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

87、林语堂谈老子 《老子的智慧》 绪论二 第一节02


Listen Later

探索老子智慧的奥秘,为何说搭配庄子才是王道?韩非与淮南子离老子很近,解读详尽,可我坚信,跟随庄子这位道家巨擘的脚步,才能深入老子精髓。庄子,以其独特魅力和深邃思想,让古典散文熠熠生辉。老子直观,庄子机智;老子微笑,庄子狂笑。这对比,恰似惠特曼与梭罗,自然与个性的碰撞。走进老庄世界,不仅是哲理之旅,更是文学盛宴。老子生平成谜,却影响深远,超脱岁月,非神话般长寿所能概括。想知道更多?一起揭开老子不朽智慧的面纱吧!


林语堂谈老子 《老子的智慧》  绪论二 第一节02

有人认为,要了解老子,最好去研读早期道家学者——韩非和淮南子的翻译,因为,他们距离老子的时代非常近。

韩非(约前280—前233)曾经写过两篇对老子的注释(《解老》、《喻老》)。他在后篇描述老子隽语的功用论(人类生活及政治的实际运用)时,比前篇的哲学原理花费的工夫更多,所以内容也比较详尽。

淮南子(刘安,约前179—前122)也阐述了不少老子一书中的章节。此外,列子和文子的作品中,亦包含了相关的章节。

不过,我以为了解老子的最好方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读。毕竟庄子是他的弟子,也是最伟大的道家代表人物。

就时间而言,庄子比韩非更接近老子思想的发展体系,此外,他们的观点几近完全一致。因此,从七万多字的《庄子》一书中选择精华,便不难说明老子思想的意蕴了,但一般人却很少做这种尝试。

远在基督诞生前几世纪,人们心目中的道家是“黄老学”。随后情况稍微改变,庄子渐受人喜爱,大家把他的名字与老子并列,并且公认他们的思想如出一辙。尤其到了秦、汉两朝(按:应为魏、晋)(4世纪),人们已不再视道家为“黄老之学”,而改称为“老庄哲学”。

道家文学及学者之所以受人欢迎,主要原因便是庄子散文的魅力;就吸引人的标准和思想形态来说,庄子不愧是古典时期的散文泰斗。

庄子的举止庄严高雅,言语活泼坚实,思想主观深奥,而外观却又极其古怪。如果强说他有什么缺点的话,或许就是他谈话诙谐,言辞过多,文句比喻和隐喻稍嫌敏锐吧!

写本书时,我几度钻研庄子的作品,发现其间许多用语,大都是他透过严格的文学手法创造出来的,甚至连最早以同法为文的《论语》,也赶不上他。

一般说来,老、庄思想的基础和性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老子以箴言表达,庄子以散文描述;老子凭直觉感受,庄子靠聪慧领悟;老子微笑待人,庄子狂笑处世;老子教人,庄子嘲人;老子说给心听,庄子直指心灵。

若说老子像惠特曼,有最宽大慷慨的胸怀,那么,庄子就像梭罗,有个人主义粗鲁、无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启蒙时期的人物作比,老子像那顺应自然的卢梭,庄子却似精明狡猾的伏尔泰。

庄子尝自述:“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可见,他是属于嬉戏幻想的一型,站在作家的立场,他又是极端厌恶官吏的一派。

当然,一位看到儒家救世愚行的虚无主义者,多少想从其他方面获取某些娱乐性的补偿,如果只因儒家的失败,便期望他戴上一副沮丧的假面具,确是极不公平的要求。因此,西方人不必再批评孔子,因为单单庄子一人对他的攻击就已经够严苛了。

关于老子的事迹,我们几无所知,仅知他生于公元前571年的苦县,和孔子同一时代,年龄或较孔子长二十岁,出身世家,曾做过周守藏室的官,中年退隐,活了相当大的岁数(可能超过九十,但绝不似司马迁所说在一百六十岁以上),子孙繁多,其中某一世孙还做过官。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By 天山揽月


More shows like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

View all
老子《道德经》 by 浩瀚宇宙之王

老子《道德经》

0 Listeners

帛书版老子《德道经》 by 浩瀚宇宙之王

帛书版老子《德道经》

1 Listeners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by 静境Joanne内在成长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0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by 潇磊&刘飞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291 Listeners

老子与道家 by 多云下的蛋

老子与道家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