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我在那遥远的天边长大
我懂得什么是祖国
我仰望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心从未离开过
———白石
《永远的马兰》
作者:白石
朗诵:杋耒 胜哥
马兰,半个多世纪前,
我们随父母来到这戈壁大漠,
在这里长大成人,
她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西眺》
远山孤云骄阳,
沙柳戈壁热浪,
兰花红旗军帐。
西眺那边,
满目霞光万丈!
马兰,半个多世纪前,
我们随父母来到这戈壁大漠,
数万军人、职工和科技精英
挺进罗布泊千里无人区,隐姓埋名,
用生命为民族注入了不屈灵魂、
为国家锻造了钢筋铁骨、
为祖国打下了大国基石。
《大漠有灵》
阳关隘外惊雷响,
昆仑封神楼兰榜。
大漠有灵地不荒,
马兰无处不风光。
马兰,半个多世纪前,
我们随父母来到这戈壁大漠,
那个年代的记忆却无法从我们的心中抹去,
那些魂牵梦绕的故事寄托着我们深深的眷恋,
让她
把我们的心
捧回马兰、留下马兰,
直到永远、永远……。
《乡愁》
儿时马兰花,
老来胡杨黄。
明月向西行,
楼兰是故乡。
《马兰颂》
作者:白石
朗诵:杋耒 胜哥
东 方 惊 雷
公元1964年10月16日,
这是新中国惊天动地的一天。
这一天,
西北大漠深处的一声巨响,
击垮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核讹诈。
从这一天开始,
中国竖起了自己的核盾牌;
从这一天开始,
国家有了和平建设的坚实基础;
从这一天开始,
人民有了安宁生活的可靠保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世界的东方站起来一个大国,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死 亡 之 海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
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夏天,地表温度高达六七十度,
冬季,空气骤然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1600年来,
这里没有生命迹象,
更没有人类的足迹。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大漠。
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
悄然闯入千里无人区,
在死亡之海的腹地,
打下了战胜死亡的第一桩!
一批批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民子弟兵,
一批批报效祖国的海内外科技精英,
汇集而来,
向这坐标挺进。
他们,
要打破这里的沉寂!
他们,
要在这里放一个大炮仗!
他们,
要在这里写一首大诗!
大 漠 英 魂
“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
不怕艰难,
不畏强梁……”
这首歌,
今天仍然回荡在马兰营区。
让人们想起,
曾经住帐篷、喝咸水、战风沙的马兰人;
让人们看到,
躺在几十公里榆树沟里的老榆树,
它们的树叶和树皮,
曾作为马兰人的救命粮。
“风不要说,
云不要说……”
这首歌,
唱出了千里之外大漠中,
马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风不要说、云不要说,
但我们要说,
说说在无人区半年徒步巡逻8000里的七位警卫战士;
说说在最后一刻还在为国防事业竭力奉献生命的院士;
说说因工作需要同在马兰而数年互不相知的夫妻树的故事。
他们默默无闻,
但默默无闻中,
发生的每一个故事,
都感天动地!
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
他们,是马兰人的骄傲!
风 云 成 画
马兰村,
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在沉默了多年之后,
人们突然知道了她的名字,
听到了她发出的震聋发聩的声音:
1964年10月16日,
在这里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27日,
在这里进行了核导弹飞行爆炸试验;
1967年6月17日,
在这里全当量氢弹空爆成功;
1969年9月23日,
在这里进行了平洞核试验;
1978年10月14日,
在这里完成了竖井核爆炸……
从两万公尺的大气层,
到上千公尺的大地深处,
40余次的隆隆巨响,
犹如一声声春雷,
这是马兰人报效祖国的重礼!
这一份份重礼,
有理由使我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马兰村,
这里没有军事院校和高等学府,
有的是茫茫戈壁,
和曾经由帐篷和地窑排列的军营。
但从这里,
却走出了一批批将军,
走出了一批批院士,
走出了一批批让共和国感动和自豪的民族精英:
张蕴钰、程开甲、林俊德……
他们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
马兰村小可牧鸿,
天叫风云成画。
马兰人在大漠深处鸿雁传书,
传出了一个个惊天动地!
马兰人用理想信念挥毫泼墨,
绘画出一幅幅大写意的风云画卷!
精 神 永 恒
有一个地方叫马兰,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凡是在马兰工作生活过的人们,
无论是军人、科技人员、职工还是他们的子女,
无论他们离开这里有多久、有多远,
一提起“马兰”这个名字,
总是那样的魂牵梦绕,
那样的难以割舍,
那样的充满激情!
