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是否曾幻想过永生?摆脱疾病、衰老与死亡的束缚,拥有无限的时间去学习、去爱、去实现所有梦想?西蒙娜·德·波伏娃在1946年发表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进行了一场严酷的哲学实验,以其深刻的洞察力,颠覆了我们对永生的所有美好幻想。她通过主人公雷蒙·福斯卡(Raymond Fosca)的悲剧性永生之旅,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悖论:有限性,而非永恒,才真正构成了人类意义、价值与爱的根本框架。
在这个播客中,我们将深入波伏娃精心构建的“哲学实验室”,探讨福斯卡永生所带来的五重诅咒,并将其洞见投射到当下火热的“数字永生”和“超人类主义”思潮上:
• 1、行动与自由的虚无化: 当一个行动的后果可以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被随意修正、遗忘时,其决定性的重量便随之蒸发。对福斯卡而言,萨特式的自由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轻飘飘、毫无意义的摆动。生命之舟失去了死亡的地平线,便会在无边际的虚无之海上迷失方向。
• 2、爱与联结的彻底孤绝: 真正的爱是否必须建立在“共同命运”的基础之上?波伏娃通过福斯卡无数次以悲剧收场的爱情,给出肯定答案。他作为永恒的“观察者”,眼睁睁看着他所爱之人在他眼前衰老、死去。这种存在结构上的根本不对等,彻底摧毁了爱的平等与深度。爱是两个有限生命体携手对抗共同虚无命运的神圣契约,而福斯卡被永恒排除在外。
• 3、记忆的重负与身份的消解: 福斯卡承载了七个世纪的记忆,这并非财富,而是一个日益沉重的十字架。他无法遗忘爱人的消逝、理想的幻灭,以及人类历史中无数次重复的愚蠢。这种“无法遗忘的诅咒”使他陷入深刻的厌倦和冷漠。波伏娃残酷地证明,遗忘与死亡一样,是生命得以更新、身份得以重塑的必要条件。
• 4、追求的价值与拥有的虚无: 凡人雷吉娜对不朽的渴望,充满了激情与意义,正是因为她终将一死。然而,福斯卡一旦真正拥有了永生,它便失去了作为价值目标的功能,成为纯粹的、毫无价值的“持续存在”。人类英雄主义的全部动力,都源于凡人对无限的渴求,而非拥有无限本身。
• 5、对“数字永生”的先知警告: 尽管写于1946年,波伏娃的小说却像一份穿越时空的判决书,提前为任何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治愈”或“根除”死亡的现代工程(如超人类主义)谱写了最终的镇魂曲。福斯卡的悲剧预示着,“超级长寿”可能是“超级无聊”,“超级幸福”可能是“存在孤绝”,“超级智能”则可能通向“认知瘫痪”。根除死亡,即是根除意义。
波伏娃迫使我们直面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是何等恐怖,从而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珍视我们自己这个必将终结的、充满缺憾却也因此而无比珍贵的存在。加入我们,一起探讨为何“人都是要死的”并非一句无奈的陈述,而是一句充满力量的价值宣言——正是因为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才值得一过。这不仅是对存在主义的深刻解读,更是对我们如何理解自身、理解生命的终极拷问。不要错过这场思想盛宴!
🔗本期节目 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7751d5d8-9120-4980-a69d-0b8fa24344d1
---
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设定 (00:00:00 - 00:04:10)
第二部分:永生对存在的四大解构 (00:04:10 - 00:30:44)
第三部分:当代启示与总结 (00:30:44 - 00:43:45)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
By 谢可新你是否曾幻想过永生?摆脱疾病、衰老与死亡的束缚,拥有无限的时间去学习、去爱、去实现所有梦想?西蒙娜·德·波伏娃在1946年发表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进行了一场严酷的哲学实验,以其深刻的洞察力,颠覆了我们对永生的所有美好幻想。她通过主人公雷蒙·福斯卡(Raymond Fosca)的悲剧性永生之旅,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悖论:有限性,而非永恒,才真正构成了人类意义、价值与爱的根本框架。
在这个播客中,我们将深入波伏娃精心构建的“哲学实验室”,探讨福斯卡永生所带来的五重诅咒,并将其洞见投射到当下火热的“数字永生”和“超人类主义”思潮上:
• 1、行动与自由的虚无化: 当一个行动的后果可以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被随意修正、遗忘时,其决定性的重量便随之蒸发。对福斯卡而言,萨特式的自由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轻飘飘、毫无意义的摆动。生命之舟失去了死亡的地平线,便会在无边际的虚无之海上迷失方向。
• 2、爱与联结的彻底孤绝: 真正的爱是否必须建立在“共同命运”的基础之上?波伏娃通过福斯卡无数次以悲剧收场的爱情,给出肯定答案。他作为永恒的“观察者”,眼睁睁看着他所爱之人在他眼前衰老、死去。这种存在结构上的根本不对等,彻底摧毁了爱的平等与深度。爱是两个有限生命体携手对抗共同虚无命运的神圣契约,而福斯卡被永恒排除在外。
• 3、记忆的重负与身份的消解: 福斯卡承载了七个世纪的记忆,这并非财富,而是一个日益沉重的十字架。他无法遗忘爱人的消逝、理想的幻灭,以及人类历史中无数次重复的愚蠢。这种“无法遗忘的诅咒”使他陷入深刻的厌倦和冷漠。波伏娃残酷地证明,遗忘与死亡一样,是生命得以更新、身份得以重塑的必要条件。
• 4、追求的价值与拥有的虚无: 凡人雷吉娜对不朽的渴望,充满了激情与意义,正是因为她终将一死。然而,福斯卡一旦真正拥有了永生,它便失去了作为价值目标的功能,成为纯粹的、毫无价值的“持续存在”。人类英雄主义的全部动力,都源于凡人对无限的渴求,而非拥有无限本身。
• 5、对“数字永生”的先知警告: 尽管写于1946年,波伏娃的小说却像一份穿越时空的判决书,提前为任何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治愈”或“根除”死亡的现代工程(如超人类主义)谱写了最终的镇魂曲。福斯卡的悲剧预示着,“超级长寿”可能是“超级无聊”,“超级幸福”可能是“存在孤绝”,“超级智能”则可能通向“认知瘫痪”。根除死亡,即是根除意义。
波伏娃迫使我们直面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是何等恐怖,从而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珍视我们自己这个必将终结的、充满缺憾却也因此而无比珍贵的存在。加入我们,一起探讨为何“人都是要死的”并非一句无奈的陈述,而是一句充满力量的价值宣言——正是因为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才值得一过。这不仅是对存在主义的深刻解读,更是对我们如何理解自身、理解生命的终极拷问。不要错过这场思想盛宴!
🔗本期节目 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7751d5d8-9120-4980-a69d-0b8fa24344d1
---
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设定 (00:00:00 - 00:04:10)
第二部分:永生对存在的四大解构 (00:04:10 - 00:30:44)
第三部分:当代启示与总结 (00:30:44 - 00:43:45)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