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高凌云 制作|郭修子 宣发|孙坤
本周《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日元急贬冲击波》。让我们看看日本究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而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到历史低位,又会产生何种影响?
5 月底,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口满是推着旅行箱排队的中国游客。目前在日本购买一只 2 万元的 LV 包在不退税的情况下,比中国门店要便宜 3000到4000 元。LVMH公布的 2024 年 1 月至 3 月各地区销售额显示,日本同比大幅增长 32%,而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同比减少了 6%。
日元急贬的背景,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元加息预期的一再下调。除此之外,日本央行的“鸽派”做法也进一步推动了贬值。
在物价越来越高,2023年核心CPI创下41年最高水平后,日本央行终于在2024年3月份宣布脱离负利率,把政策利率上调至0-0.1%之间,并且还表示,“眼下将维持宽松的金融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一路贬值的日元,却并没能迎来政策的反转。4月26日的日本央行会议上,0-0.1%的政策利率不仅继续维持,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还表示,“最近的日元贬值对趋势性通胀的影响可以忽略”。于是在随后几日,日元加速贬值。
此外,因为日本的低利率产生的另一种独特投资现象,也可能加速了日元的贬值。
日本金融市场中,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渡边太太”的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持续实行低利率或零利率,许多执掌家庭财政大权的日本家庭主妇借贷低息日元、投资海外高收益资产或进行外汇存款。
到了岸田文雄执政的时代,政府还推出了小额投资免税制度NISA,原本日本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或基金等产品时,需对获利缴纳约 20%的税,但在NISA下一定额度内可享受免税。
由于NISA对投日本国内还是海外资产不做限制。许多日本人选择投资海外资产。花旗银行在 5 月
不过针对这一点特点,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公使兼首席财经专员河邑忠昭也表示,如果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失去的 30 年”,计入海外投资收益的 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远好于 GDP,本质是贸易顺差变成投资顺差——尽管经济增速较低,但是日本居民和企业的财富大大增加了。
日元的贬值,也让曾经在在 2024 年 3 月下旬,创出 34 年来新高的日经225指数不断下行,到5月下旬已经回落超过 6%。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海外投资者,发现日元贬值已经开始侵蚀投资日股回报,全球资金出现一波从日本回流港股、A 股的再配置。中国国内日经 225ETF 溢价,也从前期最高达 22%已回落到不到 3%。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王力为、陈立雄,文章中除了全面剖析了日元汇率急跌的原因,还探讨了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当局会选择加息还是直接进行干预。此外,还分析了日元的汇率波动,会对中国企业和中国股市产生哪些外溢效应。
《大修文物保护法》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十年间,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现象层出不穷,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方面的现行法律是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如今它又面临着重大修订,目的在于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上的一些漏洞,以及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根据普查数据,我国目前一共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还不到总数的1/5,这次修法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强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从它的登记、认定、公布、规划到明确相关责任人等等方面,都在最新的修订草案中有所体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
另外,修订草案中还强调了要防止文物的过度商业化,规定博物馆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还讨论了民间文物市场开放的问题。不过这版修订草案中也有删减的内容,删去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文物鉴定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文物鉴定问题相当复杂,对于它的规范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此外,这次修法还有一大重点是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文物领域的执法措施与司法制度。
关于我国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的内容解读,以及文物保护与使用如何平衡的分析,请看文章《大修文物保护法》。
《房地产金融松绑》
就在几周前的5月17日,政策层面向市场打出了房地产松绑“组合拳”,第一个着力点便是为了降低居民负担,从而激活买房需求,其中包括降低个人房贷首付比、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三项政策。政策发布十天之后,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地区发布了房贷新政,大部分都将首付比直接降到了首套15%和二套25%的下限,其中还包括了一线城市广州,目前北京还未跟进。
另外在5月17日那天,央行还提出要支持地方国企收购部分已建成为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配租型保障房,并为此提供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目的就是为了消化库存。这一“收储”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及,也得到了市场较高的关注度,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的落地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和房企的谈判情况,还有房企的资金链状况和自救策略。”另外,老百姓对于保障房的接受程度、保障房的定价机制等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关于“5·17新政”的具体内容和政策解读,以及对于决策层在做顶层设计时面临挑战的分析,请看文章《房地产金融松绑》。
《外资回流A股》
最近,种种迹象似乎显示出,外资又重新看涨中国资产了。
今年前5个月,A股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超过了9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倍之多。光是4月26日一天,北向资金就净买入了224亿元,创下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单日最高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利润超预期、对房地产风险担忧的下降以及企业基本面的改善等因素;再加上外部的市场波动和美元走强,使得A股资产的性价比更高了。
