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西元後313-639年)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於青海的一個古代國家。其先祖是來自遼東的鮮卑慕容氏部族。
當匈奴分裂,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內附後,蒙古高原空出勢力範圍,鮮卑進入號令北方莫有不從。西元177年東漢帝國派將軍三路北上反擊鮮卑的攻略,夏育、田晏、臧旻與南匈奴單于從雁門郡三路出擊鮮卑,每一路都有萬騎以上之兵力,出塞兩千里,結果被鮮卑擊敗,軍士死傷達到七至八成之多。181年鮮卑大人檀石槐過世,統治權分裂,鮮卑暫時衰弱。
鮮卑族以部為氏,東漢桓帝時,檀石槐把鮮卑分為東、中、西三部,以右北平(今河北平泉縣)以西至上谷(今河北懷來縣)為中部,慕容世為中部大人。
「慕容」這個部落名起源於三國時期,鮮卑族有一個首領叫莫護跋,他率領族人遷居遼西,曾隨同司馬懿征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後來莫護跋在棘城以北(今遼寧省義縣境內)建立了國家。據說當時北方的漢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有垂帶裝飾的帽子),莫護跋見了很喜歡,也命人照著漢人的帽子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見了他這種打扮,都稱他為「步搖」,因為鮮卑語「步搖」諧音「慕容」,所以傳到後來「步搖」就成了「慕容」。而莫護跋的後人就乾脆把「慕容」當成了自己部落的名稱。
慕容莫護跋的孫子,鮮卑單于慕容涉歸(271-283)的庶長子慕容吐谷渾與嫡子慕容廆之間有矛盾。兩人是同父異母兄弟,慕容吐谷渾年長。兩人原本感情良好。慕容廆被挑撥,漸次疏遠,有次以馬匹互咬為由與慕容吐谷渾爭執,後慕容吐谷渾表示求去,雖慕容廆致歉合好,但慕容吐谷渾認為嫌隙已生,於是決定離去。西晉太康4年(283年),慕容吐谷渾率所部1700戶西遷到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
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渾又從陰山南下,至隴西之地枹罕(今甘肅省臨夏)。以此為根據地建國,子孫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統治今青海省、甘肅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
608年(隋大業四年),隋朝勸說鐵勒進攻吐谷渾,吐谷渾大敗東遷並向隋朝求救。隋煬帝派宇文述將兵迎之,吐谷渾畏隋兵之強,拒降西遷。宇文述遂攻入吐谷渾境內,連克曼頭、赤水二城。吐谷渾大舉南遷,其原有領土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占領。隋朝在當地設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六年後的615年吐谷渾可汗伏允在青海復國,隋朝建制的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全沒。
634年,吐谷渾侵犯唐朝邊境。唐太宗以此為藉口大舉攻打吐谷渾。翌年,唐軍獲勝殺死吐谷渾可汗伏允。吐谷渾成為唐朝的屬國,唐朝另立具有漢族血統的王室慕容順為可汗,但不久被臣民殺死。唐朝又扶持其子諾曷缽繼位。吐谷渾大臣爭權,國內大亂。
此時,吐蕃興起於青藏高原一帶,向四鄰擴張。吐谷渾成為吐蕃與唐朝長期爭奪的焦點。638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以吐谷渾挑撥離間唐蕃關係、阻撓和親為由,聯合象雄大舉入侵吐谷渾,首領慕容諾曷缽率領殘部投唐,居於涼州。
658年,吐谷渾大臣素和貴叛逃吐蕃,將吐谷渾的虛實全部告訴了吐蕃大相噶爾·東贊域宋(即祿東贊)。隨即吐蕃對吐谷渾展開大規模軍事入侵。663年,吐蕃徹底占據吐谷渾全境,弘化公主和諾曷缽帶領數千帳吐谷渾百姓逃至唐朝的涼州,請求唐朝救援。
唐高宗以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帥右武衛將軍獨狐卿雲、辛文陵等分屯涼、鄯二州,遣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保護吐谷渾殘餘勢力,以備吐蕃。唐朝遣使譴責祿東贊。祿東贊也派人到唐朝譴責吐谷渾,並向唐朝請求和親,遭唐朝拒絕。
670年,吐蕃入侵唐朝西域安西四鎮,唐朝派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右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率眾十餘萬以攻打吐蕃,並試圖讓諾曷缽復位。唐軍在大非川之戰的慘敗使諾曷缽復位的夢想徹底破滅。672年,慕容諾曷缽及其部眾被遷到鄯州。作為獨立亡王國的吐谷渾到此滅亡,但一直到兩個世紀後在青藏高原上還找得到吐谷渾部族,這些是當初歸順吐蕃,留下來沒有隨著唐軍走的吐谷渾一般民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