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Caixin | 财新周刊2025年第45期导播


Listen Later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王学武

宣发 商务|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AI泡沫之辩》,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关于AI的核心讨论:AI是否真的已经形成新的生产力,并本质上提升了社会生产效能?

美国研究机构METR在今年2月至6月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显示,实验组开发者使用了市面上最先进的Cursor Pro、Claude 3.5/3.7 Sonnet两款代码工具开发软件,尽管开发者自认为AI工具帮助提效了20%,但实际工作时间比不使用AI增加了19%,这意味着AI并没有提升太多工作效率。

根据上述实验撰写的论文称,代码工具的可靠性仍然不够,在一些任务中,代码工具仅有50%的成功率,开发人员还需花费大量时间检查和重写AI系统生成的代码。此外,在处理质量标准高或存在隐性要求的任务中,AI的能力相对较低,即便人类开发者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掌握这些要求。

卡内基梅隆大学特约教授Philipp Burckhardt在个人网站上回顾了参与上述实验的过程,称其本人花费了大量精力监督编码工具的错误流程,他将AI编码工具称为“过度自信的初级开发者”:“它似乎记住了所有编程知识,但不可信赖,而且会犯一些难以察觉的细微错误。”

Burckhardt认为,AI编码工具可以轻松完成编程任务的前80%,例如样板代码生成、搭建逻辑框架以及编写测试套件,但任务的最后20%充满挑战,例如处理边界情况、遵循不成文的架构规范等。此外,更糟糕的是,当前的AI编码工具会绕过一些必要步骤,导致人类很难介入。

编码之外,另一个被生成式AI摘下的“低垂果实”——智能客服应用场景,已是科技公司以AI替代人力、降低成本的新故事。

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是最早一批和OpenAI合作的公司,此前就激进使用AI取代人类客服。OpenAI称由其提供的AI助手相当于Klarna 700名全职员工的工作量,AI在任务执行上比人工客服更精准,客户满意度也不相上下,为Klarna创造了4000万美元的利润。

但今年5月,Klarna 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公开称,AI的使用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他意识到,投资于人力资源的质量才是未来发展方向,该公司已恢复招聘。

一个亚马逊中层管理者认为,目前大语言模型真正能做好的事情只有常识类的回答、文本总结和翻译;而在其他大多数场景下,大语言模型更像一个有一些知识、态度积极,但不会学习的实习生。

“人类的行业专家需要至少1万个小时去学习专业内容以及多年磨炼精进,现在没有一个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是被验证真正有效的。”他说。

在更广泛的传统商业领域,生成式AI距离产生实质的生产力也更远。咨询机构麦肯锡于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71%的公司声称正在使用生成式AI,但其中超过80%的公司认为该技术对利润暂时没有实质性影响。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刘沛林、杜知航,文章当中除了详细介绍了人们寄予厚望的AI在落入实用之后的现阶段表现,还分析了大公司AI竞赛背后的隐忧,以及被夹在其中人心惶惶的员工们。


《“尊者”郑峰现形记》

在被刑事拘留之前,郑峰还把自己包装成千年一遇的奇人,自称是玉皇大帝的哥哥、元始天尊的儿子,掌握了旷世绝学,宣称能吞云吐雾、让阳光普照。

一段公开课视频显示,公开课由郑峰弟子主持,先通过视频和PPT介绍生命能量,再介绍郑峰的种种事迹。为烘托气氛,该弟子要求用掌声迎接“全世界能量最大的人”即郑峰入场。在一声声“有请扶摇”的欢呼声中,郑峰走入会场,再由会场内的四名弟子伸手护送走向讲台。财新注意到,会场内听课的几十人中,有男有女,甚至还有未成年人。

正是围绕这一套神话,郑峰从 2016 年开始在各地开班授课,该组织的核心是传销模式,以开启“生命能量”作为发展下线的准入资格,内部组织层级达三级以上,并以发展下线作为计酬和返利的依据。郑峰制定组织架构、计酬标准和返利规则,担任最高级别课程讲授,并从发展弟子收取的费用中抽取 40%—50% 作为个人获利。

该组织还通过“功德捐赠”、拜师收徒、兜售法器和办理道医证等方式骗取钱财。法院审理查明,从 2016 年以来,郑峰及其组织成员先后发展下级不少于 700 余人,收取资金共计 3183 万余元,其中郑峰个人非法获利大约 2733 万元。

