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科技说

AI编程革命品味工程师如何重塑未来


Listen Later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AI编程的未来。这个话题可不得了,它不仅会改变程序员的生活,还可能颠覆整个科技行业。想象一下,五年内所有编程都由AI代劳,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敲代码,而是品味?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不不不,这可是Cursor CEO Michael Truell亲口在Y Combinator播客上说的。Cursor这个公司,估值近百亿,融资9亿美元,风头正劲,但背后的故事比表面精彩多了。今天,我就来带大家走进这段创业传奇,看看AI如何从工具变成主宰,以及为什么品味会成为工程师的新护身符。

首先,咱们得从头说起。Cursor创立于2022年,创始团队是几个MIT出来的年轻人,包括Michael TruellSuleArvid和Aman。他们一开始可不是直接奔着AI编程去的,而是兜兜转转搞了些更硬核的工程,比如CAD设计就是那种3D建模工具。用Michael的话说创业太难了,还是要做点自己喜欢的。结果呢?CAD项目失败了,为啥?因为科学不顺利,数据少得可怜,训练模型成本高,加上团队对机械工程没激情。哈哈,这不就是典型的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吗?但Michael他们没放弃,反而从中悟出了道理创业得跟着兴趣走,还得follow the line沿着AI进步的曲线提前布局。他们相信,模型会越来越聪明,成本却不会暴涨。这不,2022年GPT3发布时,别人还在观望,他们已经算准训练Codex模型只需9万美元,投资人都惊呆了。这种前瞻性,简直是赌对了时代脉搏!

现在,Cursor推出了一种叫vibe coding的理念,听起来像啥?低代码甚至零代码编程,你描述想要啥,AI就帮你构建出来。Michael在专访里说,这不是空谈,AI已经在生成40到50的代码行,未来5到10年,编程方式会彻底进化。专业工程师会更高效,但关键是品味。啥是品味?不是装酷喝咖啡,而是对软件逻辑和美学的直觉把握。Garry TanY Combinator主持人问未来工程师不可替代的是什么?Michael强调是那种高层次的审美,就像逻辑设计师一样,定义产品意图而非写代码细节。他举了个例子在生物技术公司,科学家得费力建软件团队,简直疯狂!有了AI,这种苦差事会消失,创造力会放大。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编程从繁琐的人工编译变成艺术创作。

但别以为一切顺利。AI编程还面临瓶颈,比如上下文窗口限制代码库大了,模型处理不了百万token?Michael说这很复杂,得靠RAG技术解决。还有持续学习问题,模型得懂组织背景,不是简单训练就行。更棘手的是用户界面你总不能只靠文本框吧?得让人类能精确控制,比如直接操作屏幕元素。这让我想起早期Cursor决策他们不做浏览器插件,而是从头建编辑器,为啥?因为他们相信编程会彻底改变,必须掌控UI。这种坚持,才让他们在AI编程红海中脱颖而出。其他公司还在搞生产力工具,Cursor已瞄准改变编程本质的高度。

创业故事背后,藏着Michael的哲学毫不怀疑,永远坚信,直到时间证明你是对的。这句话听起来陈词滥调?但用在AI革命上,再贴切不过。2021年Copilot发布时,他们感受到AI的实用潜力2022年DALLE和Stable Diffusion爆火,普通人觉醒,AI进步曲线陡升。Michael回忆,那时训练成本只涨1,模型却聪明好几倍。这种远见,让Cursor从几十家竞争者中杀出。Peter Thiel不是问你相信什么,而别人都不相信?他们就是信这条线不会停,提前布局模型飞跃。现在,他们每天处理5亿模型调用,专业开发者效率飙升,千人项目不再蜗牛速。

展望未来,Michael兴奋地说未来十年,创造力会被放大。他指的不只是程序员,更是让更多人触手可及创新就像生物技术科学家不再为软件头疼。AI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解放我们聚焦品味。想想看工程师从代码工人变成逻辑艺术家,用审美驱动意图编程。这多酷?但挑战仍在,模型得学会美学感知,不能光靠数据,得融入强化学习。Michael说如果你关心控制细节,界面必须进化。这让我联想到未来编程可能像指挥交响乐,你挥挥手,AI就奏出完美代码。

总之,Cursor的故事是场励志冒险,Michael Truell的vision教会我们在AI时代,核心不是技术,而是人的品味和信念。作为敢想老田,我忍不住感慨科技革命总是这样,先驱者先赌命,后享荣光。大家不妨思考,你怎么提升自己的品味?或许是时候放下键盘,多培养直觉了。下次聊,记得关注这场革命它会让编程变简单,但工程师会更值钱!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敢想科技说By 无何有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