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有些是茶余饭后的笑谈,有些故事却发人深省,直击人心。相信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讲的是农夫救了冻僵的蛇以后,蛇恩将仇报的故事。这与“斗米恩,石米仇”的故事不谋而合。
这句话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古代农村里有两户人家,其中一家的家境较为殷实,在上交完田赋之后还有余粮,家里的主人也比较善良,经常慷慨接济吃不起饭的穷人。有一年正逢大旱,又遇上了蝗灾,庄家颗粒无收。家庭殷实的主人家看另外一家家里的小孩子饿得面黄肌瘦。于是好心给贫穷人家送去了一斗米。
帮助贫苦人家渡过难关后,当然是感恩戴德,去富有人家登门道谢的时候 。富人听他没有粮食种子,明年的春种无以为继的情况后,又拿出一升米给他。穷人在拿到这一斗米后,回到家和自己的兄弟讲。说这家主人竟然这么有钱,还有满仓的粮食,也不多拿些粮食给他。
并且四处宣扬富人家为富不仁。富有人家听到后传言后很生气,两个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总有人把别人的馈赠当做理所当然,一旦停止了对他的帮助后,就会立马心怀不满,甚至仇视。
这就是人性!不容反驳!自古以来,对于这种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从来都是双标的——别人不懂感恩就得批判,但自己就嘴上讲讲这道理罢了。
“过犹不及”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简言之,即做事超过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修养。说话做事也好,学习享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可能陷入物极必反的桎梏之境。
好在适度
误在失度
坏在过度
记得和大学同学闲聊时无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起一个朋友,是在一校园活动上认识的,本来只是泛泛之交,但是他没想到,那位朋友的“热情”实在让他难以忍受。活动结束后不久,有天早上还在宿舍没有起床,房门就被敲得“咚咚”响,他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衣衫不整光着脚就去开了门,没想到门口站着的,竟然是活动上认识的那位朋友,他一手拎着牛奶,一手拿着一袋面包,很热情地说:“怕你不吃早餐,我来给你送早餐。”
起初大学同学还觉得很热情,但是不久他就被那份过度的热情给吓住了晚上十二点,对方还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睡不着,想和他聊聊天;早上六点半,还想在被窝里多睡一会儿,结果又来敲门,找自己闲聊本来约好了和女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才刚要出门,又被那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邀约。
由于过度热情工作和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热情一旦过了度,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何必呢?
三毛曾经说过: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不仅热情要有度,做事说话也要讲究一个度,一旦过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们都知道朱之文是农民歌手,地地道道的农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以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唱成名。成名后,不忘初心,他的淳朴,善良、厚道为人们所称赞。
朱之文成名后,他家就热闹起来,天天有人造访。说门庭若市一点不为过。日前,朱之文家大门紧闭,门外围满了密密麻麻的村民,这些人有的是看热闹的,有的是拍小视频挣钱的,就像赶大集一样。这时在朱之文家门口,一个穿灰色上衣的四五十岁男子,想让朱之文把门开开。
围观的人很多,但无人制止这一荒唐的举动,让谁谁也受不了。这一举动将大衣嫂给激怒了,非常生气,大衣哥的家人将穿灰色上衣的男子揪进院子里去理论,然后把他推出院子,可这个男子嬉皮笑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人的脸皮是怎么练出来的。随后,那个踹门的戴墨镜的男子大摇大摆地再次出现,还说:“我该跺就跺,他(朱之文)不敢管我。没事,没事”,一副地痞无赖的样子,让人生厌。
随后,大衣哥朱之文从家里出来,面带苦笑,周围村民都围了过来,和朱之文合影。还有许多村民进了朱之文的家。有村民劝朱之文,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大衣哥在接受采访时说:“都是大人,左邻右舍的,咱不想让人把面子拉得太狠,我就装不知道就行了。我情愿背这个黑锅。”
虽然这件事因为因为朱之文淳朴善良而化解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
物极必反,就像一杯水,装得太满,反而会溢出来;水温太高,会烫伤自己。凡事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发生灾难。
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处理情感,都要讲究“适度”,凡事留有余地,凡事保持距离,适度的人生,才最完美。
/长按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
·点击关注·独享《桶装朋友》专辑/
{E晚N安D}
作者/小k 声音/小王
伴奏/《遗憾钢琴(翻自 陈洁仪) 刘扬》
排版/Echo璇 海报/嘉菲猫 总策划/小象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和小象认认真真交朋友—
{小象爆款}
“那份年少的爱恋,最后怎样了”
“一声惊雷”
“埋藏于时光中的我们(上)”
点个「转发」对你说晚安
