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歡迎留言與我互動:公眾留言區、私訊留言區
你好,這裡是齊丘的《思路週航》。
在這一集,我們要來講一本影響力深遠、卻也充滿爭議的書——《人類大歷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這本書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撰寫,為人類文明三部曲中的首部,試圖用短短四百多頁,帶我們橫跨十萬年的文明發展。
聽起來像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赫拉利做到了。他用四場革命編織出一條清晰主線,從我們的遠祖如何從一群東非草原的靈長類動物,成為今天能夠操縱原子、編輯基因、發射太空船的人類。
但《人類大歷史》不只是一本知識性的通史,它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今天的制度、價值與自己。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走這條歷史長路,不只是回顧過去,更要問:我們現在在哪裡?又將走往哪裡?
一、從認知革命開始:虛構,讓人類統治世界
時間回到七萬年前,那時候地球上並不只有我們這一種「人類」。除了我們——智人(Homo sapiens)之外,還有尼安德塔人、直立人、丹尼索瓦人,甚至還有一種身高只有一米的小人類「佛羅勒斯人」。
那麼,為什麼最後只有我們活下來了?
赫拉利給的答案是:「認知革命」。也就是,智人擁有一種其他人類沒有的能力——我們能夠相信不存在的東西。
聽起來好像很怪,但請你想一下:國家、金錢、公司、法律、宗教、甚至人權,這些東西都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而是人類共同相信的「虛構」。
是這種虛構能力,讓我們能夠在陌生人之間建立合作。一個人類部落可能最多只容納150人,超過就會散掉。但如果我們共同相信一個圖騰、一套規則、一個故事,我們就能合作上千上萬人,建立城市、帝國,甚至科技公司。
換句話說,人類之所以成功,靠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集體幻想。
二、農業革命:史上最大騙局?
接下來發生的,是赫拉利稱為「史上最大騙局」的農業革命。
在一萬兩千年前,人類開始馴化小麥、水稻、玉米,從採集與狩獵轉向種田與放牧。我們建了村莊,蓋了圍牆,開始定居。聽起來是個「進步」的故事,對吧?
但赫拉利卻問了一個辛辣的問題:這真的是進步嗎?
他指出,農業讓人類工作更久、吃得更單一、疾病更多、階級更分明。以前的狩獵採集者一天只要工作幾小時,飲食多樣、活動均衡,還有很多空閒。農業社會的人反而像奴工一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得應對疫病與糧荒。
更弔詭的是,看似是我們「選擇」了農業,但事實上,是農業「綁架」了我們。以小麥為例,我們用汗水除草、灌溉、防蟲、蓋穀倉——為的是讓它繁衍得更好。誰被誰馴化,其實沒那麼清楚。
三、融合革命:帝國、金錢與宗教的共謀
農業創造了多餘糧食,帶來人口增長,進一步促成了城市、帝國、商業與國家誕生。
赫拉利稱這段歷史為「融合革命」——原本分散的部落,逐漸融合成跨地區的大型文明。而這場融合背後,有三大制度共同推動:
第一是金錢。金錢是人類最成功的宗教。你不需要相信某個神明,但你一定相信鈔票的價值。金錢是一種全世界都認可的虛構,讓陌生人之間能互相交換物資與信任。
第二是帝國。帝國是暴力與行政的結合,它強迫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政治單位之下,雖然有殖民與壓迫,但也促進了技術、語言、思想的交流與融合。
第三是宗教。從多神教到一神教,人類開始追求宇宙秩序的意義。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普世宗教,提供了跨文化的道德系統,使大規模社會得以維持穩定。
金錢、帝國與宗教,不一定相愛,但他們共同創造出今日世界的秩序框架。
四、科學革命:承認無知,開啟未來
時間再往前推,來到500年前的歐洲。人類第一次集體承認:「我們不知道一切。」這種態度,開啟了科學革命。
赫拉利指出,科學革命的核心不是發現,而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當人類願意承認「我不懂」,就開始有動力去實驗、假設、質疑與驗證。
但科學不是孤立的。它和兩種力量結合起來,產生爆炸性的能量: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
歐洲列強用科學改良武器、繪製地圖、建造船艦,再加上資本驅動,向全世界展開殖民擴張。資本主義需要無止盡的成長,而成長又仰賴技術創新。從印刷術、蒸汽機,到電力與核能,科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權力。
但這種權力,也帶來新的焦慮:我們還是人類嗎?我們能控制我們創造的東西嗎?