2023年2月底,这个传销团伙东窗事发。此时的郑峰已经跌落神坛。涉案人代理律师林卫星告诉财新,在法庭上,他曾询问郑峰是否是玉皇大帝的儿子?郑峰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称“如果你认为你是,那你也是”。更多内容请看《“尊者”郑峰现形记》。


《阿吉翁:增长的世界是这样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接受了财新专访。他因为通过数学模型论证“创造性破坏”驱动持续增长的理论而获奖。由于这一观点并不被当时的经济学主流认可,论文发表甚至困难重重。但这个模型的核心观点,“长期增长由累积的创新驱动,创新由企业家完成”,如今已经得到广泛认同。阿吉翁认为,他们搭建的新模型描述了一个新旧更替、充满活力的增长世界。

阿吉翁与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渊源很深。他不仅曾经为中国现行破产程序改革提出建议,还以中国制造业中大型企业的数据为案例研究中国的产业政策,还获得201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他在采访中对财新感叹:“我感觉,在中国,你们知道如何将产业政策与某种程度的竞争结合起来。”在清华大学学术研讨会上,阿吉翁也直言,既有研究对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仍不充分,快速增长、脱贫成就和技术追赶表明中国的制度有效。

阿吉翁认为,产业政策也要与竞争政策相结合才能有效,竞争总是重要的,这一点在国际层面上也同样适用。阿吉翁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是件好事。中国的挑战会带动欧洲更多的创新。

此外,阿吉翁还谈到了创新与竞争的微妙关系、国家间竞争与创新的影响,以及维护创新的三角关系等话题。更多内容请看《阿吉翁:增长的世界是这样的》。


《港股打新解码》

2025 年香港交易所新股市场迎来了“全面开花”的盛况,蜜雪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各行业龙头纷纷上市,有望带动港交所集资额重登全球榜首。

在这股热潮之下,香港新股发行机制正在经历深远变革。2025年8月落地的新股发行机制改革,改变了机构与散户的筹码分配规则。新机制规定,发行人(新股上市公司)将至少40%的发售股份分配给建簿配售部分,也就是主要由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者组成的投资者类别。这一举动受到投行、大中型机构投资人和潜在发行人的广泛支持,认为向机构倾斜,有助于提高新股定价合理性和股价稳定性。提出异议的主要是散户和业务重心是个人投资者的一些券商。他们认为,新机制向机构投资者倾斜,阻碍了小投资者分享香港证券市场的红利。

一位机构投资者对财新指出,香港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主要导火索是 2023 年 11 月推出的港交所全新数字化IPO结算平台 FINI。根据香港新股分配的“回拨机制”,回拨给香港本地公开发售的份额,取决于公开发售的超额认购情况;而在2023年FINI推出后,虽然简化了IPO结算程序,缩短新股交割周期,但另一方面采用了公开认购预设资金压缩机制,让保证金融资认购门槛变得极低,由此导致公开发售超购倍数的“指标作用”失效。

新股上市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筹码分配,如何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这对A股又有何启示?更多内容请看《港股打新解码》。


《深圳求解甲级写字楼空置之忧》

深圳市住建局等部门在10月31日发布通知提出,允许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非居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份《关于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从政策层面正式明确了深圳“存量商办改保”的可行性,为当地写字楼过剩难题提供了一种破解思路。

当前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据市场机构统计,2025 年三季度末,空置率普遍徘徊在 27%—31% 的高位,远超过国际公认的 20% 合理阈值。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常年大于需求。此外,写字楼空置也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特别是大型科技企业如腾讯等,陆续回迁到自建总部大楼,导致原租赁片区大面积退租和缩租。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写字楼空置问题不仅是深圳的特例,更是一个全国性、结构性难题。过去在房地产高峰期,地方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加税收,倾向于大量供应甲级写字楼用地。有房企人士解释,在“房住不炒”的宏观调控下,开发商为扩张规模,往往热衷于拿下捆绑商办配套的大型综合用地。然而,写字楼市场与经济周期紧密关联,近年来的疫情冲击、经济波动和房地产下行等变量,直接导致市场承压,加剧了供需失衡的局面。

甲级写字楼高空置率何解?从商业模式上来看,非居住房屋改建保租房能否跑通?更多内容请看《深圳求解甲级写字楼空置之忧》。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 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争议银行“保管”之责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By www.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