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所以拥有相对封闭和独立的自然生态、文化系统,各类与众不同的奇闻也孕育而生…… 第一章 婴儿农场婴儿农场,当您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是不是感觉有点怪怪的,但哪里怪,又说不出来?说起农场,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一定是大型农机,成群的牛羊牲畜,或者成片的果树等,但婴儿农场是什么,难道是把婴儿种到土里,长出更多婴儿?想到这,您肯定会头皮发麻!“婴儿农场”这个词,源自于19世纪末的新西兰,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词,叫做“婴儿农民”。19世纪末的新西兰,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自治州),英国人和毛利人签署1840年《怀唐伊条约》不久,整个社会也处在激烈的变革中。1893年,新西兰女性成为全球第一个女性拥有投票权的国家(地区),女性地位在社会中显著提高,外出工作也成了女性的潮流。可是,问题来了!19世纪的新西兰,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的福利制度,育儿补贴,奶粉金一类的东西还未出现。另外,在西方国家的传统中,父母帮助子女隔代带孩子也并不普遍。于是这些刚生下宝宝,又希望继续到职场中拼搏养家的母亲(单亲母亲),开始面临抉择。其中部分女性选择将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偶尔委托给自己的朋友、家庭成员、教会看管。可这些朋友和家人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处理,不是长久之计,然后,付费委托开始萌芽。最初,这些母亲只是在自己外出兼职的过程中,付费把孩子临时交给受托人看管,下班就把孩子接回来,有点类似今天的托儿所。但后来,事情慢慢发生变化,不少单亲母亲由于生活压力太大,或者缺乏责任感,他们偷偷把孩子交给某些受托人长期看管,不再接孩子回家。有人称其为付费全托收养,但请注意,这种行为在当时,没有法律支持,所有的交易只能在黑暗里进行,处于无政府监管状态,于是一个又一个地下“托儿所”诞生了,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挤在一起像牲口一样被“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