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Caixin | 财新周刊2025年第25期导播


Listen Later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宣发 商务|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当代破产重整启示录

》,让我们先来看看,当代集团是因何坠落的?


在一位艾路明的创业合伙人的描述中,当代集团在过去30年中参与了多家国企的化险,帮助这些国企甩掉包袱提升管理后挣了钱,因此被认为是“能干事”的市场化民企;但在收购天风证券后,中前期积淀的信誉被迅速消耗,原本靠实业立身的当代集团,随着越来越金融化,风险也开始失控。

在医药行业创业成功并走上正轨后,艾路明一直在寻找另一个有门槛的行业,即非充分竞争行业。他的逻辑是,在这样的行业里,民企机制更灵活,更具市场化竞争优势,于是他想到了金融。

“当时也是看到国外大型企业集团都跟金融有密切关系,以为有了金融机构就可以产融结合,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当时没意识到实业和金融是应该分开发展的。”艾路明称。

“当代系”早年少量投资过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的股权;2016年和2017年,先后收购了华泰保险股权,参与设立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这些财务投资,当代集团都算溢价体面退出。唯独天风证券,多年布局后,却演变为重整中最“沉重”的一笔账。

2006年,艾路明将天风证券交给28岁的余磊。之后两年,天风证券引入武汉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并成功迁址武汉,股权层面保持着无实控人的状态,但管理层话语权最大,余磊逐渐在湖北崭露头角。迁址武汉后,天风证券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获得了全牌照,并经历了多轮增资扩股,至2018年上市前,净资本从2.94亿元飙升至近100亿元,从行业倒数第10位上升至正数第43位,成为湖北省内排在长江证券(000783.SH)后的第二家综合性券商。

但硬币还有另一面。多位知情人士称,天风证券上市前,体系内有不少和证券无关的业务,如前期收购的甜菜金融,实际是P2P平台,上市前剥离给了当代集团,类似的还有地方金交所长众所的股权、部分投资烂尾项目担保等。

当代集团之所以不得不接盘,在于这些平台及投资作为融资工具,已经与当代体系其他公司脱不开关系,当代集团原就存在一些担保责任。“这就变成了一种交换,当代买天风的不良,天风给当代发债,也去买当代的债。”接近当代集团的人士如是称。

2019年后,当另一位高管轮岗担任当代集团总裁时,发现公司整体布局、人员工资都参照了金融机构安排,当时他就对艾路明表示,当代集团已过度金融化,是很大的问题,需要调整。但2020年上半年,一场变故袭来,余磊因故被带走配合调查了一段时间,集团内外人心浮动,一时未回过神来。

到此时,当代集团、天盈投资、当代国际及其他主体均债务负担沉重,光信用债应付本息已超过190亿元。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王娟娟,文章当中除了详细介绍了当代集团的坍塌原因,还全面还原了在风险爆发之后,当代集团切割天风以及引入央企入局的后续故事。


《农信合并潮起》

最近,又有一家省级农商行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国内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合并潮还在继续推进。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并重组的一个背景是,希望减少高风险机构的数量。2023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央行评级,从分布来看,高风险机构都是城商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

东部多省农信系统的基层人士指出,当前县域农信机构面临大行下沉竞争加剧、网络金融服务普及和经济下行等变化,农信系统面临净息差收窄、刚性成本支出等经营压力,因此也有被合并的动力。

随着合并潮的深入,近几年县级农信社和农商行数量明显减少。三年半时间内,县级农信机构的数量总计减少大约270家,降幅超过10%。但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如果不能找到真正适合农信系统的发展模式和治理体系,只是合并为更高层级、更大规模的法人,也并不意味着风险真正化解。

有农信系统从业多年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表示,此前某直辖市省级农商行的县域分支机构因为管理权限上收,当地权限的最高贷款规模只有100万元,当地存贷比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背后原因是,“县域农商行合并成统一法人之后,审批层级往往是复杂的,一个大的组织和一个小的组织逻辑不一样,会在覆盖的更大范围内去配置资源,资金往往会从经济欠发达县域流出。”

如果县域独立法人的农商行、农信社减少,不少业内人士和研究者担忧:这是否会削弱县域和农村的金融服务能力?基层农商行原本决策链条短、和县级地方政府沟通紧密的特色是否也会失去?更多内容请看《农信合并潮起》。