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有些是茶余饭后的笑谈,有些故事却发人深省,直击人心。相信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讲的是农夫救了冻僵的蛇以后,蛇恩将仇报的故事。这与“斗米恩,石米仇”的故事不谋而合。
这句话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古代农村里有两户人家,其中一家的家境较为殷实,在上交完田赋之后还有余粮,家里的主人也比较善良,经常慷慨接济吃不起饭的穷人。有一年正逢大旱,又遇上了蝗灾,庄家颗粒无收。家庭殷实的主人家看另外一家家里的小孩子饿得面黄肌瘦。于是好心给贫穷人家送去了一斗米。
帮助贫苦人家渡过难关后,当然是感恩戴德,去富有人家登门道谢的时候 。富人听他没有粮食种子,明年的春种无以为继的情况后,又拿出一升米给他。穷人在拿到这一斗米后,回到家和自己的兄弟讲。说这家主人竟然这么有钱,还有满仓的粮食,也不多拿些粮食给他。
并且四处宣扬富人家为富不仁。富有人家听到后传言后很生气,两个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总有人把别人的馈赠当做理所当然,一旦停止了对他的帮助后,就会立马心怀不满,甚至仇视。
这就是人性!不容反驳!自古以来,对于这种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从来都是双标的——别人不懂感恩就得批判,但自己就嘴上讲讲这道理罢了。
“过犹不及”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简言之,即做事超过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修养。说话做事也好,学习享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可能陷入物极必反的桎梏之境。
好在适度
误在失度
坏在过度
记得和大学同学闲聊时无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起一个朋友,是在一校园活动上认识的,本来只是泛泛之交,但是他没想到,那位朋友的“热情”实在让他难以忍受。活动结束后不久,有天早上还在宿舍没有起床,房门就被敲得“咚咚”响,他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衣衫不整光着脚就去开了门,没想到门口站着的,竟然是活动上认识的那位朋友,他一手拎着牛奶,一手拿着一袋面包,很热情地说:“怕你不吃早餐,我来给你送早餐。”
起初大学同学还觉得很热情,但是不久他就被那份过度的热情给吓住了晚上十二点,对方还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睡不着,想和他聊聊天;早上六点半,还想在被窝里多睡一会儿,结果又来敲门,找自己闲聊本来约好了和女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才刚要出门,又被那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邀约。
由于过度热情工作和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热情一旦过了度,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何必呢?
三毛曾经说过: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不仅热情要有度,做事说话也要讲究一个度,一旦过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们都知道朱之文是农民歌手,地地道道的农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以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唱成名。成名后,不忘初心,他的淳朴,善良、厚道为人们所称赞。
朱之文成名后,他家就热闹起来,天天有人造访。说门庭若市一点不为过。日前,朱之文家大门紧闭,门外围满了密密麻麻的村民,这些人有的是看热闹的,有的是拍小视频挣钱的,就像赶大集一样。这时在朱之文家门口,一个穿灰色上衣的四五十岁男子,想让朱之文把门开开。
围观的人很多,但无人制止这一荒唐的举动,让谁谁也受不了。这一举动将大衣嫂给激怒了,非常生气,大衣哥的家人将穿灰色上衣的男子揪进院子里去理论,然后把他推出院子,可这个男子嬉皮笑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人的脸皮是怎么练出来的。随后,那个踹门的戴墨镜的男子大摇大摆地再次出现,还说:“我该跺就跺,他(朱之文)不敢管我。没事,没事”,一副地痞无赖的样子,让人生厌。
随后,大衣哥朱之文从家里出来,面带苦笑,周围村民都围了过来,和朱之文合影。还有许多村民进了朱之文的家。有村民劝朱之文,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大衣哥在接受采访时说:“都是大人,左邻右舍的,咱不想让人把面子拉得太狠,我就装不知道就行了。我情愿背这个黑锅。”
虽然这件事因为因为朱之文淳朴善良而化解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
物极必反,就像一杯水,装得太满,反而会溢出来;水温太高,会烫伤自己。凡事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发生灾难。
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处理情感,都要讲究“适度”,凡事留有余地,凡事保持距离,适度的人生,才最完美。
/长按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
·点击关注·独享《桶装朋友》专辑/
{E晚N安D}
作者/小k 声音/小王
伴奏/《遗憾钢琴(翻自 陈洁仪) 刘扬》
排版/Echo璇 海报/嘉菲猫 总策划/小象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和小象认认真真交朋友—
{小象爆款}
“那份年少的爱恋,最后怎样了”
“一声惊雷”
“埋藏于时光中的我们(上)”
点个「转发」对你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