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地球證詞』,我是林珮霖。今天的主題是「以色列 國境之北」。
Youtube影音連結:https://youtu.be/gT22MmnTyts
今天的節目很高興邀請到:
外交部亞非司一等秘書 蘇育平
百夫長旅行社國際領隊 徐峰堯
字卡*2
蘇育平
外交部亞非司一等秘書
臺大政治系畢業
2003年進外交部服務,派赴以色列學習希伯來文一年
曾派駐以色列九年、蒙古二年半,係專業外交人員
徐峰堯
百夫長旅行社 國際領隊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畢業
理念:深耕伊斯蘭世界及中東文化之旅,藉由旅行深入當地文化風土,理解當代中東社會脈動
這些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牆. 裡面的宗教聖所. 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信徒. 自從在1948年建國後. 來自四個大陸的移民. 移居到了以色列. 耶路撒冷是該國最大的城市. 並且已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國際中心 這城市身為基督教朝聖地點的價值. 無可估計. 尤其是聖墓教堂. 許多人相信這裡是耶穌. 最後安息的地方. 在聖週五 朝聖者穿過古老的街道. 以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日子. 這裡被認為是此事發生的確切地點. 穆斯林的區域位於東南方. 在這裡 圓頂清真寺. 被推崇為伊斯蘭教最神聖的聖堂. 據說穆罕默德就是從這裡. 隨著天使吉卜利勒上升到天堂. 猶太教的信徒每天都在. 這座清真寺的附近聚集. 他們在損毀的第二聖殿西牆之前. 進行崇拜. 這裡被猶太人視為. 上帝在地上的寶座. 即將到來的安息日. 是大肆慶祝的理由。
Q1(徐)終於來到「耶路撒冷」,一個在中東地區談起都令人肅然起敬的地名。請教峰堯領隊,身為一個東方的觀光客(非猶太、伊斯蘭及基督教徒),該帶著什麼樣的心情與準備,來認識這座城市?
回答:耶路撒冷是東西文明碰撞、不同宗教爭奪、各列強想納入囊中的寶地,即使你不是一神教的信徒,也可以帶著一個敬畏的心來參訪這座世界信仰的中心城市,光看該城市的古蹟、城牆、住民生活與宗教結合緊密,哭牆、聖墓教堂、聖殿山清真寺等地氣場強大的宗教氣息,會是很不同的旅遊體驗。
Q2(蘇)身為各宗教種族糾纏千年的聖地,耶路撒冷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能否請您給我們個概念,為何耶路撒冷對三大宗教,都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爭奪不休?
回答:對於猶太教而言,耶路撒冷是大衛王定都之地,歷代以色列王國統治者敬拜上帝與擴張以色列勢力的中心,但耶路撒冷也是猶太人離散世界兩千年遲遲無法忘懷的錫安山,心心念念就是要有一朝回到耶路撒冷。
對於基督教而言,耶路撒冷是彌賽亞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為世人贖罪,並在死後復活升天的地點,走在苦路14站,就彷彿回到耶穌當初背著十字架一步一趨走完全程的痛苦與感觸,對於基督徒而言這裡就是最神聖的地點。
對於伊斯蘭信徒來說,聖殿山上的金頂清真寺是先知穆罕默德騎白馬升天接受阿拉訓示的神聖地點,是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伊斯蘭教第三大神聖之地,是怎麼樣都必須要保護的地點。
也由於三教聖地集中於此,平時各宗教信徒相敬如賓,互不干擾,但衝突爆發後也可能會導致相互攻擊互不相讓之混亂處境,因此耶路撒冷的現狀是珍貴的,任何改變現狀的舉措都可能引發宗教間的衝突,歷史上宗教間的衝突是可以引爆宗教戰爭,打上幾十年都不依不饒的,因此希望現狀可以繼續保持。
Q3(徐)雖然是三大宗教的聖地,但每個宗教在這裡各自有不同的歷史故事。來到耶路撒冷,怎麼去認識這些名勝遺跡?