五、人文主義與當代的矛盾
在宗教與王權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一種新的信仰誕生:人文主義。它相信人類本身是意義的來源,強調個人的感受、選擇與自由。
現代社會大多建立在這種信仰之上:選舉制度、市場機制、消費文化、心理諮商……都以「你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為前提。
但赫拉利也提出警告:當人工智慧、基因編輯、生物科技開始介入人類本身——人文主義是否還站得住腳?如果演算法比你還懂你自己,如果一個國家可以用基因改造出生來就聰明的嬰兒,所謂的「自由選擇」是否只是一種幻覺?
六、我們該問的三個問題
《人類大歷史》的最後,赫拉利拋出三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也許正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面對的:
人類的故事,是未完成的小說
讀完《人類大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不是一條線性進步的光明之路,而是一段混亂、曲折、矛盾交織的敘事。
我們從狩獵者變成農夫,從農夫變成城市人,從神的信徒變成自我中心的自由人。但在每一個轉折中,我們都面臨選擇,也都留下遺憾。
赫拉利的話彷彿給了我們一個警告:「人類從上帝那邊奪回了創世的權力,但是否也將承擔神的責任?」
這本書的力量,不是因為它替我們寫好結局,而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故事還沒完,還在寫。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共同的作者。
好了,今天的航行先到這邊,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夏安,2025年,7月27日
By 齊丘
歡迎留言與我互動:公眾留言區、私訊留言區
你好,這裡是齊丘的《思路週航》。
在這一集,我們要來講一本影響力深遠、卻也充滿爭議的書——《人類大歷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這本書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撰寫,為人類文明三部曲中的首部,試圖用短短四百多頁,帶我們橫跨十萬年的文明發展。
聽起來像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赫拉利做到了。他用四場革命編織出一條清晰主線,從我們的遠祖如何從一群東非草原的靈長類動物,成為今天能夠操縱原子、編輯基因、發射太空船的人類。
但《人類大歷史》不只是一本知識性的通史,它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今天的制度、價值與自己。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走這條歷史長路,不只是回顧過去,更要問:我們現在在哪裡?又將走往哪裡?
一、從認知革命開始:虛構,讓人類統治世界
時間回到七萬年前,那時候地球上並不只有我們這一種「人類」。除了我們——智人(Homo sapiens)之外,還有尼安德塔人、直立人、丹尼索瓦人,甚至還有一種身高只有一米的小人類「佛羅勒斯人」。
那麼,為什麼最後只有我們活下來了?
赫拉利給的答案是:「認知革命」。也就是,智人擁有一種其他人類沒有的能力——我們能夠相信不存在的東西。
聽起來好像很怪,但請你想一下:國家、金錢、公司、法律、宗教、甚至人權,這些東西都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而是人類共同相信的「虛構」。
是這種虛構能力,讓我們能夠在陌生人之間建立合作。一個人類部落可能最多只容納150人,超過就會散掉。但如果我們共同相信一個圖騰、一套規則、一個故事,我們就能合作上千上萬人,建立城市、帝國,甚至科技公司。
換句話說,人類之所以成功,靠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集體幻想。
二、農業革命:史上最大騙局?
