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6年前,当美国精神科医生Ivan Goldberg博士在博客上用“网瘾”一词,调侃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协会把一切沉迷事物形容成“X瘾”的时候:
他肯定没想到,这个玩笑能成为无数专家治疗“网瘾”的理论依据,更不可能预见到,他能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掀起一波“送娃戒网瘾”的社会浪潮。
在那时的浪潮中,很多“专家”成了新闻媒体里的弥赛亚,成百上千座由高墙和铁丝网组成的“网瘾治疗机构”拔地而起。它们共同铸成了一具冷冰冰的机器,把那些不符合家长期望孩子身上的毛茬碾碎,帮他们调教出一个又一个合乎主流标准的“好孩子”。
但变好是以伤害为代价的,这是一份来自初代戒网瘾机构学员的证词。
3.4
88 ratings
26年前,当美国精神科医生Ivan Goldberg博士在博客上用“网瘾”一词,调侃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协会把一切沉迷事物形容成“X瘾”的时候:
他肯定没想到,这个玩笑能成为无数专家治疗“网瘾”的理论依据,更不可能预见到,他能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掀起一波“送娃戒网瘾”的社会浪潮。
在那时的浪潮中,很多“专家”成了新闻媒体里的弥赛亚,成百上千座由高墙和铁丝网组成的“网瘾治疗机构”拔地而起。它们共同铸成了一具冷冰冰的机器,把那些不符合家长期望孩子身上的毛茬碾碎,帮他们调教出一个又一个合乎主流标准的“好孩子”。
但变好是以伤害为代价的,这是一份来自初代戒网瘾机构学员的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