他们常常想起的故事是:
饥餐沙粒饭,
渴饮苦水浆,
和千里营帐伴明月。
他们常常回忆的一句话是: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他们常常为之兴奋的是:
每次试验成功后的欢呼雀跃!
这些魂牵梦绕的故事背后,
深深地蕴藏着马兰人的情怀: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
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马兰精神!
1840年 鸦片战争,
列强侵略,
民族被人欺凌,
国家积贫积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夙愿!
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在复兴祖国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半个多世纪来,
马兰人在民族复兴的洪流中,
击荡出耀眼的浪花,
形成了可贵的马兰精神!
实现强国梦、中国梦,
我们需要马兰精神,
需要两弹一星精神,
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复兴中华的新的征程中,
马兰精神永恒!
白石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河北省文明办原主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宣部主管)副秘书长;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文联主管)特聘高级专家。
主要成果:
1.社科类:在《红旗文稿》《光明日报等中央及省级社科理论报刊上发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拫本上解决理想、立场和本领问题》《“我是谁、为了谁"的哲学意蕴》等理论学术文章。出版社科理论文集《求索》(河北人民出版社)。
2.文学类:《故乡的雪》《浮云》《逝者》《月亮》《我的四合院》《桃园里的风》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文选粹》一书(作家出版社)。出版《柴园撷拾一一白石诗歌散文选》(河北美术出版社)、《远去的记忆一一白石 刘金凯诗书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3.影视类:组织创作电视剧连续《闯天下》《我的故乡晋察冀》《有个地方叫马兰》,分别担任其总策划、总编剧、主题歌作词。《我的故乡晋察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个地方叫马兰》获飞天奖提名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杋耒 朗诵、书法爱好者。主要作品有歌曲《李清照》、朗诵书法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胜哥 朗诵、书法爱好者,文明之声传讲人。主要原创朗诵作品有《信仰的力量》《我骄傲我是一名军人》《思念》。
每一次朗读、书写都是一次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是一段情景交融、充实自我的奇妙经历。在朗读中体味诗词歌赋的魅力、在墨香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美妙,令人陶醉、让人静心、给人力量。
微信公众号:愿闻其声;喜马拉雅:胜哥朗读;新浪微博:胜哥朗读与您分享;抖音快手:胜哥朗读
5
11 ratings
我在那遥远的天边长大
我懂得什么是祖国
我仰望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心从未离开过
———白石
《永远的马兰》
作者:白石
朗诵:杋耒 胜哥
马兰,半个多世纪前,
我们随父母来到这戈壁大漠,
在这里长大成人,
她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西眺》
远山孤云骄阳,
沙柳戈壁热浪,
兰花红旗军帐。
西眺那边,
满目霞光万丈!
马兰,半个多世纪前,
我们随父母来到这戈壁大漠,
数万军人、职工和科技精英
挺进罗布泊千里无人区,隐姓埋名,
用生命为民族注入了不屈灵魂、
为国家锻造了钢筋铁骨、
为祖国打下了大国基石。
《大漠有灵》
阳关隘外惊雷响,
昆仑封神楼兰榜。
大漠有灵地不荒,
马兰无处不风光。
马兰,半个多世纪前,
我们随父母来到这戈壁大漠,
那个年代的记忆却无法从我们的心中抹去,
那些魂牵梦绕的故事寄托着我们深深的眷恋,
让她
把我们的心
捧回马兰、留下马兰,
直到永远、永远……。
《乡愁》
儿时马兰花,
老来胡杨黄。
明月向西行,
楼兰是故乡。
《马兰颂》
作者:白石
朗诵:杋耒 胜哥
东 方 惊 雷
公元1964年10月16日,
这是新中国惊天动地的一天。
这一天,
西北大漠深处的一声巨响,
击垮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核讹诈。
从这一天开始,
中国竖起了自己的核盾牌;
从这一天开始,
国家有了和平建设的坚实基础;
从这一天开始,
人民有了安宁生活的可靠保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世界的东方站起来一个大国,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死 亡 之 海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
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夏天,地表温度高达六七十度,
冬季,空气骤然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1600年来,
这里没有生命迹象,
更没有人类的足迹。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大漠。
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
悄然闯入千里无人区,
在死亡之海的腹地,
打下了战胜死亡的第一桩!
一批批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民子弟兵,
一批批报效祖国的海内外科技精英,
汇集而来,
向这坐标挺进。
他们,
要打破这里的沉寂!
他们,
要在这里放一个大炮仗!
他们,
要在这里写一首大诗!
