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厅

《成为人类:个体发生学理论》/《Becoming Human》


Listen Later

迈克尔·托马塞洛的《成为人类》深刻剖析了人类独特性的奥秘。他认为,人类与猿类的根本区别在于我们高度合作的文化,而这种文化能力源于一种独特的心理机制——共享意图性

进化两步走,塑造独特你我

  1. 联合意图性(约40万年前): 早期人类为合作觅食,发展出与同伴形成联合目标、共享注意的能力。这催生了视角采择和初步的“第二人称”关系(我与你,作为平等伙伴)。
  2. 集体意图性(约10万年前): 面对群体竞争,现代人类发展出更高级的集体意图性,形成了对文化习俗、规范和制度的群体性认同和“客观”视角。

个体发生:从猿到人的神奇旅程

  • 婴儿期(情感共享与九月革命): 婴儿早期通过独特的情感共享(如原对话中的微笑应答)与照料者建立深厚联结。约9个月大,联合意图性开始成熟,婴儿能进行联合注意,与成人共享对世界的关注,这是人类独特社会认知的第一步。
  • 三岁转向(客观与规范): 约3岁,集体意图性开始萌芽。儿童开始理解语言的习俗性、教导传递的是客观文化知识、公平的规范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的群体约束力。他们不再仅仅是模仿,而是开始真正理解“我们”文化中的规则。
  • 学龄前晚期(理性与责任): 至6-7岁,儿童整合前期发展,开始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性问题解决和道德论辩,为自己的行为给出理由和辩护。他们逐渐构建起道德认同,学会规范性地自我管理,成为初步具有理性和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核心转化机制

  • 成熟: 共享意图性能力按特定时间表成熟。
  • 经验: 独特的社会文化经验(与成人、同伴的合作、沟通、学习)塑造心理。
  • 执行性自我调节: 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基于群体规范的自我治理。

新奇洞见

  • “文化智能假说”:早期社会认知优势引领整体认知发展。
  • “第二人称关系”:解释了人类独特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起源。
  • “我们 > 我”模式:揭示了社会规范的强大力量。

《成为人类》不仅回答了“我们何以为人”,更揭示了每个孩子成长为独特社会个体的奇妙过程。这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理解人类本质和儿童发展的钥匙。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HQg38qjxPTKzZpWlOjDla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歌厅By space lion