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1.08.10 大愛電視台地球證詞節目鋼鐵之路的採訪問答


Listen Later


2021.08.10 大愛電視台地球證詞節目鋼鐵之路的採訪問答



今天到大愛電視台錄影。主持人是美麗大方的林珮霖小姐。一樣是地球證詞節目,紀錄片,是有關古代遊牧民族斯基泰人將煉鐵技術傳到東方給匈奴的故事。一次錄完,現在講話不打結不打顫,侃侃而談像真的一樣。

本來節目是要台大、師大、中研院歷史學家來講,但大家都推說啊我研究的是中國鐵器,外國的不知道,或者我研究台灣青銅器,不知道什麼斯基泰人。結果就便宜了我這半路出家的歷史愛好者,剛好對這些史前遊牧民族挺有涉獵的。(我跟一位土耳其外交官合作寫的突厥史很快會出版,到時候要買一本喔)

首先古代塞種人縱橫歐亞大陸,騷擾了包括希臘人、波斯人、西台人這些古代西方文明,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寫的「歷史」一書就寫到斯基泰人中的馬薩格達人女王講波斯最偉大的君主居魯士大帝擊敗並將頭顱砍下來裝入袋中當酒器,遊牧民族的傳統。

塞種人後裔大月支、匈奴等則在東方折磨戰國七雄的燕、趙、秦、以及漢朝等。匈奴、突厥、羯人等等都是斯基泰人後裔,他們是高加索金髮人種,所以在蒙古挖掘出的匈奴單于木乃伊居然是金髮西方人,DNA基因組也是靠近歐洲系人群基因組,就不奇怪。

我還解釋老半天,人類老祖宗「智人」20萬年前走出東非大裂谷的衣索比亞,逐漸遷移遍布歐亞大陸,與當時佔據歐洲的尼安德塔人、佔據亞洲的丹尼索瓦人並存,甚至還交配生後代,最後尼安德塔人與丹尼索瓦人都滅絕,只剩下「智人」,你我都是智人!當時還沒馴化馬匹,都能走到東亞來了,塞種人斯基泰人馴化了馬,要橫跨歐亞圈地盤自然不是困難。

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煉鐵的民族是位在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亞高原的西台人,西元前17-12世紀時,強大的西台鐵器部隊將所有中東強權包括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通通擊敗。西台最後被腓尼基人消滅,煉鐵術四處流傳,斯基泰人將之帶到東方,有一種說法中國的冶鐵術是西方塞種人傳入的。否則就只能一直使用青銅器了。青銅器是銅鉛或銅錫合金,融點分別是錫232度、鉛328度、銀961度、黃金1064度、銅1083度、鐵1538度。我都事前背好了…..也用上了…..上電視採訪也是要做功課的呀!


Part-1 鋼鐵之路 The Iron Road

Q1育平,你光外派資歷就有十多年,本身對於中外史地有很深的鑽研,而且還開了一個podcast頻道,叫『外交官講中東與中亞歷史故事』,如果某一集會提到這條『鋼鐵之路』時,對你來說有哪些熟悉的場景?或讓你觸動的點?

謝謝珮霖,由於我本身外派過蒙古與以色列,生活在這些地方十多年,因此對於中東與中亞地區的種種還滿有感情的。這條鋼鐵之路從位在中東的西台人講起,到橫跨歐亞大陸的斯基泰遊牧民族,這些歷史片段都是我滿熟悉的,很願意來跟大家分享。


Q:其實,大家比較熟悉的『絲路』,和影片中這條『鐵路』,都不是一條普通的路徑,都是富含歷史文化底蘊的貿易或物產動線。你怎麼看,透過這樣銜接的路徑,帶來跨域的多元刺激和交流?

