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今天终于可以说苏东坡了。
请大家原谅,中间隔了好几天。
写这个专辑是一个令人苦恼的取舍的过程。太多的东西想说,篇幅就那么长,大家的注意力就那么多。所以只能各种忍痛割爱。苏东坡是我最爱的文人,没有之一,所以一确定要写他时,就哗哗哗的流了好多泪。然后挥笔写了大约十期的大纲。然后哗哗哗地流着眼泪砍掉了五期,然后确定再砍掉 两期,然后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因为砍不掉。
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 ...可是这些都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赤子之心。他的一生是一场人生的盛宴。
按照惯例,我们每一期节目里都会选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词,而且一般都是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必备的古诗词。今天,我选的诗是最能代表苏东坡性格的一首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这首词前面有一个小序,这样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说的是:三月七日那天,我们一行人在沙湖道上赶上了大雨。我们早先已经舍去了雨具,结果同行的人被淋得像落汤鸡,大家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别只听那雨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地雨中行走。拄着竹杖曳着草鞋,不也轻便胜过骏马吗?这点风雨能怎样?怕了你不成?披一身蓑衣,便可任凭人生风吹雨打。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有点寒冷,不过,你看!山头上斜阳已来迎接我们啦。这时候再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地方,阴郁萧瑟寂寥吗?管他呢,我们已经信步归来,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放晴啦。
这就是苏东坡的性格,无论经历多少人生的风雨忧患,他都始终保持豁达与乐观。
我们已经说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号什么时候取的呢?就是他被贬的黄州时。当时他生活的非常窘困,没钱买菜,怎么办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他就带着家人在城外东坡上开荒种菜。这样一个古今第一文人,全才通才,为了活下来,不得不下地干活,腰酸腿疼。
但是,生活的艰苦没有打垮他,他一边铲地拔草,一边擦着汗想出了个东坡居士的称号。 他的生活中始终充满乐趣,这首词就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做的。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苏东坡最经常被引用的名句之一。
我们老是说:逆境造英雄。不遇着点艰难,人性之中的闪光点很难被激发出来。这一点上,孟子说的特别好,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联想到,现在中学生们令人痛苦的作息时间、各种层出不穷的考试、折磨人的压力。就把这些也都当做一种痛苦的考验吧。如果能从这首苏东坡的词里汲取一点力量,那就再聪明不过了。说,这些风雨都是人生路上的小事,来吧,谁怕你!披上一身蓑衣,微笑着走进风雨里。不就初中高中这六年嘛,总有风和日丽的时候吧,那时候再回首来时路,风雨、压力、责难又算什么。呵呵,都过去了, 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天。都是经历,都值得欣赏。
今天终于可以说苏东坡了。
请大家原谅,中间隔了好几天。
写这个专辑是一个令人苦恼的取舍的过程。太多的东西想说,篇幅就那么长,大家的注意力就那么多。所以只能各种忍痛割爱。苏东坡是我最爱的文人,没有之一,所以一确定要写他时,就哗哗哗的流了好多泪。然后挥笔写了大约十期的大纲。然后哗哗哗地流着眼泪砍掉了五期,然后确定再砍掉 两期,然后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因为砍不掉。
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 ...可是这些都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赤子之心。他的一生是一场人生的盛宴。
按照惯例,我们每一期节目里都会选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词,而且一般都是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必备的古诗词。今天,我选的诗是最能代表苏东坡性格的一首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这首词前面有一个小序,这样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说的是:三月七日那天,我们一行人在沙湖道上赶上了大雨。我们早先已经舍去了雨具,结果同行的人被淋得像落汤鸡,大家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别只听那雨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地雨中行走。拄着竹杖曳着草鞋,不也轻便胜过骏马吗?这点风雨能怎样?怕了你不成?披一身蓑衣,便可任凭人生风吹雨打。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有点寒冷,不过,你看!山头上斜阳已来迎接我们啦。这时候再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地方,阴郁萧瑟寂寥吗?管他呢,我们已经信步归来,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放晴啦。
这就是苏东坡的性格,无论经历多少人生的风雨忧患,他都始终保持豁达与乐观。
我们已经说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号什么时候取的呢?就是他被贬的黄州时。当时他生活的非常窘困,没钱买菜,怎么办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他就带着家人在城外东坡上开荒种菜。这样一个古今第一文人,全才通才,为了活下来,不得不下地干活,腰酸腿疼。
但是,生活的艰苦没有打垮他,他一边铲地拔草,一边擦着汗想出了个东坡居士的称号。 他的生活中始终充满乐趣,这首词就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做的。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苏东坡最经常被引用的名句之一。
我们老是说:逆境造英雄。不遇着点艰难,人性之中的闪光点很难被激发出来。这一点上,孟子说的特别好,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联想到,现在中学生们令人痛苦的作息时间、各种层出不穷的考试、折磨人的压力。就把这些也都当做一种痛苦的考验吧。如果能从这首苏东坡的词里汲取一点力量,那就再聪明不过了。说,这些风雨都是人生路上的小事,来吧,谁怕你!披上一身蓑衣,微笑着走进风雨里。不就初中高中这六年嘛,总有风和日丽的时候吧,那时候再回首来时路,风雨、压力、责难又算什么。呵呵,都过去了, 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天。都是经历,都值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