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5.15 西斯拉夫人與南斯拉夫人的故事


Listen Later


俄羅斯的斯拉夫人兄弟民族


圖片為狄托。


斯拉夫民族有東、西、南三支,東支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西支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南支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與黑山國等。

我們瞭解過東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也應該對西斯拉夫族與南斯拉夫族稍作介紹。

這些斯拉夫人是何時分家的呢?其實早在西元5世紀,匈人帝國縱橫東歐與西歐平原,到6世紀突厥西征大軍平推到烏克蘭時,斯拉夫人開始初步出現民族意識。

當時原佔據東歐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高加索以北這塊區域的哥德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令羅馬帝國頭痛不已的蠻族,被更加野蠻兇惡的匈奴人與突厥人由東歐往西歐推擠過去。

這些原本羅馬人眼中的蠻族,打不過來自東方更野蠻的游牧民族,當時的部族也沒有領土意識,打不過就遷徙。於是初步形成民族意識與特徵的斯拉夫人開始四散遷徙。有一批斯拉夫人在6世紀左右西遷到今天波蘭、捷克(波希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斯洛伐克等地區,就是西斯拉夫系的民族。

立國於10世紀的波蘭王國在與蒙古西征軍及金帳汗國的征戰中,雖然僥倖沒有亡國,但損傷慘重。13到14世紀時,波蘭與立陶宛共同組成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The Kingdom of Poland and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簡稱波立聯邦),擺脫了與金帳汗國的從屬關係,開始與成立俄羅斯沙皇國的東支斯拉夫人俄羅斯人交戰,爭奪焦點就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土地。波立聯邦一度佔領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大草原,是當時東歐第一強國,也是西歐國家公認的東方強國。

可惜波立聯邦有一個大弱點,就是諸侯貴族權力太大,聯邦的君主是諸侯票選的,諸侯貴族組成的國會採取波蘭選王制(free election of King/波蘭文wolna elekcja)的決議方式,以貴族選舉國王的方式杜絕世襲制,此外每位貴族都有自由否決權,所有貴族需意見一致議案才能夠通過,這使得任何一個被外國收買的貴族都可以輕易的癱瘓國政。最後在18世紀末期,波蘭被普魯士王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沙皇國聯手三次瓜分而亡國。之後一直到二戰期間,波蘭多次復國又亡國,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以納粹敗亡而結束,波蘭在蘇聯紅軍扶持下成立波蘭人民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oland),屬於鐵幕國家,首都華沙甚至是蘇聯與東歐衛星國共同組成的軍事同盟組織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 或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的總部。

但波蘭人從來沒有放棄脫離俄羅斯控制的企圖,1980年代團結工聯(Solidarity)崛起,並在1989年6月4日波蘭全國大選中,以99%的選票打敗波蘭統一工人黨(Polish United Workers Party,PZPR,為共產黨),政權和平轉移,而蘇聯因為內部動盪,並未干預。

1990年1月16日,波蘭通過政黨法,規定實行多黨制,波蘭共產黨失去法定對政府的唯一領導權。波蘭人民共和國也改名為波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oland),1990年底華勒沙(Lech Walesa)也當選波蘭總統。

波蘭對曾經造成自己民族苦難與多次亡國的俄羅斯深惡痛絕,想盡辦法向西歐靠攏,與俄羅斯陣營保持最遠的距離。1999年波蘭成功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NATO)。2004年5月1日波蘭正式加入歐盟,並在2007年加入申根簽證機制。今日的波蘭已經是完完整整的歐盟國家,與俄羅斯及共產陣營沒有一點的關係。

但是波蘭對俄羅斯的警惕之心還是極高的,除了努力整軍經武,也幫助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對抗俄羅斯侵略。波蘭目前已有美製F16戰機、下單美製艾布蘭M1A2坦克二百五十輛,德國豹二坦克、以及前蘇聯時期授權生產的T72坦克。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波蘭還響應烏克蘭政府呼籲,捐出二十八架蘇聯製米格29戰機給烏克蘭,雖然不知道最終是如何運送的,因為俄羅斯表示哪國讓烏克蘭飛機起降就視同宣戰。但波蘭進一步向西方靠攏,可見其去蘇聯化的堅定決心。