《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生存难题》

从2023年7月开始,公募基金降费改革持续两年,行业生态已经全面重构,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费用浮出水面。

一位头部基金公司高管坦言,多年来默认存在的以高费率换取券商包揽各种服务的模式难以为继。过去从基金管理费中支付的研究费用、数据终端使用费用、指数使用费用、销售激励费用,甚至做市服务费用等,现在都得由基金公司自掏腰包,基金公司净利润不断下降。

为了维持运转,基金公司的目标变成扩大产品规模。但是规模稳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牌照多年还未发放;而且在产品同质化下,业绩很难脱颖而出,几千只公募基金产品更让投资者眼花缭乱,难以取舍。

与此同时,近两年规模崛起的指数业务布局门槛极高,产品端申报受限于公司规模,发行端需要券商资源支持,“烧钱”抢占指数业务市场份额的游戏只属于头部玩家。

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50人以下的公募,至少需要100亿元总规模才有希望盈亏打平。其中,管理费为1.2%的主动权益产品要占半壁江山,才能最小化成本将公司运营下去。

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已陷入恶性循环,规模极度萎缩、人才流失、自我造血困难,连基本的IT系统和办公室租金都成了沉重负担。公募行业的成本结构已将小型基金公司推向死亡边缘。更多内容请看《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生存难题》。


《华为汽车业务以“退”为进》

华为正在调整汽车业务。三名知情人士向财新确认,鸿蒙智行旗下智界、尚界和享界正在由合作车企筹备建设品牌专属的销售网络。

此前,华为终端掌握“话事权”,产品设计、定义、生产质量把控、销售都由华为决定。最新变化意味着,链路上的各环节将分置安排,销售和售后也不再完全由华为负责。

一名华为合作车企人士指出,华为将销售主导权让渡给车企,可以激发合作车企积极性。熟悉华为的人士称,这次策略调整之后,华为在鸿蒙智行之中的角色将从“自己下场主导”逐渐过渡为指导者。

有分析认为,这些举措再次释放了“不造车”的战略信号。站在整个华为高度看,重申“不造车”有利于华为另一个汽车板块,也就是部件业务继续扩张。针对汽车智能电动化转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启动了深度合作方案HI(HUAWEI Inside),也就是合作车企的产品使用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尤其是智驾系统。

华为不希望和国内外车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进而影响自身通信主业发展。它选择做增量部件供应商,反而能够享受到汽车行业转型中的最大红利。

2025年以来,国内辅助驾驶进入大规模普及期。汽车企业也开始接受由华为这样的供应商提供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前几年,车企认为辅助驾驶是智能汽车灵魂,它们更倾向于自研。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尝试,车企态度有所转变。

六年前,华为决定进军汽车业,现在它设想的图景正逐步展现在眼前。自动驾驶时代到来后,华为这样的超级供应商会掌握更大话语权吗?华为与小米之间的竞争已经纠缠多年,智能驾驶技术会成为定胜负的关键吗?更多内容请看《华为汽车业务以“退”为进》。


《补习为何从娃娃抓起》

今年暑假,6岁孩子阳阳的“幼小衔接”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周一到周五,8:30到达辅导机构开始晨读;而后是拼音课、汉字课、绘本阅读课、数学,还有手工、体育。此外,每周六下午还有两个小时的英语启蒙课。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强化幼儿园“去小学化”政策,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任何机构不得教授学前儿童小学阶段的课程。然而,许多家庭选择与此大相径庭。有调查发现,91.1%的幼儿园家长觉得幼小衔接培训班对孩子上小学有帮助。

当前,全国公立幼儿园中已经全面清除“小学化”教学。河南某公立幼儿园老师表示,当地教育局对“去小学化”监管非常严格,检查的时候会逐一翻查书包,严禁携带任何识字、算术类学科读物。

但“幼升小”家长群体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担心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后,因零基础知识储备难以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少对孩子“知识储备”有担忧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往校外培训机构补习,或选择能满足知识教育需求的民办幼儿园。

《学前教育法》的实施,能否改变“幼升小”抢跑的趋势,仍然有很多悬念。“幼小衔接”培训何以屡禁不止?面对儿童成长和发展需求,教育系统内的幼小衔接教育还需如何补足?更多内容请看《补习为何从娃娃抓起》。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日本钢铁的野心、语音直播涉赌风暴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By www.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