A:歐亞大陸是一片遼闊大陸,並沒有海洋橫貫其中,因此東西往來是沒有阻礙的,當然你要是沒有強大的武力,要通過這個由東到西上萬公里的道路,不被搶光大概也是很難。但是在漢朝時期也就是西元前兩百年開始,絲路出現了,顯然沿路經過的國家與勢力都有一定的共識不把商隊搶光,而是鼓勵商隊往來,從中徵稅或鼓勵貿易,這樣收益更大。

當然除了絲綢、貴金屬飾品、刀劍、瓷器都是很好的貿易品,現代挖掘的匈奴貴族墓葬中就有羅馬的玻璃製品、西方的刀劍,東方的陶瓷與瓦片等,可見得匈奴人在東西往來的貿易中是大大受益的對象。

唐朝時代唐軍與阿拉伯阿巴斯王朝也就是黑衣大食軍在靼羅斯之役打過一架,以唐軍戰敗做結,這個戰鬥也許不算是關鍵性的戰役,唐朝撤出中亞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緣故,但是靼羅斯之戰中被俘虜的唐軍就將造紙術傳到阿拉伯世界,再傳到歐洲。

火藥也是在唐宋期間發明,後來在蒙古西征時代郭侃率領漢人火器部隊隨旭烈兀第三次西征阿拉伯中東區域,集束火箭、震天雷等爆炸武器讓中東再堅固的城牆都擋不住蒙古軍團,大大的震驚了歐洲人與阿拉伯人,後來這些西方世界也開始發展火藥武器,還後來居上發展得比東方世界還要好,造成後來船堅砲利的大殖民航海時代。

當然文化交流不可能只有單向,西方隨絲路來的許多器物也對中國的文化造成影響如曆法、如農作物胡椒、辣椒、西瓜、哈密瓜、葡萄,以及北美大陸傳進來的玉米、馬鈴薯、地瓜等等,如果沒有這些食品傳入,今天我們的餐桌會很無聊。


Q2看完這部紀錄片,就會知道,有些人眼中的破銅爛鐵,這個鐵,可是被稱為人類文明的奇蹟金屬,可比黃金還值錢,育平就你的研究,從斯泰基人到西臺人,對於鐵的鍛造有哪些需求、克服和提升?

A:人類能冶煉的金屬從融點最低的鉛、錫、銅開始,大概在西元前5000年人類就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後來人類陸續能冶煉錫、鉛、銀,都是融點不到攝氏一千度的金屬,難度低。就算是黃金也不過是1064度融點與銅1083度接近,所以青銅器的人類部落或國家,基本上已經可以使用黃金器物。但是鐵的融點就直接跳到1538度,難度高得多,所以人類歷史上開始少量煉鐵是在古埃及與蘇美地區,而且是從隕石鐵礦中提煉鐵,當時鐵比黃金還貴。

融點是將金屬由固體轉變為液體所需的最低溫度,銅的融點是1083度、黃金融點是1064度、銀的融點961度、鐵的融點1538度。鉻1890度、錳1244度、鉛328度、鋅419度、錫232度。

人類能更冶煉的金屬從融點最低的銅開始,大概在西元前5000年人類就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後來人類陸續能冶煉錫、鉛、銀,都是融點不到攝氏一千度的金屬,難度低。就算是黃金也不過是1064度融點與銅1083度接近,所以青銅器的人類部落或國家,基本上已經可以使用黃金器物。但是鐵的融點就直接跳到1538度,難度高得多,所以人類歷史上開始少量煉鐵是在古埃及與蘇美地區,而且是從隕石鐵礦中提煉鐵,當時鐵比黃金還貴。

第一次能夠大規模煉鐵的國家是西台王國,西台王國大概是從西元前17世紀到西元前1180年,因此影片說西元前24世紀西台人會煉鐵應該是錯誤的,而是大約在西元前14世紀開始西台人開始大規模煉鐵,鐵也成為戰略物資,因為鐵製兵器可以輕易擊敗青銅製兵器,因此西台很快就成為中東區域的霸主,靠兵器就可以碾壓敵人軍隊。西台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他四面都是敵人,因此國家不大卻維持了30萬的常備軍,隨時準備征戰,因此以全國之力來推進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是可以想見的,他必須壓服敵人,才能生存,顯然西台人做得很好。