回答:買本旅遊書,或者帶上一本聖經,跟著導遊,就可以好好瞭解此地之繁華與滄桑。
Q4(蘇)您在以色列待了十年,儼然是第二個故鄉。面對當地宗教種族的衝突,「戰爭」真的是以巴地區的日常嗎?談談您的親身經驗。
回答:以色列建國72年了,戰爭從來沒有遠離過,從五次以阿戰爭,到每兩三年就與巴勒斯坦哈瑪斯發生一次中大型戰爭,北方黎巴嫩南部還有一個囤積十萬枚以上火箭與飛彈的真主黨勢力,以及之前一度打到邊境的伊斯蘭國等,以色列的敵人來自外部與內部,從還沒有死了推翻以色列的心,但幸好平日的衝突多侷限在背部邊境與南部邊境地區,以及耶路撒冷周邊猶太屯墾區為主,居住在其他地區如海邊各大城市與台拉維夫大都會區的人,生活與一般人無異,也享有寧靜與和平。戰爭衝突這回事,只要你習慣了,在發生任何事情時都能夠穩定鎮靜應對,其實並不會對你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響,反而以色列有針對空襲有完善的應對措施,如依法律規定每個家戶都有一間防空室,公共場所也有防空避難設施,平時演練也都很好,遇到空襲警報時按部就班來做,並不至於有太大情緒反應,因為已經習慣或稱麻木了。在以色列的十年,遇過許多次戰爭,戰爭時一樣需要上班,空襲警報響起,有時我也會想會不會就這樣為國殉職了,但好在沒那麼幸運被火箭打到,要是那樣我買樂透也會中頭獎了。
Q5(徐)您是宗教研究所畢業的,又特別鑽研中東地區的宗教(伊斯蘭)。從學術的養成及領隊的角度,您怎麼去解讀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愛恨情仇?
Q6(蘇)猶太人最令人敬佩的,莫過於顛沛流離了兩千年,卻一直惦著回到應許之地復國,而且真的建立了一個很成功的國家。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堅毅?虔誠的猶太教徒又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回答:以色列人失去自己的土地與國家、離散世界兩千年,依靠對上帝耶和華堅定的信仰以及密切的家庭凝聚力、在歷經兩千年的時光還能維持猶太人的認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堅韌。以色列建國之初也是百廢待舉,一片沙漠,什麼都沒有,就依靠以色列人的聰明才智首先將國家保衛下來,之後發展軍工產業與農業, 到高科技業,完全都是依靠國民的腦力而非依靠礦產等天然資源,因此與臺灣可說是走同樣的發展道路。
虔誠猶太教徒是過著宗教為中心的生活,他們從小生活在封閉的社群中,社群的領袖就是拉比,他帶領的幾十戶或幾百戶人都過宗教生活,也就是小孩從小上宗教學校學習猶太經典,不學習外面學校教的數學、物理、化學、英文等等課程,祈禱是他們的生活中心,他們認為禱告是讓以色列今天還會存在的原因,而不是世俗化的以色列人去當兵、工作繳稅、發展國家經濟造成的,所以他們求的不是今世的富裕與享受,而是守與上帝的約,求彌賽亞來到時可以在伊甸園中佔有一席之地。也許他們是以色列社會中最窮困的一個族群,但是他們竟然也是心靈滿足感最高的一個族群。
Q1(蘇)以色列有「珊瑚」?!這段影片令人增長見聞。以色列跟紅海僅短短數公里的海岸線,竟還能做珊瑚復育的研究工作!跟我們說說以色列在紅海沿岸所做的天然資源利用與保育工作。
回答:以色列對於環保與海洋生態保育是有相當執著的,由於以色列在紅海僅有一個艾拉特港口城市,除了貨物裝櫃港口外,更是一個休閒度假勝地如墾丁一般,愛拉特也是以色列唯一一個免稅城市,vat是0%,相較於以色列其他城市vat加值稅有16%,在艾拉特生活與購物都是享受。
Q2(徐)談到以色列,資訊大多著重在人文歷史。以色列有哪些天然資源呢?(礦產、動植物、海洋資源等)
回答:有死海提煉的礦物質鉀、鎂、磷等等化工原料,也有耶路撒冷石可用於建築,也有椰棗、各類水果蔬菜、養殖魚類、海洋箱網養殖魚類等等,最近十年也在外海發現天然氣田,生產天然氣供國內發電使用,也可以外銷,還問過中油有無意願參與探勘開採?
