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财新周刊2024年第25期导播


Listen Later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财税改革在地方财力出现拐点之际能否发力;失去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的莫迪在新任期中将如何改革;高频交易在面对监管升级后将会作何转变?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高凌云 制作|仝瀚元 宣发|孙坤


本周《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酝酿新一轮财税改革》。让我们看看当拐点已经出现之时,作为改革急先锋的财税改革如何重新寻找到发展路径。


一些地方的公交停运、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欠薪的新闻此起彼伏,这背后正是地方政府紧俏的财政状况。202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降到了5.8万亿元,比2021年的历史峰值8.7万亿元回落了将近3万亿元。

那些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只能去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在整个2023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了10万亿元。也正因为无法自己造血,过于依赖转移支付,让地方财政开始出现“等、靠、要”的现象

更别提人口老龄化近在眼前的挑战,这一方面会导致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人口减少,税基规模也将一直萎缩。

重重挑战都在前方,而财税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正处在深刻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新老问题与矛盾,都要一起放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下来统一谋划。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加税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把对土地财政替代的寻找目光,放在了税收以外的政府收入中,其中就包括盘活国有资源资产。

福建省财政厅 2022 年曾披露,福州、漳州、平潭一次性处置安置房、配建房等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省的这项收入当年前七个月增速高达 58.9%。

一些资源型省份则加快盘活矿业权等,例如2023 年新疆加快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产资源出让比上年增长超 100%,占全国出让数的近一半,阿勒泰地区、巴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吐鲁番市等地级市矿业权出让收益超过亿元。

湖南在这方面动作颇多。财政部资产评估中心调研报告称,湖南省通过盘活“三资”即国有资产、资源、资金,充分挖掘国资潜在价值、增收节支。包括对户外广告设置、路内停车泊位、污水处理等特许经营权摸底清理,积极组织招商引资,规范特许经营权监管,增加财政收入;针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特性,结合产生原因和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土地;建立省级公务仓,统一管理省本级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超标准配置的国有资产。

不过,国有资源资产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形成的收入往往是一次性收入,相比之下,一些“细水长流”的收入更具可持续性。2024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要求扩大国资预算覆盖范围,健全国有资本收益按比例上交机制。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程思炜、于海荣,文章中除了全面剖析了在地方财力出现拐点之后如何寻找替代财源,还探讨了接下来的税制改革将如何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并兼顾营商环境。


《“莫迪经济学”虚实》


6月9日晚,莫迪在印度总统府宣誓就职新一届政府总理,正式开启第三个任期。在新一届大选中,由于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人党,失去了议会下院的绝对多数席位,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与反对党国大党联手,才能组建政府。

而莫迪和印人党失利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经济议题。执政十年来,莫迪秉持着打造“制造业强国”的目标,以及推行一系列被外界视为“莫迪经济学”的改革议程,带领印度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五大,他还承诺要在2047年让印度转变为发达国家。但有观察者指出,疫情之后,虽然印度的经济复苏步伐较快,但是在制造业侧重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路径,没有能够创造出足够吸纳庞大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岗位;“印度制造”也面临着本土供应链不完备、私人投资不足等制约。此外,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印度有1%的人口掌握着全国40%的财富。对此,专家们对于印度是应该专注于制造业还是转向服务业持有不同观点,不过都强调了需要在研发和教育领域加大投入。

那么,印度政坛的变化将如何影响莫迪下一个五年的改革议程?距离他心中的“印度制造”强国愿景还有多远?更多详情,请看文章《“莫迪经济学”虚实》。


《困在通知里的采石场》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市,是中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城市,这里的一处采石场引发了一场“民告官”的诉讼拉锯战,至今仍未完结。

事情发生在2022年,那曲市政府以破坏草原为由,先后对一家采石场采取了政策性关闭、行政处罚、注销采矿许可证、解除采矿权出让合同等措施,但这家采石场对每一项处罚都不服,在两年间,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权并先后胜诉,但却仍然被卡在采矿许可证被注销,采石场无法继续经营这一步。

在这起纠纷中,那曲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的“500号文”是争议的焦点,它在性质上并不属于法律法规,而是俗称的“红头文件”。对此,代理这起诉讼的律师向那曲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建议书,建议审查这份文件的合法性,却至今没有得到合理答复。而事实上,“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是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愿景。

关于这起诉讼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的讨论,请看文章《困在通知里的采石场》。


《高频交易拥抱监管》

在中国期货市场,曾经“翻云覆雨”的外资高频交易商,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监管环境。

中国监管机构和交易所近年来频繁推出监管政策,包括申报费上涨、交易所返还取消等,导致高频交易商的交易成本激增,高频策略失效,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而一些想转变成为“正规军”的外资高频交易商,曾试过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但这一过程并不顺畅,只有一家公司通过了管理人登记,却也在两年半后被注销了资格。

关于高频交易对市场的影响也存在着争议,有观点认为,高频交易虚假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实质上会导致流动性枯竭;也有人认为,高频交易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上发挥了很大作用。而放眼全球,各国对高频交易的监管模式各不相同,比如美国实施的是事中和事后监管措施;而日本要求高频交易商登记并定期向日本金融厅报告交易数据。目前中国市场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制度安排,不过近年来已经开始在股票和期货市场实行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

关于高频交易及其所面临的监管升级的更多详情,请看文章《高频交易拥抱监管》。


《中欧角力电动汽车》

6月12日,欧委会发布了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拟对进口自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对此,中国产业界表示坚决反对。根据行业的普遍预测,今年中国汽车的整体出口增速会受此影响,放缓到10%-15%,短期内对欧出口的数量也会下滑三成。

而从长期来看,以欧盟加征关税为拐点,中国车企单独“出海”的阶段结束了,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势在必行,有部分车企如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已经开始考虑在欧洲建厂了。另外,中国的部分主流车企也已经纷纷到东盟和南美市场布局产能。还有企业人士建议,由于在中国汽车的出口结构中,燃油车仍然占主流,在当前电动汽车受到打压的情况下,行业还应该同时重视燃油车出口,尤其是其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仍有市场空间。

关于欧盟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整体汽车出口前景的分析,请看文章《中欧角力电动汽车》。


《影业忧思》

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一年的繁荣期后,供需两端再现乏力。最新的信号是刚刚过去的“端午档”,仅收获了3.8亿元票房,同比大降将近6成,观影人次也同比流失了近3000万。业界认为,缺乏片源是影院上座率低的主要原因,而需求疲软的关键在于扩大供给数量。同时,由于互联网公司深度参与传统影视行业,观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短剧等新内容形态所分散,电影院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另外,观众喜好的变化之快也对创作者形成了挑战,观众对于电影类型、题材的审美趋势和价值主张,几乎在6-12个月就会发生变化,而电影的制作周期是2-3年。在出口端,也有国产头部大片尝试攻入国际市场,但由于中国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在影片类型上也需要寻找突破,导致海外发行并不乐观。

另外,AI技术的进展也是电影行业不可忽视的影响变量。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陆续公布了文生视频模型,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与他们合作探索AI内容的商业价值,不过,生产力提升的背后,仍然绕不开供给侧的矛盾,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十年AIGC深度影响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IP和创意能力。”

想要了解关于影视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等更多内容,请看文章《影业忧思》。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普京24年后再访朝、以车为家的流量主播们等内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By www.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