接下來發生的,是赫拉利稱為「史上最大騙局」的農業革命。
在一萬兩千年前,人類開始馴化小麥、水稻、玉米,從採集與狩獵轉向種田與放牧。我們建了村莊,蓋了圍牆,開始定居。聽起來是個「進步」的故事,對吧?
但赫拉利卻問了一個辛辣的問題:這真的是進步嗎?
他指出,農業讓人類工作更久、吃得更單一、疾病更多、階級更分明。以前的狩獵採集者一天只要工作幾小時,飲食多樣、活動均衡,還有很多空閒。農業社會的人反而像奴工一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得應對疫病與糧荒。
更弔詭的是,看似是我們「選擇」了農業,但事實上,是農業「綁架」了我們。以小麥為例,我們用汗水除草、灌溉、防蟲、蓋穀倉——為的是讓它繁衍得更好。誰被誰馴化,其實沒那麼清楚。
三、融合革命:帝國、金錢與宗教的共謀
農業創造了多餘糧食,帶來人口增長,進一步促成了城市、帝國、商業與國家誕生。
赫拉利稱這段歷史為「融合革命」——原本分散的部落,逐漸融合成跨地區的大型文明。而這場融合背後,有三大制度共同推動:
第一是金錢。金錢是人類最成功的宗教。你不需要相信某個神明,但你一定相信鈔票的價值。金錢是一種全世界都認可的虛構,讓陌生人之間能互相交換物資與信任。
第二是帝國。帝國是暴力與行政的結合,它強迫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政治單位之下,雖然有殖民與壓迫,但也促進了技術、語言、思想的交流與融合。
第三是宗教。從多神教到一神教,人類開始追求宇宙秩序的意義。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普世宗教,提供了跨文化的道德系統,使大規模社會得以維持穩定。
金錢、帝國與宗教,不一定相愛,但他們共同創造出今日世界的秩序框架。
四、科學革命:承認無知,開啟未來
時間再往前推,來到500年前的歐洲。人類第一次集體承認:「我們不知道一切。」這種態度,開啟了科學革命。
赫拉利指出,科學革命的核心不是發現,而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當人類願意承認「我不懂」,就開始有動力去實驗、假設、質疑與驗證。
但科學不是孤立的。它和兩種力量結合起來,產生爆炸性的能量: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
歐洲列強用科學改良武器、繪製地圖、建造船艦,再加上資本驅動,向全世界展開殖民擴張。資本主義需要無止盡的成長,而成長又仰賴技術創新。從印刷術、蒸汽機,到電力與核能,科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權力。
但這種權力,也帶來新的焦慮:我們還是人類嗎?我們能控制我們創造的東西嗎?
五、人文主義與當代的矛盾
在宗教與王權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一種新的信仰誕生:人文主義。它相信人類本身是意義的來源,強調個人的感受、選擇與自由。
現代社會大多建立在這種信仰之上:選舉制度、市場機制、消費文化、心理諮商……都以「你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為前提。
但赫拉利也提出警告:當人工智慧、基因編輯、生物科技開始介入人類本身——人文主義是否還站得住腳?如果演算法比你還懂你自己,如果一個國家可以用基因改造出生來就聰明的嬰兒,所謂的「自由選擇」是否只是一種幻覺?
六、我們該問的三個問題
《人類大歷史》的最後,赫拉利拋出三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也許正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面對的:
人類的故事,是未完成的小說
讀完《人類大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不是一條線性進步的光明之路,而是一段混亂、曲折、矛盾交織的敘事。
我們從狩獵者變成農夫,從農夫變成城市人,從神的信徒變成自我中心的自由人。但在每一個轉折中,我們都面臨選擇,也都留下遺憾。
赫拉利的話彷彿給了我們一個警告:「人類從上帝那邊奪回了創世的權力,但是否也將承擔神的責任?」
這本書的力量,不是因為它替我們寫好結局,而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故事還沒完,還在寫。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共同的作者。
好了,今天的航行先到這邊,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夏安,202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