煉製鐵器意義重大,因為人類的歷史分成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世界各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都不一樣,中東是前14世紀的西台王國,中國在公元前5世紀,大概是東周春秋時代,中原開始使用鐵器。由於鐵礦常見且蘊藏量也大,使鐵的取得性比青銅來得高,價格也便宜,可運用在各領域如兵器、刀具、農耕器具、車輛、鍋具等等,所以鐵的需求量會越來越高,迫使國家開採更多鐵礦以滿足需要。

中東區域會使用鐵其實在西台人之前就有,西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與蘇美人已經開始從隕鐵中提煉鐵器,而不是由鐵礦石冶煉出來。但西台人在西元前1400年掌握冶鐵技術與鐵礦石冶煉技術,西元前1200年時中東區域越來越多人都知道如何煉鐵了。

西台王國被非尼基人滅亡後,冶鐵技術被非尼基人傳播到歐洲各地去。

中國取得鐵器的時代與歐洲差不多。中亞的鐵器時代大概是西元前10世紀到前7世紀,塞種人就開始使用鐵器,而塞種人生活地域遼闊,從烏克蘭到中國北方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等都是塞種人地域,因此塞種人大月支、烏孫與匈奴等將鐵器帶入,一開始面對中國大多數為青銅兵器的部隊,匈奴部隊佔技術優勢。

東部的阿爾泰山則是各種有色金屬的成礦帶。 能源與礦產資源 … 礦藏的主要礦物有鉻鐵、鎳、鈦、磷、銅、鋁和煤。


Q4水可載舟,也可覆舟。西臺後來又是如何被滅?滅亡後,這些鐵匠,或是冶鐵技術,怎麼傳出去,開始這條鋼鐵之路的東進?

A:西台人與埃及人都位在地中海東岸,因此兩國邊界交接,從西台立國之後就與埃及不斷交戰。西台在新王國時期與古埃及為了爭奪敘利亞地盤而進行爭霸戰爭,拉美西斯一世、二世、賽提一世這些埃及第19王朝的法老們都受到重大損失。所以在1272年新的西台國王哈圖西里三世繼位,與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在西元前1258年締結和約且成立軍事同盟,國王還將親生女兒嫁給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西台人應該還是比較強大因為有鐵製兵器。

但埃及土地大人民多,尼羅河又繁榮,所以國力肯定壓過西台,但是埃及人要北上跨越很長的距離到以色列、敘利亞這些地方,拉長補給線,也不那麼容易。

今天的以色列博物館,有考古挖掘的器物展示,你去看的話可以看到埃及各王朝時代法老王統治過那塊土地的痕跡,就算只是經過也好,還是造成很大的影響力,不過那是比較上古的時代了,等待現代西方文明如希臘、羅馬、波斯崛起後,就輪流侵略埃及並統治埃及,最後埃及人被阿拉伯人統治後失去自己種族的認同,變成阿拉伯人了。所以今天的埃及也沒有人傳承古埃及文字、宗教、文化傳統,很可惜的。

古代戰爭頻仍,雖然西台人首先掌握大規模煉鐵的民族,也是首先將鐵製兵器大規模運用到戰爭的國家,所以一開始是所向披靡,對付使用石器或青銅兵器的敵人,鐵製兵器算是無堅不摧了。

西臺王國滅亡原因現今仍備受爭議。有一說是公元前1180年,一支印歐民族弗里吉亞人打敗西台,也有一說是亞述帝國擊敗西台,另有一說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瘟疫滅亡了西台王國。總之西元前1180年西台王國滅亡,其煉鐵技術四散各地,周邊國家很快從四散的西台工匠處學會煉鐵了。也包括斯基泰人遊牧民族。