捷克、斯洛伐克與波蘭一樣是西支斯拉夫民族,但他們居住地點已經在中歐的西部,因此受西歐文化、宗教影響更大。在斯拉夫人西遷的時代,捷克人到了波希米亞盆地居住建國,10世紀時建立了波希米亞王國,後來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份,是選侯國,大公有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資格。15世紀時,捷克落入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西元1618年時,曾因為哈布斯堡君主強制信奉新教胡斯教派的捷克人改信天主教,引爆三十年宗教戰爭,戰火蔓延整個中歐,戰況慘烈。

之後在哈布斯堡奧匈帝國統治下,捷克一直挺安靜的,甚至還因為礦產資源豐富,成為奧匈帝國重工業、軍火工業的發展重鎮。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帝國瓦解,捷克與斯洛伐克合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Czechoslovakia),採議會內閣制。

但懷璧其罪,二次大戰前夕因為對礦產資源與重工業的需求,捷克被納粹德國強納為附庸國,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來到並驅逐了納粹,將捷克歸入華沙公約組織的蘇聯衛星國行列,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捷克文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

可是捷克人並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1968年發生布拉格之春,蘇聯紅軍派軍進入壓制要求自由民主的捷克人,一直到1989年11月,東歐紛紛民主化的浪潮中,捷克終於得到夢想已久的自由,改推行多黨制選舉的民主議會內閣制。

1993年1月1日,捷克與斯洛伐克經過協商和平地分手,各自獨立建國,是世界上和平分家的極佳範例。之後與波蘭一樣,捷克在1999年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2007年與波蘭一起加入申根公約,從此正式成為歐洲的成員之一。

波蘭、捷克與斯洛伐克這三支西斯拉夫民族都與東斯拉夫的代表俄羅斯有宿怨,遠古同源的堂兄弟,現代卻成為仇人,甚至2022年4月初,捷克已經開始贈送並運送前蘇聯時期的T72坦克與BMP-1裝甲車給烏克蘭,以對抗俄羅斯的無理入侵。這不能不說是俄羅斯做人失敗,歷史上俄羅斯從莫斯科公國變為俄羅斯沙皇國之後就經常向西歐地區發兵:歷次俄土戰爭對巴爾幹半島與伊斯坦堡的野心,及多次出兵干預歐洲情勢如三次瓜分波蘭、參與對抗拿破崙戰事、兩次世界大戰等,因而獲得北極熊或歐洲推土機的稱號,也難怪歐洲人一千多年來都對俄羅斯抱持著不滿與鄙視,不願意接受俄羅斯加入歐洲的家庭。

南支斯拉夫人南遷

南支斯拉夫人,與西支斯拉夫人一樣,在西元556年突厥汗國室點密葉護十萬大軍西征到烏克蘭地帶,一路壓迫柔然汗國餘孽阿瓦人,以及沿途所有不屈服的民族往西逃竄,其中一支斯拉夫人往中歐的捷克波希米亞等方向遷徙時,另一支斯拉夫人則是往南向巴爾幹半島遷徙。

巴爾幹半島從來就是歐亞文明交流衝撞之地,在當時也不是無主之地,屬於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的地盤。斯拉夫人闖入後武力值不弱,於是逐漸融合了當地的希臘人、依利利亞人等土著,後來不同的突厥部族也向巴爾幹半島遷徙,保加爾人、庫曼欽察人、可薩人等等,都與已經在巴爾幹紮根的南斯拉夫民族融合,例如保加爾人原先是突厥部族,後來竟然被斯拉夫化,成為現在保加利亞人的祖先,文化上是斯拉夫,血統上有一半突厥。南支斯拉夫人最強大的是塞爾維亞人,中世紀時就曾建立大帝國,雖然後來被鄂圖曼土耳其人、奧匈帝國等不斷打擊,甚至被收為附庸,但是都沒有真正屈服過。