不过近一个月以来,北向资金增持A股的态势又有点反复,流入速度明显放缓了。最近摩根大通也在一份报告里表示,如果经济基本面未能改善,外资回流的持续时间将很快结束,他们还说,“只有看到中国实施了全面房地产救市政策,而且国内需求持续增强,我们才会更加看好中国股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当前国内外资持股的占比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仍然处于低位水平,所以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那么本轮外资回流的趋势能否持续?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是否还能成为市场跟踪投资的“风向标”?更多分析,请看文章《外资回流A股》。
《金属牛市来了吗?》
兼具工业和金属属性,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正在被热钱追逐。
今年3月以来,金、银等贵金属,还有铝、铂、铅、锌等工业金属的市场价格全面上涨,铜价甚至最高涨了三成,站上历史高位。这一波异常行情的背后原因,包括了海外需求增加、制造业复苏、库存周期底部需求抬升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推动,再加上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和通胀担忧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有业内分析师认为,种种因素的叠加,带来了“金属牛市”,这波行情可能会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价格的波动还将会更大。
但与此同时,金属价格的高涨与终端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背离,导致中下游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加剧了经营风险。今年4、5月,由于铜价涨得太快,5月前后没有出现惯常的金属消费旺季,一些企业甚至还出现了暂停签约甚至直接停产的现象。分析认为,如果上游价格不能回归理性,终端用户便只能通过减量和寻找替代品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了。
金属板块脱离产业基本面的火爆行情会走多远?产业与金融之间的冲突将会如何发展?更多分析,请看文章《金属牛市来了吗?》
《波音的大麻烦》
近一年来,多起灾难事故和负面新闻的下方,经常会出现“怎么又是波音?”的评论。这家公司似乎在今年陷入了“魔咒”,由于发生多起事故、出现不配合调查、伪造记录、面临刑事起诉的新闻,波音公司正经历着空前的信任危机。美国联邦航空调查局与外部专家在审查了数千页文件、采访了250多名员工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波音的安全文化千疮百孔,他们的调查证据包括了波音“复杂”的内部程序和培训体系、员工对安全的认知不清晰、害怕举报被报复的心理等。
另外,此前全球航空制造业长期维持着空客和波音的“双寡头”格局,但由于疫情影响,现在整个供应链呈现出“青黄不接”的问题。截止到今年4月,空客和波音积压的飞机订单已经超过了1.4万架,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的问题还需要两年才能缓解。
与此同时,国产C919大飞机可能迎来了机遇。它对标的正是热门机型空客320和波音737,目前它的国产化率大约达到了60%。截止去年9月,它的订单数量也已经上千,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十年,C919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0%左右。
更多内容,请看文章《波音的大麻烦》。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AI音乐、治疗癌症的细胞疗法、强风灾害事件的气象学原理等内容。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高凌云 制作|郭修子 宣发|孙坤
本周《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日元急贬冲击波》。让我们看看日本究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而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到历史低位,又会产生何种影响?
5 月底,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口满是推着旅行箱排队的中国游客。目前在日本购买一只 2 万元的 LV 包在不退税的情况下,比中国门店要便宜 3000到4000 元。LVMH公布的 2024 年 1 月至 3 月各地区销售额显示,日本同比大幅增长 32%,而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同比减少了 6%。
日元急贬的背景,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元加息预期的一再下调。除此之外,日本央行的“鸽派”做法也进一步推动了贬值。
在物价越来越高,2023年核心CPI创下41年最高水平后,日本央行终于在2024年3月份宣布脱离负利率,把政策利率上调至0-0.1%之间,并且还表示,“眼下将维持宽松的金融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一路贬值的日元,却并没能迎来政策的反转。4月26日的日本央行会议上,0-0.1%的政策利率不仅继续维持,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还表示,“最近的日元贬值对趋势性通胀的影响可以忽略”。于是在随后几日,日元加速贬值。
此外,因为日本的低利率产生的另一种独特投资现象,也可能加速了日元的贬值。
日本金融市场中,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渡边太太”的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持续实行低利率或零利率,许多执掌家庭财政大权的日本家庭主妇借贷低息日元、投资海外高收益资产或进行外汇存款。
到了岸田文雄执政的时代,政府还推出了小额投资免税制度NISA,原本日本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或基金等产品时,需对获利缴纳约 20%的税,但在NISA下一定额度内可享受免税。
由于NISA对投日本国内还是海外资产不做限制。许多日本人选择投资海外资产。花旗银行在 5 月
不过针对这一点特点,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公使兼首席财经专员河邑忠昭也表示,如果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失去的 30 年”,计入海外投资收益的 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远好于 GDP,本质是贸易顺差变成投资顺差——尽管经济增速较低,但是日本居民和企业的财富大大增加了。
日元的贬值,也让曾经在在 2024 年 3 月下旬,创出 34 年来新高的日经225指数不断下行,到5月下旬已经回落超过 6%。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海外投资者,发现日元贬值已经开始侵蚀投资日股回报,全球资金出现一波从日本回流港股、A 股的再配置。中国国内日经 225ETF 溢价,也从前期最高达 22%已回落到不到 3%。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王力为、陈立雄,文章中除了全面剖析了日元汇率急跌的原因,还探讨了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当局会选择加息还是直接进行干预。此外,还分析了日元的汇率波动,会对中国企业和中国股市产生哪些外溢效应。