而斯基泰人一旦學會就很快傳播到東方,因為整個歐亞大陸都是斯基泰人游牧的地盤,從東歐到東亞北方蒙古高原,草原坦途沒有阻礙。有阿爾泰山豐富礦產供應做出的鐵製兵器,所以斯基泰後裔大月氏、匈奴等武器裝備比漢軍還好,不管是刀斧,馬具、箭頭等都比漢軍犀利。一開始可是壓著漢軍打的。漢朝要一直到漢武帝,才改變戰守態勢,向匈奴發起攻勢。

Part-2 謎樣的斯泰基人

Q1育平,記得你曾經寫過一篇評論~突厥人身世大解密。可以幫觀眾,書裡一下,影片裡,這個會用火煉鐵,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斯基泰人」,是什麼樣的民族?和突厥人的關聯?

A:要研究歐亞大陸上的遊牧民族,就不能不提塞種人。塞種人又稱斯基泰人(Skitei)、西徐亞人(Scythian),名稱都完全可以相互混用,我們不特別區分。下屬很多民族如馬薩革泰人(Massagetes)、大益人(Dahae)、辛美利亚人(Cimmericans)、薩爾馬提亞人(Sarmatians)等都屬於塞種人的部落聯盟的一份子。塞種人稱呼來自古波斯稱他們為SAKA塞迦人,拉丁文中稱他們是Sacae,是歐亞大陸北方俄羅斯大草原上,西起烏克蘭黑海岸,東到阿爾泰山、塔里木盆地的這片遼闊大草原上上的遊牧民族之統稱。他們是印歐民族,所使用的語言被認為是伊朗語支,但由於伊朗很早就是塞種人征服來去的地域,所以波斯人使用塞種人的語言是很正常的,更可能的是波斯人使用了征服者塞種人的語言。

經過考古挖掘匈奴、突厥、大月氏之貴族墓葬,並擷取遺骸的DNA化驗分析後得知,這些人其實基因組都是偏向塞種人,而非東方人種的基因組。因此將「突厥」也歸類為塞種人的後裔是有道理的,只是突厥一樣有東方來的血統與傳承混合而已。

當時遊牧民族建立的塞種部落聯盟,對南邊的各個定居農耕文明造成很強烈威脅,比如說古波斯人、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與東方的中國、印度等都遭受過塞種人無止盡的騷擾攻擊或直接入主征服。

西元前1180年西台王國滅亡,其煉鐵技術四散各地,周邊國家很快就學會了。也包括斯基泰人遊牧民族。而斯基泰人一旦學會就很快上手,因為地盤大要找鐵礦容易。煉鐵技術很快也傳播到東方的斯基泰人地盤上,因為整個歐亞大陸都是斯基泰人游牧的地盤,從東歐到東亞北方蒙古高原,草原坦途沒有阻礙。所以斯基泰後裔大月氏、匈奴等使用的鐵製武器裝備比漢軍還好,一開始可是壓著漢軍打的。西元前7世紀,塞種斯基泰人向南跨越高加索山,開始洗劫中東農耕地帶,包括古波斯的米底王國、埃及王國、都被攻擊,亞述帝國也被斯基泰人滅國。

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有名的居魯士大帝,一生東征西討也算戰無不勝了,那裡知道在西元前530年與斯基泰人一戰,居然慘遭全軍覆沒,自己的頭顱也被敵軍砍下放在皮囊中。可見游牧的斯基泰人戰力多麼強大,農耕的波斯人在這麼偉大的君主統領下也完全抵擋不住,一敗塗地。

