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2025中国社交趋势报告:当“自恋”遇上“回音壁”,年轻人如何寻找真实连接?


Listen Later

欢迎收听《2025中国社交新趋势》!在这个AI技术飞速迭代、经济步入换档期的时代,中国年轻人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心态震荡。报告指出,社交关系中“自我”被无限放大,“自恋”已成为时代的文化流行病。AI带来的“超绝回音壁”效应,让整个世界仿佛成为“自我”的倒影,许多人因此陷入“自我收敛”的孤独循环。在普遍的“被害妄想”下,年轻人交往中格外注意边界,甚至采用“假面缝合”的策略,以临时身份应对碎片化社交,本质是为了自我防御,守护内在空间不被过度消耗。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我们观察到年轻人正探索全新的社会连接方式,它们不约而同地指向对安全感、共鸣感和低压力的深层需求:

  • “福利化第三空间”的悄然崛起:周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涌入党群服务中心、市民中心、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这不仅是寻求免费、高质量休闲的选择,更是在商业空间吸引力下降、预付消费风险加剧后,对“制度型安全感”的回归。正如“培训机构会跑,健身房会倒,只有组织会陪你到天荒地老”的调侃,这折射出年轻人对稳定秩序的情感依赖“微托底心态”,渴望在低门槛、有保障的公共场域中建立连接。
  • “折叠怀旧”的情绪共振:“全网怀念2018”的现象,展现了怀旧周期被压缩的“快、浅、多、轻”特点。在现实极速变化、过去、现在、未来边界模糊的当下,这种普遍怀旧是人们无所适从的“应激反应”。怀旧的核心并非简单复刻旧物,而是“孤独的人们找到了情绪共鸣的集体回忆”。通过金曲、网络老梗等共同记忆符号,年轻人构建“情绪共振场”,感受到“不再孤立无援”,从而增强集体参与感与情绪归属。这是一种在赛博空间中安全寻求认同和情感支撑的方式。
  • “赛博告解”与“人情备考”的张力:社会原子化、社交“搭子化”让年轻人难以找到倾诉内心的“第三空间”。此时,“赛博告解”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忏悔室”或直播间,人们寻求“圈层认同”,通过“我也是”找到“我们都一样”的情感支撑。同时,年轻人像准备考试一样“人情备考”,主动学习人情世故并非为了深交,而是出于自我保护,希望在职场和生活中“活得更舒适、不受伤”,显示出一种功能化、轻量化的社交学习模式。

这些趋势共同描绘了中国年轻人社交需求的深刻转变:他们正从高压的商业社交中抽离,转而寻求低成本、高信任、具情感共鸣的连接。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这不仅是简单的生活方式选择,更是他们为自己搭建的心理避风港和情感连接网。这是一种对幸福感受的重新定义,从宏大的“必答题”转向能通往幸福的“加分题”。

加入我们,一同解码这份2025中国社交新图景,理解年轻人如何以更柔软、更智慧的方式,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温柔而坚定地成为自己

来源:2025中国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袤则咨询

https://docs.qq.com/pdf/DZURWVEZXa0Jqb25K?

🔗 本期节目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e8ca88b9-f742-4257-872f-7d650aac1ffe

  • 00:01:09 - 00:08:04 大我智AI

个体自我主导性在AI情感陪伴等技术加持下被置于绝对优先,形成“超绝回音壁”,品牌需转变为提供沟通元素的“策划者”,以强化用户的自我认同。

  • 00:08:04 - 00:11:09 跨文化爆点

外国个体在中国的日常生活直播体验,因其真实的反差感和情感共鸣,成为新的跨文化交流热点,为代表便捷生活方式的品牌带来出海机会。

  • 00:11:09 - 00:14:37 假面缝合

年轻人在非核心社交场景中,会快速构建临时甚至虚假的身份作为防御机制,反映了“液态现代性”下身份的流动与工具化。

  • 00:14:37 - 00:17:12 赛伯告诫

网络上的“忏悔式”内容,其目的并非寻求宽恕,而是通过分享不完美来寻求共情和圈层认同,构建基于共同脆弱性的连接。

  • 00:17:12 - 00:19:51 折叠怀旧

怀旧周期被极大压缩,人们通过怀念近期(两三年前)和“互联网考古”来寻找确定性与希望感,品牌营销需注重情绪共振而非简单复刻。

  • 00:19:51 - 00:21:58 人情考试

年轻人将处理人际关系视为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追求功能性的得体社交以避免麻烦,反映了社会化教育的缺失和内卷的延伸。

  • 00:21:58 - 00:23:55 反卷过劳

公司层面自上而下推行的“反过度加班”措施,多数沦为形式主义,实际工作负担被隐性化,未能改变高强度绩效的底层逻辑。

  • 00:23:55 - 00:28:01 徘徊文科

尽管现实中文科面临就业困境,但在AI时代,人们对无法被技术替代的人文精神、意义和审美等“新人文”消费需求反而日益增长。

  • 00:28:01 - 00:30:00 储能养育

新一代父母的育儿观念从追求单一路径的冲刺,转向注重培育孩子的内在生命能量,如身心健康、好奇心和抗挫折能力。

  • 00:30:00 - 00:32:02 福利化第三空间

相比商业场所,如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免费或低价的公共福利性空间因其提供的“制度性安全感”而越来越受欢迎。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email protected]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By 谢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