大 漠 英 魂
“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
不怕艰难,
不畏强梁……”
这首歌,
今天仍然回荡在马兰营区。
让人们想起,
曾经住帐篷、喝咸水、战风沙的马兰人;
让人们看到,
躺在几十公里榆树沟里的老榆树,
它们的树叶和树皮,
曾作为马兰人的救命粮。
“风不要说,
云不要说……”
这首歌,
唱出了千里之外大漠中,
马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风不要说、云不要说,
但我们要说,
说说在无人区半年徒步巡逻8000里的七位警卫战士;
说说在最后一刻还在为国防事业竭力奉献生命的院士;
说说因工作需要同在马兰而数年互不相知的夫妻树的故事。
他们默默无闻,
但默默无闻中,
发生的每一个故事,
都感天动地!
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
他们,是马兰人的骄傲!
风 云 成 画
马兰村,
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在沉默了多年之后,
人们突然知道了她的名字,
听到了她发出的震聋发聩的声音:
1964年10月16日,
在这里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27日,
在这里进行了核导弹飞行爆炸试验;
1967年6月17日,
在这里全当量氢弹空爆成功;
1969年9月23日,
在这里进行了平洞核试验;
1978年10月14日,
在这里完成了竖井核爆炸……
从两万公尺的大气层,
到上千公尺的大地深处,
40余次的隆隆巨响,
犹如一声声春雷,
这是马兰人报效祖国的重礼!
这一份份重礼,
有理由使我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马兰村,
这里没有军事院校和高等学府,
有的是茫茫戈壁,
和曾经由帐篷和地窑排列的军营。
但从这里,
却走出了一批批将军,
走出了一批批院士,
走出了一批批让共和国感动和自豪的民族精英:
张蕴钰、程开甲、林俊德……
他们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
马兰村小可牧鸿,
天叫风云成画。
马兰人在大漠深处鸿雁传书,
传出了一个个惊天动地!
马兰人用理想信念挥毫泼墨,
绘画出一幅幅大写意的风云画卷!
精 神 永 恒
有一个地方叫马兰,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凡是在马兰工作生活过的人们,
无论是军人、科技人员、职工还是他们的子女,
无论他们离开这里有多久、有多远,
一提起“马兰”这个名字,
总是那样的魂牵梦绕,
那样的难以割舍,
那样的充满激情!
他们常常想起的故事是:
饥餐沙粒饭,
渴饮苦水浆,
和千里营帐伴明月。
他们常常回忆的一句话是: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他们常常为之兴奋的是:
每次试验成功后的欢呼雀跃!
这些魂牵梦绕的故事背后,
深深地蕴藏着马兰人的情怀: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
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马兰精神!
1840年 鸦片战争,
列强侵略,
民族被人欺凌,
国家积贫积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夙愿!
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在复兴祖国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半个多世纪来,
马兰人在民族复兴的洪流中,
击荡出耀眼的浪花,
形成了可贵的马兰精神!
实现强国梦、中国梦,
我们需要马兰精神,
需要两弹一星精神,
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复兴中华的新的征程中,
马兰精神永恒!
白石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河北省文明办原主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宣部主管)副秘书长;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文联主管)特聘高级专家。
主要成果:
1.社科类:在《红旗文稿》《光明日报等中央及省级社科理论报刊上发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拫本上解决理想、立场和本领问题》《“我是谁、为了谁"的哲学意蕴》等理论学术文章。出版社科理论文集《求索》(河北人民出版社)。
2.文学类:《故乡的雪》《浮云》《逝者》《月亮》《我的四合院》《桃园里的风》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文选粹》一书(作家出版社)。出版《柴园撷拾一一白石诗歌散文选》(河北美术出版社)、《远去的记忆一一白石 刘金凯诗书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3.影视类:组织创作电视剧连续《闯天下》《我的故乡晋察冀》《有个地方叫马兰》,分别担任其总策划、总编剧、主题歌作词。《我的故乡晋察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个地方叫马兰》获飞天奖提名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杋耒 朗诵、书法爱好者。主要作品有歌曲《李清照》、朗诵书法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胜哥 朗诵、书法爱好者,文明之声传讲人。主要原创朗诵作品有《信仰的力量》《我骄傲我是一名军人》《思念》。
每一次朗读、书写都是一次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是一段情景交融、充实自我的奇妙经历。在朗读中体味诗词歌赋的魅力、在墨香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美妙,令人陶醉、让人静心、给人力量。
微信公众号:愿闻其声;喜马拉雅:胜哥朗读;新浪微博:胜哥朗读与您分享;抖音快手:胜哥朗读
15 Listeners
40 Listeners
4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