《大修文物保护法》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十年间,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现象层出不穷,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方面的现行法律是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如今它又面临着重大修订,目的在于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上的一些漏洞,以及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根据普查数据,我国目前一共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还不到总数的1/5,这次修法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强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从它的登记、认定、公布、规划到明确相关责任人等等方面,都在最新的修订草案中有所体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
另外,修订草案中还强调了要防止文物的过度商业化,规定博物馆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还讨论了民间文物市场开放的问题。不过这版修订草案中也有删减的内容,删去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文物鉴定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文物鉴定问题相当复杂,对于它的规范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此外,这次修法还有一大重点是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文物领域的执法措施与司法制度。
关于我国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的内容解读,以及文物保护与使用如何平衡的分析,请看文章《大修文物保护法》。
《房地产金融松绑》
就在几周前的5月17日,政策层面向市场打出了房地产松绑“组合拳”,第一个着力点便是为了降低居民负担,从而激活买房需求,其中包括降低个人房贷首付比、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三项政策。政策发布十天之后,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地区发布了房贷新政,大部分都将首付比直接降到了首套15%和二套25%的下限,其中还包括了一线城市广州,目前北京还未跟进。
另外在5月17日那天,央行还提出要支持地方国企收购部分已建成为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配租型保障房,并为此提供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目的就是为了消化库存。这一“收储”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及,也得到了市场较高的关注度,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的落地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和房企的谈判情况,还有房企的资金链状况和自救策略。”另外,老百姓对于保障房的接受程度、保障房的定价机制等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关于“5·17新政”的具体内容和政策解读,以及对于决策层在做顶层设计时面临挑战的分析,请看文章《房地产金融松绑》。
《外资回流A股》
最近,种种迹象似乎显示出,外资又重新看涨中国资产了。
今年前5个月,A股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超过了9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倍之多。光是4月26日一天,北向资金就净买入了224亿元,创下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单日最高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利润超预期、对房地产风险担忧的下降以及企业基本面的改善等因素;再加上外部的市场波动和美元走强,使得A股资产的性价比更高了。
不过近一个月以来,北向资金增持A股的态势又有点反复,流入速度明显放缓了。最近摩根大通也在一份报告里表示,如果经济基本面未能改善,外资回流的持续时间将很快结束,他们还说,“只有看到中国实施了全面房地产救市政策,而且国内需求持续增强,我们才会更加看好中国股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当前国内外资持股的占比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仍然处于低位水平,所以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那么本轮外资回流的趋势能否持续?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是否还能成为市场跟踪投资的“风向标”?更多分析,请看文章《外资回流A股》。
《金属牛市来了吗?》
兼具工业和金属属性,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正在被热钱追逐。
今年3月以来,金、银等贵金属,还有铝、铂、铅、锌等工业金属的市场价格全面上涨,铜价甚至最高涨了三成,站上历史高位。这一波异常行情的背后原因,包括了海外需求增加、制造业复苏、库存周期底部需求抬升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推动,再加上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和通胀担忧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有业内分析师认为,种种因素的叠加,带来了“金属牛市”,这波行情可能会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价格的波动还将会更大。
但与此同时,金属价格的高涨与终端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背离,导致中下游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加剧了经营风险。今年4、5月,由于铜价涨得太快,5月前后没有出现惯常的金属消费旺季,一些企业甚至还出现了暂停签约甚至直接停产的现象。分析认为,如果上游价格不能回归理性,终端用户便只能通过减量和寻找替代品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了。
金属板块脱离产业基本面的火爆行情会走多远?产业与金融之间的冲突将会如何发展?更多分析,请看文章《金属牛市来了吗?》
《波音的大麻烦》
近一年来,多起灾难事故和负面新闻的下方,经常会出现“怎么又是波音?”的评论。这家公司似乎在今年陷入了“魔咒”,由于发生多起事故、出现不配合调查、伪造记录、面临刑事起诉的新闻,波音公司正经历着空前的信任危机。美国联邦航空调查局与外部专家在审查了数千页文件、采访了250多名员工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波音的安全文化千疮百孔,他们的调查证据包括了波音“复杂”的内部程序和培训体系、员工对安全的认知不清晰、害怕举报被报复的心理等。
另外,此前全球航空制造业长期维持着空客和波音的“双寡头”格局,但由于疫情影响,现在整个供应链呈现出“青黄不接”的问题。截止到今年4月,空客和波音积压的飞机订单已经超过了1.4万架,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的问题还需要两年才能缓解。
与此同时,国产C919大飞机可能迎来了机遇。它对标的正是热门机型空客320和波音737,目前它的国产化率大约达到了60%。截止去年9月,它的订单数量也已经上千,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十年,C919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0%左右。
更多内容,请看文章《波音的大麻烦》。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AI音乐、治疗癌症的细胞疗法、强风灾害事件的气象学原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