比起來,遙遠東方的中國,被匈奴「白登之圍」困了七天的漢高祖劉邦真的已經算幸運的,還能死裡逃生,頭顱沒有被砍下來當酒器,非常幸運了。

後來這批入侵中東的斯基泰人被馬其頓希臘人擊敗,後來陸續被同為塞種部落的薩爾馬提亞與奄蔡(Alani阿蘭人)融合合併,最後形成了古代斯拉夫族群,古羅斯人。

而在東方也有塞種人部落,包括與匈奴敵對的大月氏(Tokhara),甚至匈奴本身,都是西來的印歐民族塞種人部族。因此匈奴人的外貌、使用語言、風俗習慣等都與東方土生的遊牧民族不太一樣。

有學者指稱大月氏就是西方的塞種人馬薩革達人,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指稱的證據是否有理,但確實這些民族都是西來的塞種後裔,包括後來中國歷史上的羯人、粟特人、烏孫人、突厥阿史那家族等等都是不具東方人種特色的外來塞種人部族。

Q3馬到成功,是祝福人,心想事成,但看完這部紀錄片,真的很有感,能駕馭馬的民族,在早期是有絕對優勢。騎馬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敏捷的戰鬥力,育平你怎麼看從鐵,到馬,對於你很熟的蒙古,或早期的遊牧民族,有哪些歷史上的轉折點?

A:遊牧民族最重要的運輸與交通工具就是馬,目前認為馬被馴化的地點,是歐亞草原(Eurasia Steppe)西部某處[1],最可靠的證據來自位於哈薩克北部,距今五千多年的波泰文化(Botai culture);此處出土的動物遺骸,超過 99% 都是馬的骨頭,代表人類大規模馴養馬群。

斯基泰人發明「鐵製馬銜」,能控制馬是一個交通史上的重要關鍵,因為馬的速度是所有可供人類騎乘動物中最快的,比牛、駱駝、大象都還要快得多。

另外養馬也要有相對應的環境,要足夠廣大的草原,水草豐美,氣候適宜,才能養得起大批馬群。如果是養在中原農耕地帶,馬用來耕作或駝重物、拉馬車,這樣很快就會廢了,馬不會健康,不能練習跑步,不能拿來當戰馬用。

所以中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訓練出一大批騎兵,還有漢朝初年幾個皇帝勵精圖治,終於到漢武帝時累積到足夠的軍馬,訓練出足夠的騎兵,漢朝才開始對匈奴戰略大反攻的。由此可見馬的重要。還有漢武帝為大宛國的汗血寶馬,不惜兩次派大軍進攻遠在中亞的大宛國,就是要獲得汗血寶馬拿來改善戰馬血統之用。

率先發明文字的民族,通常是農耕民族養得起閒人去讀書,才會有文人掌握話語權,因為筆在他手上。遊牧民族沒有文字時,結繩記事或口語相傳,總是沒有文字記載得佳。因此遊牧民族被列為蠻族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Q4 這條鋼鐵之路,其實也造成,以前很多古裝劇常出現,公主千里迢迢和親的不歸路。這可不像現在想生混血寶寶的浪漫,育平,你怎麼看這段跨不過的文化差異?

A:匈奴是揉合一大群各種各樣游牧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型帝國,他立國的官制與國家組織是學漢朝的,所以他享國甚久,而且早期在軍事上一直是壓著漢朝打,所以漢朝在冒頓、老上、軍臣三個單于在位期間就嫁了10位漢朝公主去和親,如果不是軍事上打不過匈奴,何必要和親?

從漢高祖七年(西元前200年)至漢武帝元光元年(西元前134年)為止。在此階段匈奴接受漢朝和親政策,也就是嫁漢朝公主予匈奴單于為妻,前後總共送出10名公主,多是劉姓宗室的女兒。

 冒頓單于在西元前200年,西元前192年及西元前176年共迎娶3名漢朝公主,他的兒子「老上單于」在西元前174年與前162年迎娶兩位公主,冒頓的孫子「軍臣單于」則在西元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及前140年共迎娶5名漢朝公主。