經歷鄂圖曼土耳其人五百年的統治,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終於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征服歐洲的浪潮中,塞爾維亞在歐洲的壓路機沙俄的支持下,在拿破崙時代瓦解後的歐洲新秩序中,從鄂圖曼取得高度自治的地位。不過當時的巴爾幹除了土耳其勢力、還有哈布斯堡王朝、保加利亞等勢力,重新取得自治的塞爾維亞不過只佔今天塞爾維亞的一小部分。1882年,塞爾維亞在沙俄支持下,成立塞爾維亞王國,並在20世紀初兩次巴爾幹戰爭中擴大領土,打下科索沃、馬其頓等地。

南斯拉夫狄托試圖建立南斯拉夫族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第一槍的,就是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份子,開槍將當時統治塞爾維亞部分區域、波斯尼亞等南斯拉夫地的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打死,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其所統治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瓦依瓦迪納、波士尼亞等地加上塞爾維亞,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塞爾維亞王國也無法獨善其身,在最大的靠山,也就是俄羅斯為主體的蘇聯面對納粹德軍大舉進攻的同時,軸心國陣營聯軍也於1941年4月殺入塞爾維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納粹德軍一起將塞爾維亞領土瓜分殆盡,塞爾維亞王國滅亡。不過塞爾維亞反抗軍隨即而起開始打游擊騷擾佔領軍。其中共產黨領導人狄托(Josip Broz Tito)率領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就是其中的一支反抗勢力。

1945年蘇聯紅軍大舉反攻,也掃過南斯拉夫,狄托在蘇軍扶持下成為新創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的國家元首,將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馬其頓、科索沃等納入這個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土。雖然二戰之後的塞爾維亞也是共產主義國家,但是在狄托控制下的南斯拉夫聯邦是走自己特別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共產國家,1948年與蘇聯因為經濟政策上之不同而決裂,不過南斯拉夫也並沒有倒向歐美陣營,而是與印度、埃及等等一起創設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成為冷戰時期一個特殊的國家。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蒙特尼格羅六個共和國與科索沃、瓦依瓦迪納兩個自治省共同組成。總統狄托的父親是克羅埃西亞人,母親是斯洛維尼亞人,因此他有意識地試圖降低塞爾維亞在整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中的政治比重,與其他共和國拉平,狄托更人為地創造了「南斯拉夫民族」的民族認同意識,企圖導引共和國中的國民放棄自己原有的小族群認同,歸順到他創造的大民族意識中。可惜這個嘗試是失敗的,因此狄托在1980年死後,南斯拉夫基於慣性還維持了十二年,1992年之後方才完全瓦解。但是在狄托死後的1980年代,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經濟疲憊,加上受到石油危機的重創,南斯拉夫維持中央完整的凝聚力不斷下降,各個小民族的種族主義意識覺醒,民族之間各項歧視、不公平產生的隔閡與仇恨日益增加,各民族間暴力以對的案例增多。

到了1992年南斯拉夫正式解體,還在各個共和國之間爆發現代歐洲史上難得一見的種族屠殺、種族清洗的嚴重內戰。到最後只有塞爾維亞與基本上都是塞裔為主的蒙特尼格羅還象徵性的維持南斯拉夫聯邦,其他的共和國通通退出。2006年5月蒙特尼格羅也退出與塞爾維亞的聯合,自行立國甚至還加入歐盟與北約,當年6月塞爾維亞共和國也退出之前與蒙特尼格羅的聯邦結合體,自行立國。2008年阿爾巴尼亞裔人口為主的科索沃也以戰爭手段在歐盟北約協助下從塞爾維亞獨立成功。

南斯拉夫聯邦的血腥暴力內戰後解體,證明了不同民族同處一個國家體系中確屬難以維持。就算主體民族勢力再強大,受壓迫的少數民族也終歸是有機可趁。這樣的模式是否預示未來俄羅斯聯邦可能的結果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By 蘇育平 Yuping SU

  • 5
  • 5
  • 5
  • 5
  • 5

5

4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View all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by 劉必榮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15 Listeners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by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187 Listener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by Fira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4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