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May 12, 2019#3 五四與非基督教運動 | 嘉賓︰李金強教授22 minutesPlay|在民國建立後逐漸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重點為引進西方的思想文化,為相對落後的中國「啟蒙」。而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事件」,則是中國於一戰善後的巴黎和會中,雖以戰勝國姿態參與,卻因德國在華利權遭日本搶佔,而出現的示威抗議運動。當時的北京大學生及知識菁英有感中國國際地位低下,乃為民族爭取利權,以期讓中國成為與西方國家並立的強國,不致在國際競爭中滅亡,因而五四運動有強烈的「救亡」性質。不過,在五四之後隨即出現以「非基督教運動」為中心的非宗教運動。此反西方宗教運動的出現,是否反映當時的「啟蒙」思......moreShareView all episodesBy RTHK.HKMay 12, 2019#3 五四與非基督教運動 | 嘉賓︰李金強教授22 minutesPlay|在民國建立後逐漸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重點為引進西方的思想文化,為相對落後的中國「啟蒙」。而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事件」,則是中國於一戰善後的巴黎和會中,雖以戰勝國姿態參與,卻因德國在華利權遭日本搶佔,而出現的示威抗議運動。當時的北京大學生及知識菁英有感中國國際地位低下,乃為民族爭取利權,以期讓中國成為與西方國家並立的強國,不致在國際競爭中滅亡,因而五四運動有強烈的「救亡」性質。不過,在五四之後隨即出現以「非基督教運動」為中心的非宗教運動。此反西方宗教運動的出現,是否反映當時的「啟蒙」思......moreMore shows like 五四百年View all晨早新聞天地42 Listeners大城小事14 ListenersHong Kong Today45 Listeners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110 Listeners香港電台:中華五千年38 Listeners財經華爾街3 Listeners講東講西125 Listeners我的家庭醫生0 Listeners晚間新聞天地11 Listeners英式英語一分鐘 with 蕭叔叔 202131 Listeners
|在民國建立後逐漸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重點為引進西方的思想文化,為相對落後的中國「啟蒙」。而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事件」,則是中國於一戰善後的巴黎和會中,雖以戰勝國姿態參與,卻因德國在華利權遭日本搶佔,而出現的示威抗議運動。當時的北京大學生及知識菁英有感中國國際地位低下,乃為民族爭取利權,以期讓中國成為與西方國家並立的強國,不致在國際競爭中滅亡,因而五四運動有強烈的「救亡」性質。不過,在五四之後隨即出現以「非基督教運動」為中心的非宗教運動。此反西方宗教運動的出現,是否反映當時的「啟蒙」思...
May 12, 2019#3 五四與非基督教運動 | 嘉賓︰李金強教授22 minutesPlay|在民國建立後逐漸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重點為引進西方的思想文化,為相對落後的中國「啟蒙」。而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事件」,則是中國於一戰善後的巴黎和會中,雖以戰勝國姿態參與,卻因德國在華利權遭日本搶佔,而出現的示威抗議運動。當時的北京大學生及知識菁英有感中國國際地位低下,乃為民族爭取利權,以期讓中國成為與西方國家並立的強國,不致在國際競爭中滅亡,因而五四運動有強烈的「救亡」性質。不過,在五四之後隨即出現以「非基督教運動」為中心的非宗教運動。此反西方宗教運動的出現,是否反映當時的「啟蒙」思......more
|在民國建立後逐漸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重點為引進西方的思想文化,為相對落後的中國「啟蒙」。而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事件」,則是中國於一戰善後的巴黎和會中,雖以戰勝國姿態參與,卻因德國在華利權遭日本搶佔,而出現的示威抗議運動。當時的北京大學生及知識菁英有感中國國際地位低下,乃為民族爭取利權,以期讓中國成為與西方國家並立的強國,不致在國際競爭中滅亡,因而五四運動有強烈的「救亡」性質。不過,在五四之後隨即出現以「非基督教運動」為中心的非宗教運動。此反西方宗教運動的出現,是否反映當時的「啟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