 如此頻繁的和親,使得後代許多匈奴單于與貴族身上都有了漢朝劉氏的血脈,甚至有人就直接以劉為漢名姓氏,如滅亡西晉的匈奴大單于劉淵、建立胡夏國的劉勃勃都是以劉為漢姓。

不過嫁了公主不代表就和平,匈奴還是連年入侵漢朝搶人搶錢搶糧食。而這群嫁到胡虜蠻荒之地的嬌滴滴公主們怎麼辦?他們可不是被擄掠強搶的人口,而是被母國當作親善代表嫁過去的,有手段一點的話就要搶權搶生太子,乾脆把匈奴單于的權力搶過來啊,但是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通,嫁人之後若夫婿死亡,得要依照遊牧民族習慣嫁給繼子或其他繼位單于,這種完全違背農耕民族倫理道德的習慣,還真的很難接受。就算是今天,妳遇到這種狀況,你能接受嗎?還是很難。

Q:影片中在蒙古,發現一座大型宮殿,根據考古旁邊根本是大型兵工廠,有12座煉鐵爐,你對蒙古和鐵的這段歷史,有哪些了解?

A:斯基泰人是很會打鐵的民族,匈奴、大月支、突厥阿史那家族等等都是很會打鐵的民族,所以能以強大武力控制草原。刀具、盔甲、農具、鍋具,遊牧民族除非到窮途末路,鐵匠四散時才會缺鐵,否則我告訴你今天在蒙古高原上,就在戈壁沙漠裡,就有極大蘊藏量的煤礦以及鐵礦,大量出口到今天的中國,所以過去北方的遊牧民族要打鐵是不缺原料的,也有銅、金、銀等,蒙古高原其實是一個超級富礦區,發展任何金屬工業都容易。

Part-3 得鐵得天下

Q3講到蒙古,算是馬背上的民族,你派蒙古好幾年,會不會騎馬,對馬有哪些研究?

有騎過馬,但是蒙古馬跟西方的馬種不一樣,蒙古馬矮小,大概只到我的肩膀那麼高,但是強韌堅忍,吃雜草灌木即可,不用餵豆子飼料,不嬌生慣養,衝刺力不足但耐力十足,可以一路從蒙古跑到東歐。以蒙古馬當戰馬的好處很多,敵人的馬跑累了,我的蒙古馬還不累,敵馬需要精美食料,我的蒙古馬只需要吃草就好。


蒙古馬

雄馬肩高平均大約135公分而雌馬平均大約129公分,若按西方的標準祇算是小型馬或矮種馬,故蒙古馬又名「蒙古矮腳馬」

以半野放的方式飼養,能適應炎熱或寒冷的塞外極端環境,習性溫馴,耐力持久而氣力大,一隻成年馬大約可拉動500公斤的重物,可日行50甚至100公里,牠們可作騎乘的戰馬或拉車的挽馬。

頓河馬

成年馬平均身高在160cm左右

一般表現為頭部乾燥、稍長,略呈半兔頭,頸長斜適度。鬐甲長,肩稍立,背腰直,胸深肋圓,尻長圓。四肢乾燥,蹄大小適中,蹄質較堅實。

頓河體形健壯,高大,多數馬匹毛色火紅,金黃。他們耐力持久適應性非常強、反應機敏、對主人忠貞不二。

體質較結實,體格粗大,中軀深長,骨量充實,肌肉發育良好,持久力好,速度快

阿拉伯馬

標準高度是14.1-15.1 手寬(即約1.4-1.5米),體重385至500公斤。

一般馬有24節脊椎骨,而阿拉伯馬只有23節。

適合不同種類的馬術比賽,但對於較多剪力負荷的工作,如耕種等,則不太合適。

Q:聽說鐵木真在漢人的翻譯上,就是『鐵人』&『鐵一般堅強的人』?你怎麼看當時的蒙古帝國,強悍的緣由?