Q3(蘇)以色列臨著紅海的城市是艾拉特Eilat。面對紅海邊上周遭阿拉伯國家的包夾,艾拉特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上述已回答
Q4(徐)以色列的確天然資源匱乏。不過,說到以色列「土特產」,幾乎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標榜美容聖品的「死海泥(鹽)」。這可以說是以色列的「知名礦產」嗎?「死海泥」為以色列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收入?
回答:化妝保養品產業也是以色列一個外銷的大宗,凡來以色列觀光旅遊的人都滿載死海保養品而歸。
Q5(蘇)據說巴菲特曾說:「如果要去中東找石油,可以跳過以色列。但如果要找人才,就必須從以色列下手」。國土面積小、天然資源匱乏、還顛沛流離2000年的猶太人,為何能有這麼多富商、科學家、天才?!
回答:中世紀的猶太人離散在歐洲各國時,由於與歐洲基督教文明格格不入,因此猶太人被視為異類少數族群,是被迫害的對象,因此猶太人在歐洲多半是被禁止擁有土地的,而且一到面臨逃難的關口,任何資產都可能被沒收,所以對猶太人來說只有裝在腦袋中的知識才是唯一可靠、可以隨時帶著走的資產,所以猶太父母重視教育,認為教育是立身處世最好的憑藉。又因為不能擁有土地,因此猶太人從事金融業、零售業、貿易等等商業領域,加上猶太人家族累積勢力與資產,因此造成猶太人掌握許多地方的經濟命脈的特殊現象。另外因為猶太人不服從權威,挑戰權威之習性,在追求知識領域上常能快速造成突破,發明新事物與新知識。
Q1(蘇)「賞鳥競賽」!?又是一個以色列不思議!都說以色列的土地貧脊、天然資源缺乏,以色列的「鳥況」如何?還能舉辦賞鳥競賽?
回答:以色列是歐亞非三大洲的通道,也是每年數百萬隻候鳥來往歐洲與非洲的必經要道,因此有著中東最為豐沛的賞鳥資源,成為賞鳥愛好者的天堂。我本人認識以色列愛鳥人士的領袖Yossi Leshem教授,他有一個利用蘇聯退休防空雷達追蹤候鳥遷徙路線的研究中心,也是發明用高棲架吸引鷹隼棲息築巢並吃田中的鼠類,成為生物防治鼠害的推動者,我們外交部也曾經邀請他到臺灣訪問多次並傳授農委會此類生物防治鼠害的方法,此外他也是協助各國空軍防制鳥擊航空器的專家,每年賞鳥活動就是他糾集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三方共同舉辦的活動,也有推動以巴和平的意思存在。我個人也參加過以色列的鳥類論壇,還邀請在場幾百人組團到臺灣賞鳥,臺灣也有許多鷹隼與候鳥遷徙來去,一樣是賞鳥天堂。
Q2(徐)您熟悉的中東地區、地中海沿岸,是許多候鳥來去的區域。「賞鳥團」經常被視為高端旅遊(有錢有閒、賞鳥專業領隊等)。您帶過賞鳥團嗎?地中海沿岸的賞鳥旅遊市場如何?
Q3(蘇)剛剛這段影片,除了介紹以色列的賞鳥活動外,另一個驚奇就是以巴人共同組成的賞鳥團隊。身為世仇的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人,真的能和平共處嗎?體現在哪些方面?
回答:其實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同為亞伯拉罕子孫,也是閃族語系僅存的兩大語言,因此根本就是兄弟民族,過去以色列建國前猶太人在中東阿拉伯國家生活也完全沒有問題,因此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引發之以巴衝突戰爭與緊張,是後來才有的政治問題,不是宗教與種族問題。一般民間相互生活並沒有問題,但講到政治性議題當然會有所爭執,許多民間NGO組織也會推動阿猶相互瞭解與交流等,讓年輕一代知道其實以巴之間不需要以武力方式解決歧異,對方也不是都是恐怖份子或迫害者,主因還是在政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