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雜的各種外界刺激中,您覺得消費者會看到什麼?
在圖書館中,一點點聲音,我們就會察覺到。這要如何解釋呢?知覺的差異門檻,以及韋伯法則,可以幫我們解釋。感官刺激要有多大,則可以用感官的知覺門檻來解釋。廣告播了很多年,產生了廣告疲勞,消費者對廣告視而不見了,要如何解釋呢?過度暴露是可能的原因。另外,您相信睡眠學習法嗎?「閾下知覺」講的就是這種低於知覺門檻的刺激,這種「閾下知覺」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有人稱它為潛意識知覺?這種「閾下知覺」是否真的能讓消費者察覺到,進而影響消費行為。請不要錯過本集的內容喔!
聽不過癮嗎?去找本書來看也可以喔!
汪志堅,消費者行為,第六版,全華圖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