A:在南北朝時期遊牧民族尤其是鮮卑人大量地漢化並定居中國北方,但仍有一些蒙古語族的鮮卑部落居住在漠北草原上,其中由柔然鮮卑滅國後仍留在蒙古高原上的遺民,就形成唐代時的「蒙兀室韋」,居住在大興安嶺以北,額爾古納河下游以南。柔然滅國後遷到遼河流域的則是契丹人,在回鶻汗國842年滅國之後,蒙古高原改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帝國掌握,之後再由通古斯族女真人建立的金帝國取代。

蒙兀室韋諸部原先漁獵維生,在唐朝末年越過大興安嶺到達西面草原,開始過遊牧生活,隨著突厥與回鶻帝國支瓦解與漸次西遷,蒙古高原又空出來了,室韋諸部開始佔領漠北草原地盤,逐漸壯大。

在契丹遼帝國統治中國北方,也就是五代十國與之後的北宋時期,當時蒙古高原室韋諸部也受契丹遼帝國控制的,好在室韋諸部與契丹是同源的部族,一樣是柔然汗國的後裔,所以相處起來並無問題。

到了西元1125年,女真人建立金朝並與宋朝合作滅亡契丹遼帝國,之後女真大部隊繼續南下與南宋交戰,一時無力經略北方,北方蒙兀「孛兒只斤部(也稱尼倫蒙古)」首領「合不勒」稱哈布爾汗(Habul Khan),時為西元1127年,也就是「哈瑪蒙古部落聯盟」之創始。

後來金軍與合不勒汗率領之蒙古部落軍多次交戰皆不利,西元1148年金朝與合不勒汗和議,割土給歲幣,並冊封他為「蒙兀國王」。

合不勒汗死後傳給堂弟俺巴孩,俺巴孩汗死於塔塔兒人手中。合不勒汗的第四子忽圖喇汗繼位,他的姪子也速該能力強,戰爭中擊敗塔塔兒人,其妻子訶額侖在戰爭中生一子,就以在戰爭中俘獲的一名敵方將領鐵木真兀格之名,將嬰兒取名為鐵木真(Temujin)

從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後,鐵木真經過一番艱苦的青少年歲月,被人欺侮、飢餓、敵人環伺攻擊等威脅時刻存在,但是他用無比的耐力與堅韌的生命力撐下來,默默積蓄自己的力量。

西元1189年,蒙兀國王的汗位重新回到鐵木真身上,他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起。當時他的最大敵人是小時候的安達義兄弟札木合,札木合與鐵木真同屬尼倫蒙古,但札木合是札達蘭部落的首領,被推舉為「古兒汗(Gur Khan)」,與鐵木真曾經合作但也敵對。

西元1187年鐵木真與蔑兒乞部落發生爭鬥,札木合約集王汗一起出兵協助鐵木真,打敗蔑兒乞部,札木合聲望上漲。可是在隔年1188年,由於鐵木真挖角札木合旗下部眾,兩人之間產生爭吵,於是鐵木真出走。兩人繼續交戰,一直到1204年鐵木真打敗乃蠻太陽汗之後,當時託庇於太陽汗的札木合被鐵木真俘虜後處死。

鐵木真在打敗所有蒙古高原上的部落與汗國後,於西元1206年正式在斡難河(今天的蒙古國鄂嫩河Onon River,成吉思汗出生地,下游流入俄國石勒喀河與中俄邊境黑龍江)邊宣布建立「大蒙古國」,頒佈「大札撒令」做為蒙古國的成文法典,並開始對外的征伐。當年是金章宗泰和6年、南宋寧宗開禧2年。

西元1211年,成吉思汗首度率軍南下進攻金朝,與蒙古高原部族往來密切的汪古部立刻放開邊關關口放蒙古軍進入,並志願擔任嚮導引蒙古軍向金軍進攻,使金軍一敗塗地,為蒙古軍立下天大的功勞。後來汪古部還跟隨成吉思汗進攻乃蠻,所以汪古部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是大大的加分,也難怪他賦予了汪古部族長世襲封王、並有優先娶蒙古可汗女兒的特權,汪古部公主也常嫁入蒙古帝國皇室家族。

蒙古大軍先打南方的西夏、金朝,之後在1217年發生花剌子模兩次殺害蒙古商隊事件刺激,成吉思汗轉移目標開始準備對西方的征戰。

蒙古第一次西征(西元1219-1223年)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在西元1219年到1223年,以成吉思汗為統帥親征,首先在1218年就派出哲別率兩萬蒙古軍進攻並滅亡首都在伊犁河流域虎思斡耳朵(今天托克馬克)的西遼,成吉思汗繼續率10萬大軍進攻花剌子模,1219年-1221兩年間攻陷40座花剌子模的城池,滅亡花剌子模汗國。

成吉思汗繼續派速不台與哲別率2萬5千人向西追擊殘敵,攻佔波斯各城木鹿、蘇薩、納西切萬與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塞爾柱魯姆蘇丹國,之後穿過高加索進入欽察、保加爾人、庫曼汗國與羅斯諸公國地盤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德涅斯特河、圍基輔,燒殺擄掠一番後回軍。最後第一次西征軍在1224年回到蒙古哈剌和林。

Q4 最後如果結合這部紀錄片,和你的外交官生涯中的見解,你怎麼看,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能強盛,或永續的關鍵?

如果您把人類歷史從頭到尾看上一遍,甚至不需要太精細,都可以發覺到一個國家朝代如果開國時打下的基礎與地盤夠大夠好,那麼撐個100-200年應該可以。要能撐過300年幾乎就是極限了。

如果以中國來說,土地問題大概是朝代毀滅時間長短的決定要素,每當一個朝代毀滅,新的朝代崛起,土地與財富重新分配過,戰爭導致人口減少,土地支撐力大,人民可以活口。等到和平日久,地土兼併,貧富差距加大,窮人窮無棲身之所,就到了野心家煽動革命,爆發起義推翻政府的時候了。

這個循環是中國從古至今都無法擺脫的宿命循環。

至於歐亞大陸上的游牧帝國,他們是行國,什麼是行國,就是國家是到處遷徙的,連汗庭單于庭都可以冬天夏天不一樣地點,所以如果一下子出現強大的敵人無法抵擋的話,滅國其實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至於西方的定居國家,通常國祚綿長,如羅馬帝國、拜占庭、鄂圖曼、神聖羅馬帝國等。但這些國家都不是家天下,而是有德有力者居之,所以野心家誰都有機會當上羅馬皇帝,只要你為羅馬帝國作出貢獻,如率軍抵禦蠻族、開疆拓土,就可能被推舉為下任羅馬皇帝。神聖羅馬帝國也是有一群選侯,幾十個貴族各有自己的封地經營,如果有貢獻大家投票時選你,你就是皇帝了,這樣的話誰都有機會,幹嘛去推翻帝國?中世紀以後歐洲變成民族國家分立,改朝換代更難,通常是一個王朝絕嗣之後,才會到其他貴族皇室看有沒有誰適合當國王,然後邀請回來當國王,後來君主立憲、議會內閣,就根本沒有推翻王室的必要了,除非是跨國戰爭失敗如拿破崙被流放、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德國皇帝流亡、鄂圖曼蘇丹也流亡,俄羅斯沙皇家族被革命黨給屠殺之類,否則一個國家是不會滅亡的。

總之呢,歷史是不停重複的循環,一個國家如何興,如何亡,歷史上都找得到無數案例可以作為借鑑。但在今日的世界上,如何能持盈保泰?只有不斷增強國家實力一途而已,否則國際社會依然是叢林世界。小國如何在叢林中生存,要靠智慧與像刺蝟一樣的實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By 蘇育平 Yuping SU

  • 5
  • 5
  • 5
  • 5
  • 5

5

4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View all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by 劉必榮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15 Listeners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by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187 Listener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by Fira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4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